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和自戀這倆漢語詞,是有區別的。然而,如果您發帖時,把筆名帶上,就如同我的這個貼一樣,這倆詞匯就交匯到一起了,沒有界限不分彼此。不信的朋友們可以試一試,嗬嗬
國內朋友來美東旅遊,看到我,就像看到那個牧羊的蘇武,甚至是傳說中的華工,眼淚都快出來了。說:外麵的世界變化那麽快,你卻冷凍了十年啊。於是,他們一定要我跟他們出去看一看。其中有一站,就是羅德島的聽濤山莊,今天就說一說這個聽濤山莊。
到了羅德島,朋友們對我說:老淡,先帶我們去看聽濤山莊吧!
我一聽,滿頭霧水。這北美蠻夷之地,哪裏會有這麽詩意的地方啊!他們說,你別不信,我們導航你開車,一會兒就到了。果然不久,到了一處曲盡通幽的莊園,房子很氣派。到門口一看,我鼻子差點氣歪了。莊園的名字是 The Breakers !
是哪位先賢啊,您可真紳士,一個 The Breakers,您硬是給冠以“聽濤山莊”這個高雅脫俗富於詩意的名號!記得我們學英語時,還有一個互譯的問題。這聽濤山莊,怎麽也翻譯不回去 The Breakers 嘛!正如那個自由女神,英語原名字本來是 Statue of Liberty,哪裏有什麽女神的意思呢?據說早年有來紐約旅遊的華人,就這麽問老美:Where is the free woman? 弄得老美一頭霧水,認真地回答: My friend, nothing is free here!
聽濤山莊這個名字,倒是十分吻合這個莊園。如果說這個莊園有五分的雅致,加上這個名字就有十分的雅致了。然而,蠻夷之邦是不知道雅致為何物的。我們的文人雅士聽濤,是一種修行,是一種陶醉,是一種與自然界交流的天人合一。
濤聲,正如我們華人在公共場合旁若無人高聲語一樣,表現的是豪爽、豪邁、豪放。蠻夷人不同的,聽到濤聲會說:別煩我,抑鬱著呢!
聽濤山莊(The Breakers別墅)是美國鍍金時代的豪宅,在New port 眾多的豪宅中是首屈一指的豪宅!它建於1893年到1895年,是科尼利厄斯. 範德比爾特二世(Cornelius Vanderbilt II)夫婦的避暑別墅。共有70個房間。別墅之所以能在短短兩年內從外部建築到室內裝修和家具擺設全部完成,是因為所有的裝飾物、家具都是由當時歐洲最著名的設計師設計,由巴黎的裝飾公司在巴黎打造,分裝集裝箱,用船運往美國,再由在紐約分公司的法國工匠們在The Breakers別墅內安裝。別墅的許多房間都是意大利文藝複興風格的,還有些房間像主人的臥房,早餐室等等是法國路易十四、十五、十六時期的風格。
別墅的每個房間,每一麵牆,甚至是每個角落都有很多細節的設計,精巧的雕塑,碩大的水晶吊燈,房間牆壁色彩和家具及窗簾的搭配,都讓人驚訝和讚歎,簡直是一座藝術殿堂!
這座位於海邊峭壁的豪宅曾於1892年毀於一場大火,眼前這棟意大利文藝複興風格的豪宅於1895年重新建成。豪宅建築氣勢恢宏,在整體形象和很多細節方麵幾乎做到了盡善盡美,體現出來的風格更多來自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靈感,被稱為美國“鍍金時代”經典豪宅的範本。
我的朋友們津津有味地看著每一個房間,每一件藝術品。如數家珍地和他們在歐洲見到的同類物件作比較,並不停地拍照。這裏的服務人員事先告訴可以拍照,隻有兩點:不能用閃光燈,不能再樓梯上拍。我估計是有人一邊走樓梯一邊拍照摔倒過。
我一是沒有藝術細胞,而是感慨太多,想到的還是要把我真實的想法,和文學城的網友們怎麽交流一下。
我看到了這一塊牌子:
我好奇地偷偷問了一下衣冠楚楚的服務人員,他們告訴我:這裏的門票收入,有一多半來自說漢語的。
我明白了,他們把漢語寫在這裏,原來這個豪華建築是華人供養著的啊!
記得不久以前,人們傳說,在美國的舊貨商店,店麵的名字是用漢語寫的:舊貨商店。我聽到以後的感慨,一點也不比我在這聽濤山莊的感慨少。
看到參觀的人們燦爛的笑臉,豪爽的指點江山,聯想起來以前有人討論華人生活習慣時說的“大聲喧嘩”。記得當時我就這麽說的:當年我們沒有大聲喧嘩,你們不是還是不鴉片賣給我們嗎!
現在大聲喧嘩,沿途的服務人員不吭聲了,還畢恭畢敬地指引:繼續遊覽,請這邊走!
說句實話,我們並沒有大聲喧嘩,因為我們“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什麽時候,蠻夷之邦開始欣賞濤聲依舊了,就會和我們華人一樣:旁若無人,談笑風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