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個大的不能再大的筐兒,隻要是約束人類欲望的規範都可以裝得下,兩千多年了,這筐還沒裝滿,再過幾千年恐怕還有相當的空間。不同的人往筐裏瞧,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魯迅看到的是三從四德,君臣父子,於是得出來“吃人”的結論。當然這筐裏還有仁義禮智信,甚至有五講四美三熱愛,八榮八恥,新時代公民道德、核心價值觀等等。
魯迅錯了嗎?如果你不讚同寡婦有了新歡就可以被縫陰沉潭,不讚同女人必須裹足,你也不應該指責魯迅。魯迅不會幼稚的認為一切道德都吃人。其實,道德本身並不吃人,問題在於,是誰掌握了如此的權利揮舞道德大棒砸向他人?即便在今天,你若公開宣稱不熱愛某國某黨,道德大棒伺候恐怕都算清風拂麵了。
每一個時代,文明發展的不同時期總伴隨著相應的道德準則,我們不應該苛求古人用現代文明的標準去治理一個小農經濟的農耕社會,但是,如果道德的本源是善,是慈悲的話,那麽將“道德敗壞”者處以極刑,還哪裏談得上“道”,又何德之有呢?所以,比之道德吃人,某些自認高尚的人以道德之名殺人,才是真正叫人不寒而栗的。
當然,如果去除了舊道德,道德偽君子們也就失去了殺人的尚方寶劍。可是,舊道德不是那麽容易去除的,因為,道德框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產生於一個民族文化深層結構中,某些人經過好幾代DNA仍然帶有陳舊的基因。那麽我們文化基因裏究竟是什麽地方出了差錯導致這種基因變異了呢?
據報道,如今神州大地上有如雨後春筍的出現了一個個女德班,山東曲阜尤為盛行。“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絕不離婚”,這16個字,是“女德”的四項基本原則。著名的女德宣講人丁璿不斷的提到一個故事,有個女德班的學員丈夫家暴,這個學員回家後做好飯收拾好屋子恭恭敬敬的等候丈夫,看見丈夫後深深鞠躬,然後說,先生你幸苦了。(女人不能稱丈夫為老公,這會促使男人變壞)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她丈夫終於痛改前非,浪子回頭了。
希望這是極端的個例,如果女德真的能讓夫妻和睦,家庭圓滿也未嚐不是好事。道德說教隻要不強製執行,說說無妨,今天西方各種不同宗教派別也有五花八門的道德準則,基督徒也不允許婚前性行為,不允許離婚,不接受同性戀……社會畢竟也在進步,今天女子即便不遵守女德的四項基本原則,也不會被沉潭,但時至今日,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還信奉推崇女德教育,這不能不是一個悲哀,或許正如魯迅說的,他要掀掉屋頂,結果隻是開了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