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虛無不虛無

來源: FarewellDonkey18 2020-08-05 15:16:3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163 bytes)

道德本義是虛無的。隻有世俗了,才能有可以理解的意義。道德自己無法起作用,中國曆史上,靠禮製、禮法、私刑、國家機器等強壓才能執行。執行法包括夷族、活剮、棒殺、沉塘等。獎勵法包括功名、做官、封號、牌坊等。後來國家法律越來越獨立於道德之外,道德轉化為潛規則起作用,全依賴三樣東西的餘威:天命、祖宗、人言。

以德代法,是曆史早期的必然。但在中國,與政治製度的早熟嚴重不相稱。朝堂君子小人之爭,將整個國政搞成了笑話。也是中國興衰和亡國的原因之一,因為這種道德之爭,完全蓋過了事實和實事,導致國家機能癱瘓。大家都知道著名的三不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其實是著名的道德君子司馬光編出來陷害王安石的。他巧妙地將攻訐藏在出考試題中:

熙寧三年春,李清臣等將試官職,翰林學士司馬光擬“策問”雲:“今之論者或曰:天地與人,了不相關,薄食、震搖,皆有常數,不足畏忌。祖宗之法,未必盡善,可革則革,不足循守。庸人之情,喜因循而憚改為,可以樂成,難以慮始,紛紜之議,不足聽采。意者古今異宜,詩書陳跡不可盡信邪?將聖人之言深微高遠,非常人所能知,先儒之解或未得其旨邪?願聞所以辨之。

今天我們看三不足,沒什麽感覺。但在當時的環境裏,每一條較真起來,都是大逆不道,千刀萬剮都不足謝罪的。神宗皇帝看了,嚇得趕緊換了考題。事後問王安石,王否認說沒這回事。司馬光為什麽要陷害王安石?因為王安石要變法。司馬光一夥當時無論從理論學術上還是經濟國政上,都無法與王安石相比,隻好從道德上攻擊。神宗三次變法,都被司馬光一夥挫敗了,都是靠道德攻擊。北宋亡國也就可期了。

道德這麽厲害,我當然不會說它就是虛無的。直至今天,道德依然有用的維穩工具。我反對的是將道德神聖化。可是道德一旦不再神聖,就沒有多大的作用了。這是個無解的矛盾。還是不能神聖化,一旦神聖化,就成了恐怖主義。道德君子可以直接是恐怖分子。北宋有一個小姑娘,被父母賣給了一個光棍。在成婚之夜,姑娘反抗用剪刀刺傷了硬上弓的霸王。當事官員審案後決定,由於結婚程序不完整,不算殺夫,按一般傷人罪判決了。

可司馬光為了維護道德的神聖性,時隔二十年後,來翻這個案。將已經改嫁生育了兒女的“中年母親姑娘”抓回來,按謀殺親夫的大逆不道罪,處死了。乘機將當年審案的改革派官員,流放或罷官。更有甚者,他為了反對改革,將國土送給西夏。將當年變法派占領的土地,修築的工事堡壘,全送給西夏。提拔逃跑將領,陷害作戰的將士。反對發展生產,號稱天下財賦自有定數,不在民就在官。否定可以提高生產力的可能性,將任何財稅收入的增加都攻擊為“橫征暴斂”。

這些今天看來是倒行逆施的行為,當時可都是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的,很得多數士大夫之心。北宋是亡國了,但道德君子們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其實類似的故事在明朝又演了一次。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類似的故事今朝還會再演一遍。如果你理解道德的本質,就不難理解這些。道德,從起源就是一個利益再分配的工具。這種再分配的目的,就是為了維穩,維護社會的穩定。為了穩定,就一定要防範任何大的變化。人類進化是沒有方向的,但道德是有方向的。道德的唯一方向,就是向後。一切都不要變,如果變了,就要不惜代價再回到過去。

所以,我不會去虛無什麽道德,也沒興趣去支持或反對特定哪一種。這東西本是應需要而生,因環境而變的。在今天社會管理能力強大太多,特別是法律對財產權利義務規管越來越細,道德其實能起到的實質社會作用,基本全失。當然,人類是有慣性的,特別是道德這種本質上就是守舊的東西。一個社會,如果全無道德,就會變得特別激進;但一個社會道德過多,就沒有進步的空間了。道德其實還是一個不能分析的囫圇概念,相對於人類思維能力較弱的蒙昧階段。所以我認為,今天道德可以當懷舊的風花雪月一樣談談。我剛開博時寫了有關道德的兩段,供大家玩玩。。。

 

多餘的話 (三)

