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得”不是指物質,而是指本性。佛教修行必有所得。但那是覺知的完善度,即明心。但,見性是另外一回事。

來源: yfz9465 2020-07-26 08:30:4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36 bytes)

人的本性,或者本來麵目就是精神。在漸修中有所得;是覺知的完善度。是努力的回報。但,見性與努力無關。越努力,越不行。所以,不能有所求,所得的意向。真正見性,就是覺醒而進入精神。正因為精神是人本來麵目,所以修行沒得到什麽。

精神不是由人類價值理念支撐的意誌,而是直覺心性中的GRACE。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