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點兒哲學:再談生死

來源: stonebench 2018-11-08 08:07:0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37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stonebench ] 在 2018-11-08 15:10:4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記得有句話叫作“向死而生”,是一位哲學家講的,當年俺聽過好多次,應該屬於高大上的話題。

但俺承認,這句話對俺沒有衝擊力,因此也沒有讀原文的動力,因此也沒有讀這句話的上下文,更別提原文了。

要說對生死的態度,當然要先看定義:什麽是生,什麽死。而如果我們仔細檢查對生與死的定義,就會發現,我們一般基於經驗與觀察的理解,其實相當地經不起推敲-----生與死並不是兩個完全分開,完全對立的概念。嚴格地說,它們是存在的兩個麵,是同時存在,互相定義的。

純邏輯上的:我們定義A,就是把它與非A區分開。所以,我們肯定A的同時,就是在肯定非A。老子說有無相生,也可以這樣理解。如果沒有死,我們就沒有辦法也沒有必要定義生。如果我們定義了生,就同時定義了非生----死,他們不完全相同,但我們基本把兩樣等同起來用。比如,固定不動的東西,我們也說它是“死的”。

從實質來看:我們說死,其實指的是最後的那一個轉變。但最後的那個轉變並不是突然憑空出現的,它是一個“負積累”的結果。而這個負積累是一個過程,從生的那一刻就開始了,並且一直伴隨著生。顯示為生還是顯示為死,就看那個勢力更強大。

比如噴泉,水噴出來再落下。落下是因為重力。如果說水落地為水花之死,那麽其實死隻是重力作用到一個點的表現,而重力是一直存在的,在水花出現時有,上升到最高點時也有,落下來時也有。而且,這三個其實是一個。我們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重力這個相反的作用,水花根本無法形成。在這個意義上,生與死是互相定義,同時存在的。

如果把死定義為最後的一瞬間,生與死當然不是同時存在。但如果把死定義為與生相反的屬性,則兩者必然同時存在-----如同水的張力一樣,兩個相反的力同時存在。看細胞也可以,看意識也可以,任何存在,隻要你認為有“個體”的存在,它就必須是生死同時的。

隻不過,生死同時不是靜態的,而是兩者都在發展變化。假設生是擴張力,死是抑製力,對於生命來說,前一半生力大於死力,後一半死力大於生力。死力大到一定程度,“啵”地一下,生命現象就完了。

生命作為具體的現象,因其具體而必死。不需要等到最後那一刻才是死。

聖經說,善惡知識樹的果子不可吃,吃的日子必死。不是吃完了有一天會死,而是吃的日子就死。

為啥這麽嚴重?上帝為啥這麽狠?

其實不是上帝狠,而是真實與現象的差別就是這樣。知識樹的意思就是分別,分別好壞善惡你我,一分別,就昧失整體。如果把真實生命定義為整體,那麽昧失整體就是迷失生命。迷失生命就是死。

這個解釋說得通嗎?

我們可以看聖經的教導。中文譯聖經,把sin 譯為原罪,其實本義是“偏離標靶”。偏離什麽?偏離神的道德或者精神訓誡嗎?在偏離之前,神有這樣的訓誡嗎?其實偏離就是偏離真實本來的樣子。比如把點的連續看成線,這就是對點的偏離。把線看成圖案就是對線的偏離,把圖案當成實際形象的代表,是對圖案與實際形象的偏離。如果我們看耶穌對門徒的教導,就可以看出來,“贖罪”(解決偏離)的辦法,就是從個體向整體的回歸(行為準則是忍讓放棄自我,精神修養是仰望神)。與上麵的理解可以互相印證。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作為諸多理解中的一種,應該也說得通。

如果真相是生命本身,偏離就是昧失真相,當然就是死。

就人而言,偏離就是把自己執著的局部以及這種執著形成的身體當成“生命”。對整體真實而言,這種執著本身就是“死”。不需要等到最後一刻才算是死。

對已經陷入偏失的人而言,因為已經迷失了本來的真實,又根據自己的經驗賦予了生死另一種定義:以肉身有活動為生,無活動為死。但是這對分裂對立的定義反映的正是人的知識與判斷的局限性------最根本的智慧真的沒有表現出來。

何以故?

第一,如前貼所說,生死本質上互依,不是分段的對立的。

第二,人的執著來自割裂,人的判斷也多是基於割裂。比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有梨樹還是先有梨籽這種偽問題。如果人有整體觀,就會知道雞與蛋是同一物種的不同階段,梨籽與梨樹是同一物種的不同狀態 。如果問先後,應該問:雞這個物種是怎麽產生的?梨這種東西產生以前是什麽樣子的?而後麵這種問題,正是真正的智者(比如禪宗,唯識論)思考的問題。

回到人上來,也有兩個層次。

第一,是肉身生命的生死。上文生力與死力的比喻應該可以解釋兩者如何同存。

第二,是肉身(死)與真實生命(生)。其實上文也說了,比如線與形象。畫出一隻狗,我們更容易看到狗而不容易看到線,容易看到線而不容易看到點,容易看到點而不容易看到有與無的對比。這是肉身本身的屬性決定的,肉身因割裂而生,喜歡與割裂的現象感應(死)。但無論人如何容易陷入形象或者現象的圈套,他其實都沒有真正的離開本身(生)。如果畫出來的狗是現象(死),那麽構成狗的線就可以看成是本體(生)。兩者其實同在。

本貼是兩個回帖雜糅而成,有些囉嗦重複,沒有時間貫通,倒也符合俺一慣的特點,姑且另立一貼發了,以期吸引更多眼球:)

 

 

所有跟帖: 

又看了一遍,理解了你說的生死。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74 bytes) () 11/08/2018 postreply 09:46:26

"向死而生"這句話是哲學:) -stonebench- 給 stonebench 發送悄悄話 stonebench 的博客首頁 (134 bytes) () 11/08/2018 postreply 13:45:18

原來題目中間用逗號,有歧義。改成冒號應該清楚一點兒:不是要人先搞哲學再談生死,而是俺要扯點兒哲學,又一次談生死。 -stonebench- 給 stonebench 發送悄悄話 stonebench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18 postreply 15:10:58

就是音樂存在於寂靜之中的意思。忽想到西方古典音樂缺少這個精神自覺 -中間小謝- 給 中間小謝 發送悄悄話 (107 bytes) () 11/08/2018 postreply 17:34:42

西畫也如此 -stonebench- 給 stonebench 發送悄悄話 stonebench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18 postreply 13:05:20

感到繪畫好些,還是有不少空靈的畫家。也許西方人對音樂的理解跟我們很不同。 -中間小謝- 給 中間小謝 發送悄悄話 (119 bytes) () 11/09/2018 postreply 17:29:26

展開想像的翅膀,量子力學的波疊加,可以理解為不但存在與不存在互為,連 -中間小謝- 給 中間小謝 發送悄悄話 (56 bytes) () 11/08/2018 postreply 21:55:12

這個話題這麽大,說得很不夠呢。 -水寧- 給 水寧 發送悄悄話 水寧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18 postreply 23:57:5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