 (2012-09-21 09:58:20)

 

賞心樂事莫過於,別人對我說的是心裏話,我對別人說的是聖人的話。這樣就奠定了一場令我愉快的交談。這次也不例外。

在跟貼中,許多網友掏心窩子對我說, 孔孟呢,敘事也許是不真實的,邏輯可能是破碎的,但他們用心是肯定好的,道德是美不勝收的,還正是我們當前所迫切需要的。於是深深被感動,也難得掏了句心窩子:道德是利益分配的工具。不料,不被接受,效果不好。當時不敢回複,沉思良久,摸一摸腰間還剩幾句聖人之言,繼續掏吧。朋友交麽,與其掏心掏肺,還不如掏腰包實惠。

我承認我說了一麵之辭。道德不僅僅是功利的,而是很大程度上是情感的。在道德中,情感和利益,血肉相連,很難清楚地分開。這是一段天荒地老的抵死纏綿。不,不是一段,是直到海枯石爛。孔子說: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鍾鼓雲乎哉?”就是這層意思。我之所以隻說功利,算是遵循董仲舒說的:“矯者不過其正,弗能直”。因為大家對感情這一麵太有切膚之痛,往往全忘了道德有其功利基礎。

世上隻有藤纏樹,人間哪得樹纏藤。道德,究竟是出於利而訴諸情,還是發乎情而止於利,說不清?或者我們能不能就取其中美好的情感部分,忘掉那庸俗的功利基礎?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這也是聖人說的,物質的東西,其實不能少。那麽我們取一個樣本來研究一下。就挑其中感情因素最強烈的:孝!

為避免過多的歧義,我們這裏說的道德是孔孟的,不是老莊的。老莊的道德是出世的,那個爭議很少。因為要一旦要離塵脫俗,在羽化登仙之前,我們就有太多的俗務要處理,沒時間去爭議。而孔孟的道德是入世的,關乎日常講用。對此,我們卻發現什麽也做不了,除了無止境地爭吵。聽起來很奇怪?這才是道德麽。

中國的孝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孝大約起源於“文王能養老”。當時隻是一個計謀。從今天的理念來看,這是一項偉大的創舉。是第一份國家福利製度,是第一次技術移民措施。更可貴的是,文王認識到了智力資源的重要性,並想到了對外開放引進人才。要知道當時各個部落,打架有輸有贏,但從來不承認自己的腦子不夠用。有疑問去問神,也不肯請教外人。文王想通了,自己家這點腦子不夠,要向全世界吆喝,老頭們,你們都來吧,我養活你們。了不起,鬱鬱乎文哉,吾從周。

文王的算盤打得很精明。除了象伯夷叔齊呂尚(薑子牙)這樣有本事的, 其他沒本事的老頭豈不更多,不把周家吃窮了?荀子說穿了秘密,叫做:老老而壯者歸。老頭們拖家帶口,青壯年也提前趕來防老。又有智力,又有勞力。相比之下,如今加拿大三心二意的移民政策就暴弱了。人家周,用一代人,就積累了稱雄中原的資本。

大家知道樊遲問稼的故事,孔子氣得大罵: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繈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四方之民繈負其子而至矣,說的就是文王這個政策的效果。當然這裏聖人順便向我們解釋了小人的定義。孔子告訴子夏說:“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我們就理解了。小人儒,就是要自己掙口糧的;君子儒,就是衣食無憂,可以專心學問的。今天我們靠自己打工養家糊口的兄弟姐妹,不要去摻和所謂君子之道,慎之!

文王的養老,其實是個強國之策。和後來的李斯諫逐客令及商鞅的軍國主義是一類東西。目的很明確,要取代商。其中有情感因素嗎?可能有,至少他利用了感情這一點。但當時肯定不是道德,而是違反道德的。當時中國流行的是賤老棄老。資源不夠,必然的。日本的棄老傳統一直延續到近代。文王,是因為他爺爺古公是個種田專家,從那時起糧食就多得吃不完,才有條件采取這種策略。文王之後幾百年,有個老頭把孔子搞毛了,聖人舉起棍子就敲,脫口而出:“老而不死是為賊”。這是整個《論語》中最不合孔子思想的一句。因為這不是孔子發明的。他在唱那古老的歌謠,從文王那時傳下來的,反應當年的厭老棄老傳統。

養老的本質是資源分配方式的改變。孟子的話說得明白:“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為什麽不是大家都穿好的,一齊吃肉?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麽?沒辦法,都吃就沒明天了。所以,要約之以禮。孝的工具作用,就是在資源分配上向老一輩傾斜。

