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兩個:)

本文內容已被 [ stonebench ] 在 2018-11-13 14:34:3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例一,存在兄說“比阿彌陀佛管用多了”。俺問“阿彌陀佛”的意思,存在兄立刻說“不懂這些宗教的東西”。

如果不懂,怎麽比較呢?但是存在兄卻可以。如果沒有概念,俺不知道這種比較是怎麽成立的。當然,後邊存在兄也澄清了,說對於不懂的人不如說自已的話(俺讚同),但問題是存在兄怎麽知道提問者懂還是不懂呢?

第二,俺隻是問“阿彌陀佛”的意思,沒有說是詞的意思還是宗教中的意思,存在兄立即回答“不懂這些宗教的東西”,顯然是有一個成見,認為俺是在講宗教裏的東西。當然,廣義地說,“阿彌陀佛”是一個宗教名詞。但是任何名詞,無論是宗教還是非宗教,都有意思,跟是不是宗教名詞沒有什麽關係。比如說“原罪”,可以說是宗教名詞,但它也有自已的基本意思。俺的本義也不是非難存在兄,隻是想說阿彌陀佛的意思與存在兄所提倡的THAT 相近。但存在兄顯然對此保持警惕,接下來就說“如果有佛,我就是佛”之類的話。這種沒有必要的警惕,當然不是錯的。但是它也反映出一種成見,不經了解而下定論的成見。

 

例二。俺說“比如俺就不會入場當裁判,或者入場宣稱我得大圓滿,而是直接做好我的肉身。”存在兄回複說““我得到了大圓滿?”,首先你得找出那個“我”來,否則這句話不成立啊。大圓滿不是“我”可以得到的!”

-----直接把得當成了“得到”。俺先問一下:怡然自得的“得”是“得到”什麽?相得益彰的“得”是“得到”什麽?

得是“融洽於”,而不是“得到”。言句本義都不考慮,直接根據日常理解進行“轉化”解讀,再根據這種轉化解讀得到結論。這不是成見,俺不知道是什麽。

退一步,即使“得”可以解為“得到”,俺其實也解釋過,這種“得”不是真正的得失之得。為什麽它一定是“得到”之得,而不能是一種方便的描述呢?存在兄不是也反複賦予一些日常詞語一些特別的定義嗎?特別的定義,特別的解釋,隻能存在兄使用,別人不行嗎?

兩個例子,不是有意為難存在兄。實際上,俺特別希望遇到一個見解上沒有瑕疵的人,特別希望存在兄即是此人。因此,俺特別留意存在兄說過的話,希望存在兄的話句句圓融自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