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過去一段難忘旅程…離鄉出走“偷渡”第一次陸路),回憶過去一段難忘旅程…離鄉出走“偷渡”第一次陸路(隨波逐流:所謂偷渡大逃亡)其實說到偷渡比較多人走的,在一九六二年之前五七年還有一波,五七年偷渡走的據我所知都是家庭成份差的人,我村就有十多個,地主富農占多數,多是青壯年人,公社成立後六二年之前很少聽到有人偷渡,起碼我的村子那幾年沒有,大鍋飯後生活困難,香港有親人的都有帶些東西回鄉救濟家人,帶回的東西麵包皮飯焦幾多,港客回鄉的確對農村影響很大,也形成大批偷渡主要根源。
我第一次,是在一九六二年走陸路,所謂偷渡大逃亡時期,這一年我讀初中二年級,當時正逢學校放暑假,由於我父親解放前開雜貨店做漁民生意的,解放後雜貨店經過公私合營,幾年後雜貨店歸公,父親轉為政府商店雇員,之後調離原店分配到其它商店工作。父親轉到一間隻有三個人的小商店後,那時小商店每月都要盤點一次。大約是61年或62年,一次盤點說小商店貨物出入對不上,大秤入小秤出本來就是對不上,多點少點很正常。
這個月上麵派人來盤點,盤點後覺得貨物進出對不上,折算合計少了47元,上麵的人和三名店員開會,三人必須把47元補回去,本來是貨物出入少了,三人都沒貪汙,但一定要補回怎補,連開幾天會,三人之中幹部不用補他是黨員不會偷,那就剩下兩人了,我父親老實無背景最後迫我父親承認貪汙47元,六二年父親也被下放回農村。那時剛好容許私人搞點自留地,父親回家什麽都不會幹,父親唯有到山上開荒搞點自留地種豆,我也利用暑假期間和父親到處找地開荒,離家很遠附近沒地方有都早己被人霸了,這事我最記得。
這時巧遇偷渡潮所以父子兩人也跟隨偷渡,純粹跟風性質完全無劃計,也懸臨時作出決定偷渡的,但到我們去的時候這波偷渡潮己接近尾聲,高峰期己過人數明顯減少,多數幾個人一起沿著公路兩邊走,我和父親同另外兩人一起去,其中一人是附近村莊塘尾人,這次偷渡主要想靠塘尾人,因為他有個弟弟當時在香港做警察,希望利用他的關係領出去,(當時這種想法的確太幼稚,要領也隻能領他一人),有傳聞有人在香港政府工作很容易被帶進香港,所以和他一起走,這是謠言那有這麽容易,解放前我己有一位堂兄在移民局工你,還有一位警察洗衣房老板娘也是堂姑,洗衣房老板娘後台可硬呢,64年我到香港因領身份證難才報少三歲改領兒童證,兒童證不須要本人去堂兄代領。
六二年所謂偷渡大逃亡時期,中國邊防不管,甚至指點叫你怎樣走,港方某某處某某時,那裏有巡邏車經過,所以過邊界很方便,很輕鬆就可以過到港方,反而香港方麵到處抓拿人。偷渡沒有內地人說的嚴重,什麽叛國罪抓到要槍斃這一說,在我家鄉偷渡非常平常。
我們由淡深公路經坪山、龍崗、橫崗一直走,大約走了一天一夜,沿途遇到偷渡人流不多,我們是經梧桐山、蓮塘、蓮麻坑,萬屋邊村,過沙頭角公路,公路距離鐵絲網很近,鐵絲網邊有條小溝這片空地野草很高,暗中裝置有三條暗鐵線每條相格兩、三公尺寬,由於野草很高這些暗鐵線看不見,如果一跑會給鐵線攔倒,所以不能跑隻能走,小溝邊上就是鐵絲網,爬過鐵絲網就是港境,有些地方其實不用爬鐵絲網,鐵絲網底部已經被水衝開好多大洞,很容易就能過去。
我們也是由鐵絲網底部過去的,非常輕鬆過了邊界,過了邊境後四個人坐在公路邊主動讓人來捉拿,心想有人來認領不怕,被捕後被送進集中營,經過問話了解後,我們三個人和塘尾人分別關押,沒多久有人把塘尾人帶走問話,剩下我和父親及另一人被送進集中大營,後來隻領塘尾人還不是同樣進大營。
集中營內被捕者眾多,送進來一批在集中營給吃了一頓飯後,很快又被送走,由於被捕人數實在太多,集中營地方太小必須送來一批就送走一批,分批坐上解押車(豬籠車)送回深圳,被送回深圳後有些人為了那頓飯,在深圳停留一下跟著又去,過到那邊有餐食,來來回回的不知有多少人呢。我們比較傻下會又去食那餐,所以下午就由原路返回家鄉,剛回到村裏看見一大批人正準備出走,其中有大隊幹部、小隊幹部,看見我們回來即時取消行程,第一次父子偷渡失敗告終。
那段時期偷渡,沒有像北方人後來所說,什麽逃離國境叛國罪,什麽罪大惡極,罪名重到非要槍斃不可的地步,其實那時我們那裏就是一椿很普通的事,成分不好的例如地主被抓送回也沒事,最多開大會批評教育一下,連勞改都不用,62年這一波偷渡潮政府根本不管,,倒是香港方麵到處抓人,當時聽說走不成抓到都有飯食,中方也不管又沒危險跑去食幾次何樂而不為,在這些傳言推動下,如果說有目的就是去食飯。為了那餐飯神送回來從新又去過,其實來來去去大部分都是同一批人。這就好像有穿流不息的人群往香港跑。在香港方麵每日都捉這麽多人,一經報導就可想象。當年統計數據有準嗎?由誰統計?一人人來回幾次如何算?內地人覺得偷渡很嚴重,我們那裏人確實很難理解。
(這段曆史值得一讀),董卓初入洛陽,步騎不過三千,自嫌兵少,不為遠近所服;率四五日,輒夜遣兵出四城門,明日陳旌鼓而入,宣言雲"西兵複入至洛中"。人不覺,謂卓兵不可勝數。意即,董卓初入洛陽之時,兵力甚少,恐不能控製局麵。故采用了瞞天過海之計,連續四、五天,讓士兵在夜間悄悄出城,天亮再大張旗鼓進城,宣言有西涼兵再入洛陽。他人不知,誤認為董卓的兵馬甚多,故不敢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