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以前的中國城市很少,城市除了皇戚貴胄,極少數的達官貴人,鳳毛麟角的知識權貴,租借地的人,少數買辦階層,他們的這個人口數很少占

來源: bymyheart 2020-12-08 08:40:1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51 bytes)

其他各地名望家族豪門也必有與皇家有千絲萬縷的人脈關係,盡管中國科舉給了普通人鯉魚跳龍門的機會,但是沒有頭懸梁錐刺股臥薪嚐膽的伴隨,民間農家子弟連識字的機會都沒有何談中舉?殷實人家偶有所成一舉成名天下知,伴隨了多少範進中舉的樂極生悲,陳世美的不近人情的故事?

漸漸的時代進入革命,造反可以翻身,人人皆可出人頭地給了許多人希望和機會.但也是隻有數人真的成龍成鳳.大部分人依然希望規矩做人有一天改變門庭.傳統儒家思想的道統,君臣佐使,男尊女卑,君貴民賤,上智下愚,是中國文化千年主流,深入到每一個階層,即使造反成了人上人的,有文化留了洋,沒文化做農民工的都自覺不自覺都在它的影響製約之下行為,秩序,教育,思維.信仰,最重要的包括婚姻的門當戶對。

中國農耕文化本來最重要的是鄉紳階層傳承的儒家思想,祠堂文化,穩定的殷實的地主家庭的價值觀念。過去的地主大宅門裏的人對城市裏的流行價值觀並不特別感興趣,他們隻對皇家尊敬.

共產後人群重組,階層倒戈,戶口製度,城鄉差別加重人身為農民成了卑賤的標誌,城裏人被責罰是流放到農村,這種概念主義強製推行破壞了中國大部分農民自給自足悠然自得靠天吃飯的狀況,最重要的是他們身為中國農民的自身驕傲和平和心理。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事實他們的貧窮和沒有機會,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勞.

隨著城市化進程,城鄉差別的意識,地方差別的現實,最終難以在一夜之間改變的是一個人自小被出身身份戶口加給人的心理陰影,甚至扭曲 ,鯉魚跳了龍門之後在成龍的一生中,他自己的身份認同的掙紮,和周圍永遠有人在不斷提醒他的過去鯉魚 出身的眼光,才是鳳凰男女故事背後的緣起,還有那些“大院出身”的口氣和 羨慕或恭維,甚至怨恨嫉妒不也是共產文革的出身論帶的後遺症嗎?

現代化中人們更想追隨的是:英雄不問出處.

人生來平等其實不是事實,人一生爭取平等對待並平等地對待別人才是值得尊敬的鳳凰男女.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