從文王到孔子,孝已經成為一種道德傳統了。他不遺餘力地推行孝道,可是怎麽解釋為什麽要行孝呢?宰我擔心禮壞樂崩,提議縮減守孝期。孔子又罵:“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父母乎?”這裏已經百分百是情感因素了。孝,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從功利的動機,成為利益分配的工具。再訴諸情感,讓你欲罷不能。六百年過去,一層又一層的情感,帶血帶膿,徹底把功利包裹起。你再也看不到原來的核心了。基本上,所有道德信條,都經曆了相同的衍化途徑。

對於道德信條,最理想的境界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要問什麽,照著做,你就可以成為萬眾敬仰的楷模聖賢。這是道德的獎賞。但是,如果你在和別人辯論,或教導別人道德,知道一些所以然,也許有助。可這一層又一層的,道德洋蔥,你是剝還是不剝呢?剝的過程,你會受刺激;剝完發現是空的,你會失望;更糟的,剝出來裏麵根本不是你想要的,你又抓狂。難哪,竹子當收你不收,筍子當留你不留,繡球。。。越理越亂,還是下次再說吧。

 

 

多餘的話 (四 完了終於完了)

 (2012-10-03 13:54:18)下一個

 

楚王好細腰,國人多餓死。中國好孝道,國人挨板子。在家中,棍棒底下出孝子,在外麵,不孝之子棍棒下麵死。不孝一直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之一。“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不孝罪中最輕的,比如服喪期間提前換掉孝服,就要杖八十。不行賄,有多少人能在八十杖後活下來?當然更多的就在家族內解決了。不待父母告官,族中老人認定了不孝孩子,男的亂棍打死,女的直接沉河。官府一直支持這種私刑。

 

也有胡蘿卜。是從西漢開始的舉孝廉製度,孝而優則仕。到宋發展成以孝立國。當官能一孝遮百醜。而一旦被扣上不孝的帽子,一切免談,立馬回家。宰相也無臉見人,太子立馬被廢。這才出了二十四孝這奇葩。可見道德不能隻靠感情滋養而活下來。一件事,一種政策,一種說法,或一樣行為,在事過境遷,失去實用價值後,卻被包上層層感情,成為道德。當已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不需要這個政策來吸引移民。為什麽還用國家機器來維護這個道德信條呢?無非是統治者認為有用。

 

一切道德,最大功用就是維係社會的穩定。那個長得很像孔子的門徒有子說: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維穩,中國既建立武警,又要八榮八恥。伊朗既用古蘭經,又道德警察上街。

 

道德又是如何發揮維穩作用的? 秘密就是:“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之偉大,在於他常常能洞邃事物的真相。這已經無限接近核心本質了。道德起作用的方式就是:一切都不要變。道德通過阻礙一切變化來保持穩定。變化是可怕的。變化可能好,但更可能壞。無窮多種後果,隻有一種可能是正確的方向。還是不變最可靠。依聖人本意,最好世世代代不要變。但聖人不為已甚,先保持三年不變,行不行?我就算你是有道德的了。

 

孔子是一個極端的理想主義者,這種人認為,為了理想,其他一切都是可以放棄的。他權衡到最後,徹底放棄的就是真實。不顧真相,唆哄世人迷信道德。除了偶爾露出來的,他選擇掩蓋真相。“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孟訴諸道德,想用道德作指導實現改變社會的目的。可道德的天性在此。他們隻好不斷向後,越走越古遠。說他們開曆史的倒車不過分。孔子自己和當時的明眼人都知道,是在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禮失求諸野。為什麽求諸野?因為今天的村莊,還唱著當年的歌謠。為什麽還唱當年歌謠?因為要我們去重複昨天的故事。道德的方向是永恒的,向後。三千年的文明史,有一個永恒的主旋律,不是戰爭也不是愛情,而是八個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天天唱年年唱。古今中外,沒有一代人,能真心讚同下一代的道德水準。無論是當年垮掉的一代還是文革一代,現在都正在為下一代的道德失落而憂心仲仲,夜不能寐。

 

有一種聲音,專門尋找你心中柔軟處泛起漣猗。讓你覺得一時四周暗下去,音樂響起來。夕陽晚霞,草地鮮花。被心愛的人摟著,起舞蕩漾。全身心投入,滿腦子是放鬆,放棄,奉獻,獻身。可是妹妹,已經曲終人散了,你為什麽還閉著眼睛,在森林中不停地盤旋?有一些話語,專門去撩撥你的心弦,它們是如此天籟,讓你覺得已經重回嬰孩年代,蜷伏在母親懷裏,聽著媽媽的心跳。除了安心,就是安全。但願永遠不要離開。可是兄弟,該醒來了,你長大了。媽媽那曾經寬大的胸懷,現在幾乎容不下你一個腦袋了。

