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期刊《科學美國人 Scientific American》在九月份出版了一期特刊《The Science of Being Human》。把這期特刊題目翻譯成中文還真是不容易,翻譯成“做人的科學”聽起來好像是講道德倫理的。翻譯成“成為人的科學”有些拗口。算了,不翻了。這個專刊探討的是為什麽“人”這麽特殊,和任何物種都不一樣,是哪些特殊性讓“人”成為地球的統治物種?我很喜歡這種聽起來是因為吃飽撐的沒事幹才做的研究。
我們“人”這種動物有什麽特殊能力?
作為一種動物,人類在地球上存在的地域範圍,以及為己所用而控製的物質和能量,是其他任何動物所無法企及的。如果再加上我們的智力,強大的交通和通訊能力,知識的獲取和分享能力,以及我們創造的歎為觀止的藝術,建築和音樂等偉大成就,還有一種特殊的無形的稱為“文化”的東西,所有這些,都使“人”看起來不是動物界的一員,連達爾文自己都承認在人的進化這個課題上,進化論是不完美的,隻能給出片斷性的解釋。當前的共識是,這些偉大成就的取得,是因為人類可以互相學習知識和技能。在漫長的進化曆史中,個體不斷的給集體知識大廈添磚加瓦,從而使人類可以持續地創造性地找到應對生存挑戰的解決方案。或者說,這種稱之為“文化”的在群體裏被個體普遍接受的行為方式,這種持續的種群內的知識複製加創新,是我們人類成功的秘訣之一。
要論證這個觀點,就有必要研究其它動物在學習和創新上的行為模式,和人加以比較。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非洲黑猩猩的學習能力,年輕黑猩猩模仿有經驗的黑猩猩,用石頭砸碎堅果,用樹枝從蟻巢釣螞蟻吃等等。大量研究發現其它動物,如哺乳動物,鳥,魚甚至昆蟲都有模仿行為。動物不但有模仿能力,而且還有創新能力。有一個名字叫麥克的黑猩猩,找到了兩個空的液化氣罐子,通過撞擊這個罐子發出巨大聲響,徹底把對手嚇壞了,從而迅速當上了這一群黑猩猩的老大。在日本,有一種小嘴烏鴉想出了一個吃核桃的辦法,它們把核桃扔到交通路口,讓過往的汽車把核桃殼壓碎,當交通燈變紅時,飛下去取走果仁。這種社群性質的模仿其實就是一種原始互相學習的“文化”,這種文化驅動力可以促使個體偶然獲得的創新傳播開了和傳遞下去。自然選擇的優勝劣汰法則會保留哪些有利於準確高效模仿的生物結構和功能,比如較好的視力,較好的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的協調能力,較高的計算能力,對過去和將來的概念,對其它個體的容忍,等等。這種文化驅動力也促使形成大的社會化群體,共同生活在一個大的群體讓互相模仿的機會更多更有效。
既然其它動物也有類似的原始“文化”,為什麽它們沒有進化到像人類這種複雜文化,為什麽黑猩猩不能給基因測序或者發射宇宙飛船?(下麵這兩張照片給出了巨大反差,上麵那張是黑猩猩在釣螞蟻吃)。雖然模仿甚至創新在動物界裏普遍存在,但是主動傳授技能卻非常罕見。隻有有了主動的傳授,才讓學習更有效率,才能保證個體偶然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在種群內的成員之間的傳播,以及向下的代代相傳,是準確,忠實,完整,和係統的,才能讓知識和技能的積累成為可能。“人”是唯一有係統傳授知識和技能這種“文化”的物種。人的這種“主動傳授”的驅動力,不是因為在自然選擇中獲得了獨特的某種生物構造或某個基因的改變,而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由於這種“主動傳授”的驅動力,語言的產生就是人類進化史上順理成章的事件了,語言的產生讓人類進化有了質的飛躍。
”語言“是不是人類所獨有的?很多動物都可以通過動作,或者發出不同的的聲音和同類溝通,比如海豚就可以發出很複雜的聲音告訴同類有關位置,食物,危險等信息。一隻叫Alex的著名的鸚鵡,可以識別和說出一百多種物件名稱,並且還能描述這些東西的顏色,質地和形狀,而且它還可以表達意願,比如“我想離開”,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聲音模仿,而是理解句子的意義。但為什麽海豚和鸚鵡的”語言能力“沒有進一步進化,從而可以講故事,寫詩,記錄曆史?而人類卻在進化中獲得了複雜的語言?人類的語言通過極其複雜的語法,把字母文字排列組合成無計其數的句子, 來表達不同含義。人類語言不但可以描述身邊客觀世界,而且還可以表達非物質的存在,比如道德,法律,國家,喜怒哀樂的情感,過去,將來,等等。過去一二百年來,科學家試圖揭開人類語言的產生和進化之謎,到現在還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進化論中,一個新的生物性狀產生,是起因於偶然的基因突變,但遺傳學和基因圖譜研究並沒有發現一個人類特有語言基因,顯然這種化繭成蝶的突變過程難以解釋語言的形成。語言與其說是一個生物學上進化過程,不如說是一個“文化”的進化過程更加合理,這可能和生命進化中最難的一個問題有關,就是“意識”從哪裏來?
未完待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