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人的自我期許

來源: applebee3 2018-09-21 08:58:3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661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applebee3 ] 在 2018-09-21 09:44:4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2018-07-14 10:00:29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讀聖賢書是好事,而兩耳不聞窗外事則是一種悲哀。這有點矛盾。現代社會似乎是人人翻滾於世事大洪流之中。不問世事或是一種逃避,逃避不良紛雜的一種方式。在紛雜的世界中,還好還有聖賢書的存在,於是沉浸其中,而成全了一種自由。

 

我很羨慕真正做學問的人,在某一個領域不斷探究學習的專家學者。不知是研究型的單向思維,還是研究課題的單一,或許兩者兼有,他們大都存在著一種純真的氣質。

或許這也隻是我的觀察,不過我願意相信如此,觀察到了一種純真,那麽因為我的相信,我的世界也就美好起來。

 

我並沒有經常進入高山,但這並不妨礙我每天麵對著遠處高山峻嶺時產生的一種豁達的心情。我也沒有經常的來到深林的湖泊,我還是一樣保留著對湖泊傾心的向往。當然我偶爾地會到海邊走走,在夏季來臨的季節;在與海浪的嬉戲中,關於遠古高山湖泊的記憶會再次湧起。

 

東方西方的哲學經典早在2千多年以前就很明確的指導世人個人修為的重要性。關於好行為與幸福之間的相連關係。無論是中國古文經典,還是古希臘經典。哲學家們對於人性早已探究透徹。人性沒有時代性,那意味著不同境遇中激發出來的人性惡化與人性持善。

現代人最大的一個特點無法安靜。排山倒海的谘訊信息大爆炸。或許境遇是一個原因。或許普通人無法改變某些世界秩序。但普通人可以做到自我的安靜空間;普通人可以做到有一定限度地杜絕媚俗,惡俗與粗俗;普通人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改善社會風氣。

 

朋友說過習性的改變。可以先改變生活的習慣。這有點難度對現代人來說,但這也是很殘酷的現實。追求自由是最大的理由,這是普通人可以修行到的自我心靈上的自由與快樂;進而擴展到一種能力,實現人類互助的原始情感。

 

讀書需要安靜的心境,特別是良好的書籍。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一本哲學書籍,同樣可以從不同的閱讀角度讀到不同的精華。現代人應該以自我的獨特性為驕傲,並以自我創造性而感到深深的自豪。沒有安靜的內在,就無法深入的學習,無法深入的學習就喪失增長智慧的機會。而產生創造性的重要基礎就是某種智慧的獲得。

 

一個關於產生創造性的重大秘密往往與經典的理解離不開關聯。

 

關於人的獨特性。他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獨立人在社會的定義是首先他能養活自己,然後他有思考能力,辨清是非能力,他還需要擁有勇氣。認清是非保障了一個人的正直性,勇氣賦予人對於責任擔當的力量。兩者合一隨著思考能力的不斷深入,進而產生對事物多樣性了解的平視態度(平等態度),也因此具備了寬容的能力。最後個人的獨特性就如金子一樣閃閃發光。

 

人無完人,人有情緒脾氣。修,修的是持續性的對自我的完善,以延續性最好的狀態完成自我期許- 正直有擔當的社會人。

 

對於真正的修行人那應該是隨心自然,自在如意。

 

俗世紅塵中的人們都有一番追求。有責任心與擋當的人最起碼在自己的追求上有自我推進的動力。那是探索世界到探索自我的一個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特質。自我推進不僅僅是一個動力表達,它同時涵蓋了一個期許。自我期許或許是一個很俗世的概念,但就像現代人無法自絕於文明社會,或許這樣理解就可以明白其所謂的積極意義了。

就像我每一次寫字的時候,組織語句,反複斟酌,又或者完文之後又琢磨文字變動的可能性。當然這其中必有跳進跳出的過程。自然少不了生活的瑣碎。於是在一個又一個寧靜的時刻,在凝望間,感到了一種幸福。我想這是一個期許完成的時刻。

 

那麽讓我再讀一小段經典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