 

需要想一想,我們被那些來自遠古的思想所吸引,其真正原因是什麽。是那些東西本身代表著永恒的真理,還是那些語言自身的魔力?是那些東西糾纏著我們,還是我們自己慧眼獨具能從廢墟裏發掘寶藏?那些語言的力量,來自語言自身,還是接收對象的本能反應?大部分時間,當我們回首曆史的時候,總以為我們找到了有價值的思想。其實隻是一種簡單的共振現象。因為我們自己的腦子,就是被這些東西喂大的,由這些碎片組成的。我們自身思想的內置頻率,和這些老的東西是一樣的。隻要靠的夠近,必然會產生共振。與真假善惡美醜其實並無關係。

 

當道德的實用功能日益被法律和其它工具所替代。道德日益成為一個美學概念。不僅和“真”徹底分離,還和“善”越走越遠。 即使是美,我們也很難分清,是真的美,還是我們被調教成這種眼光口味,或者美德尺度就是由這些東西本身做成的。很多人為此糾結。王國維因此痛苦地放棄了哲學研究,他說:餘疲於哲學有日矣。哲學上之說,大都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餘知真理,而餘又愛其謬誤偉大之形而上學、高嚴之倫理學與純粹之美學,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則寧在知識論上之實證論、倫理學上之快樂論與美學上之經驗論。知其可信而不能愛,覺其可愛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煩悶,而近日之嗜好所以漸由哲學而移於文學,而欲於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也。

 

中國人好“善”遠勝求“真”。但沒有“真”的善,必然流於偽善。沒有“真”的支撐,道德就會去尋求“美”的支持。追求完美,必然流於苛刻。這是所有想改造世界的道德家的絕境。心中越是道德充盈,脾氣就越暴躁。處處是可忍孰不可忍。道德家改造世界的藥方,開始是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盡善矣,又盡美矣。無怪有信心天下可運於掌。把世界假設成一付擺好的多米諾骨牌,指頭輕輕一推,天下可定。但沒想到骨牌實際上可以向四麵八方亂倒。這麽美好的方案都推不下去,怎麽不讓人暴跳如雷。不能推己及人,隻能正人就己了。將這些骨牌,一個個整頓,直到隻許向一個方向倒。從這個意義上, 可以說專製的基礎隻能是道德。

 

孟子的整頓辦法是隻許言義,不許言利。從此我們中國隻要治理不好, 都是因為道德淪喪,小人當道。君子們鬥爭了幾千年,終於在明末被東林黨取得了勝利。當時他們清除了所有小人,做到了“眾正盈朝”。結果也很幹脆,亡國了。

 

我喜歡《侏羅紀公園》,其中那個研究混沌的玩世不恭的數學家,說了一句話:生命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即使將恐龍搞成全是母的,一樣可以孵出小恐龍。一個社會當然可以隻言仁義。這樣,搶劫可以算替天行道;殺人是義薄雲天,歧視時義無反顧;征奪總是大義凜然;你承受這一切則是義不容辭。

 

我最後多餘的話是:如果你想做點事,向前走,千萬別指望道德能有幫助。另外,

 

看好你的錢包。

 

真的沒有了。

 

 

所有跟帖: 

道德是個人的事,用到別人身上就是道德武器了。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188 bytes) () 08/05/2020 postreply 15:31:36

李敖甚至將“自由”也解釋為內在的“反求諸己”;而非隨心所欲。從道的角度,自由從自然始。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6/2020 postreply 04:50:26

一直舞文弄墨的,原來還是在文字裏麵轉圈 -一燈可除千年暗- 給 一燈可除千年暗 發送悄悄話 一燈可除千年暗 的博客首頁 (2435 bytes) () 08/05/2020 postreply 16:30:16

不說出世而談世俗,道德是哲學境界;即“著眼整體謂之道,良性互動謂之德”。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6/2020 postreply 04:38:03

俺能說王安石也代表道德嗎?如果司馬光被說成是道德的代表的話。 -stonebench- 給 stonebench 發送悄悄話 stonebench 的博客首頁 (107 bytes) () 08/06/2020 postreply 08:54:30

把道德和抽像出來的道德條文混為一談了。 -中間小謝- 給 中間小謝 發送悄悄話 (676 bytes) () 08/07/2020 postreply 22:03:1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