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來源: 米可 2019-09-15 21:47:5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375 bytes)

對這句話很感興趣,不過總覺得好像“知道是幻,就是離幻;離幻就是覺。不需要什麽方法,也沒有種種步驟。”這個解釋不能讓我信服,我的理解是:知道是幻,就是離幻,不是說知道了是幻,然後去離幻;離幻就是覺,也不是說先有離幻,才有覺。知幻就是離幻,是同時發生,沒有先後;離幻就是覺,也是沒有先後的。當然我自己也不是很明白,嚐試到網上尋找,下麵這個解釋讓我似乎有了些了解,不過還是不甚明白。

六塵眼耳鼻舌身意產生的圖像聲音香味觸法都是幻。當光聲香味觸法、身心感受、妄想、無明來了,你清晰地覺知到它們,並知道這個感覺感受是幻象,不被好的感受誘惑也不抵抗壞的感受,不跟著它走,不取也不舍,六塵產生了什麽跟你完全沒有關係,斷舍離跟它們絕交了。例:腳趾給你一個癢麻酸冷的感受時,你習慣馬上把心放到腳趾上去感受,這就是以幻為真。現在改了,腳趾給你一個感受時,你把它當幻象,不理踩它,不做任何身心反應,妄想來了,讓它自然發生並消失,脫離對它們的習慣性附身合體。而你隻是保持高度地覺知,除了覺知外沒有任何事物是真實的,你能覺知到當下身心發生的一切事(無數動作感受思維情緒身心過程),但其中任何一個幻象都不能引誘你過去,導致覺知中斷。不要覺得很容易,我們以幻為真的習慣根深蒂固,在你身後摔個杯子,你的心就會馬上飛過去和聲音合二為一,把聲音當成自我,隨著聲音思維,還能在聲音的位置觀察到自己的身體,隨著聲音向周圍移動。腦意識警覺到後,心回到大腦思維一下,再跑到胸中繼續覺知。想要離幻,就要不斷地去提高覺知的深度速度清晰度敏銳度,改變無始劫來習慣思維的壞毛病,讓心的真實一麵顯現,讓思維產生的眼耳鼻舌身意停止並消失。現代科學發現人類的視覺功能主要是思維過程,少部分才是生理過程。佛也告訴我們,看的發生需要四個思維過程。當你在看事物時,你其實是在不停地思維。你不能關閉聽覺神經,因為你的心在不斷地動,細微的心行如流注一般從未停止,隻有在深度睡眠時會停一會。當你不斷地讓心去發揮覺知的功能時,心就沒有精力去玩思維了。覺知的專注力達到初禪,你的心就隻剩下尋思維,伺思維,喜心行,樂心行。二禪隻剩下喜樂心行。三禪隻剩下樂心行。四禪時心的雜亂行動停止,流注中斷,因此聽不到聲音了,隻剩下心一境性。但隻有進入滅盡定,思想和感受才會徹底消失。因此,小乘四念住和大乘《圓覺經》其實都是一碼事,隻是看你理論能不能更加深刻,實證能不能跟上節奏。很多人讀《金剛經》認為保持正念就能降伏其心,這個正念他們不知道,其實指的是四念住,保持對身受心法的覺知。貪嗔癡、煩惱、恐懼等都是心在按一定地軌道運動,建造房子(心所)。保持高度地覺知會提高你的心速,幫你捕捉到心的偷摸行動,它想去創造煩惱恐懼淫怒癡等感受的一瞬間,你就人贓並獲了。《心經》在教我們色受想行識是苦無常無我空性,它需要用四念住去修證,而不是單純背誦。覺知就像鍛煉肌肉神經一樣,需要長期地培養生長。任何時間無論你在做什麽,把一切都當幻境,隻是保持覺知,走路覺知全身的感受,思考時覺知自己在思考,累了覺知到累,睡著了覺知自己在睡。它會慢慢地變得敏銳,你會清晰地覺知到夢,或者未做夢。覺知不會累,不會像意識一樣維持住需要精神能量。即使你身體累得呼呼打酣,它會覺知到“哦,這個人累得夠嗆!”一切佛法都是為了修成僅有了知,和僅有覺照的境界!

所有跟帖: 

同意這一段 -stonebench- 給 stonebench 發送悄悄話 stonebench 的博客首頁 (628 bytes) () 09/16/2019 postreply 07:11:23

好文 -SAR- 給 SAR 發送悄悄話 SAR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7/2019 postreply 12:18:0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