萊茵河自北向南一路流下來,路過許多城市,寫下了許多故事。
到瑞士的時候,穿過的那個城市叫BASEL。BASEL有瑞士最老的大學——因為夠老,所以有時間做很多出格的事,其中的一件,就是把24歲,博士論文都沒寫完的尼采,從萊比錫硬給聘成BASEL大學的教授。
尼采自己說,當時,他都不好意思跟那些教授站一起,他們孤立他!
尼采的好朋友,是他姐姐,兩個人在瑞士的河邊聊啊聊的,聊出了讓尼采成名天下的書,Wille zur Macht,中文翻譯成權力意誌。我覺得這個翻譯很不好,完全失了作者的本意。作者是想說,人隻要活著,就有支配自己的生命的願望。而這種願望,也是一種權利。
那個年代的人,對文字有一種潔癖,比如尼采,非常注重幹練簡潔韻律。標題這個句式,書問世之後經常被模仿。甚至在80年代,一個美國流行樂隊,BOB ROSENBERG,給自己命名的時候,甚至完全照搬了。
VIKTOR FRANKEL,意義中心療法的創始人,他以致敬尼采的方式,寫了一本書,the Will to Meaning。
意義中心療法,是LOGOTHERAPY的直譯,心裏治療學三大學派之一,無意外地,源於佛洛依德的心理治療學。同佛洛依德一樣,FRANKL也是奧地利人。
中文裏一直稱弗洛伊德是現代心理學創始人,其實,我個人認為,心理學因為脫胎於德國的哲學流派,本身並沒有新的見解和分析方法提出來,所以佛洛依德最大的成就,在於從心理學的角度治療精神上的疾病,THERAPY的意義對人類生活質量貢獻更大。不過呢,NETFLIX的那個SIGMUND FRUED的連續劇就不要參考了,戲說地太過分,唯一真實的,是女房東那一口奧地利德語。
佛洛依德強調的是心理分析,特別是從一個人的性經曆反麵深入分析其下意識的舉止,進而對觀察到的異常行為做出判斷和診斷。
這個是佛洛依德,真人又瘦又小又嚴肅。
佛洛依德對心理治療學的出發點,是WILLE ZUR LUST,就是從一個人的性趣方麵找原因。FRANKL作為猶太大屠殺的幸存者,盡管在年輕的時候沒少參加佛路易德舉辦的各種講座和報告,還是在20世紀20年代終於棄佛洛依德而去,成立了自己的維也納第三心理治療學校,專攻意義中心療法,也就是,從尋找一個現象存在的意義為出發點,幫助患者從心理學的角度打開不解的心結。
書以一個日常現象開篇——人們普遍期望有更高的自由和自我掌控的權利。但是,當你具體到想完成一件事並且目標很明確的時候,自由度立刻大大變小,假如你想實現目標的話。
簡單舉例,想減肥,就不能放開了大吃大喝,就算不餐餐看著卡路裏,也要時刻提醒自己,嗯,那個。。。
——我很喜歡這種親民的方式,對佛洛依德拗口的分析常常,倒抽一口涼氣。
當然,這本書主要介紹意義中心療法,試圖回答的是人們在遇到困境中的永遠轉不出來的那個問題,為什麽這樣,為什麽是我?
EXISTENCEANALYSE,認為人是由生理的,心理的,和靈魂的三維組成,FRANKL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更重要的是靈魂的自由,而靈魂是可以脫離生理心理的層麵存在的,淺顯一點的解釋,是人的肉體和精神也許不能保持一直愉悅和舒適,但是靈魂層麵的追求可以超越這種不適而存在。
人,當然可以追求錢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這些有一個共同點,是你追求的是一個END。FRANKL認為,人應該尋找靈魂層麵的意義,ENDLESS的東西——那才是永恒,價值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