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人在哪裏?
◎楊仁壽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可能有起有落,落難時我們希望有人情義相挺,有貴人相助。但是貴人在哪裏?
不是每個人生命中都會遇到貴人。有些人遭遇不幸時,旁人心裏想“罪有應得!”;有的人遇到財務困難時,親戚朋友避之惟恐不及。他們會怨天尤人,哀歎生命中沒有貴人。但也有人在災禍降臨時,卻能得到雪中送炭的溫暖;也有人事業失敗時,卻即時得貴人相助。或許他們會說“我真是幸運!”
但是,一個人是否會遇到貴人,其實是有跡可循的。一般人如何決定要不要對他人伸出援手呢?第一個考量是關係。當你求助的對象與你有親戚或朋友關係,對方通常比較願意回應請求。但也決定於平日是否有頻繁的往來,互動愈多則請求愈容易如願。例如遠親的請求不見得比近鄰來得能打動人,因為近鄰互通有無的互動關係可能更深。
其次,是他人是否覺得你曾經有恩於他,或曾經虧欠於你。“報”是人的天性,人們對於曾經幫過他們的人會心懷感激,想要報恩;人們對於心有愧疚的人,也會想要彌補。因此,一個願意幫助別人的人,在他麵對困境時,就會有很多人想要幫忙;一個凡事忍讓他人的人,在他需要協助時,便會有很多覺得平時虧欠他的人願意伸出援手。
另外,是你是否在他人心目中是一位值得協助的人。有些人受惠而不懂得感恩,當然在求助時會被拒絕;有些人平日做事不負責任、不守信,難免被列為拒絕往來戶;有些人平日喜歡計較、為人不誠實,也會被認為不值得同情。那些懂得替別人著想的人,真誠對待他人的人,或是說到做到的人,累積了許多個人正麵的形象,當有困難開口求助時,他人會覺得這個人值得為他出錢出力。
事實上,無論是與他人建立親密互動關係,成為他人想要回報的對象,或是被認為是值得協助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付出。願意付出的人才有真心的朋友,曾經付出的人在他人身上儲蓄了潛在的回報,不吝於付出的人有著好人的形象,大多數人會不忍心一個好人受難。
每個人都不可能遺世獨立於這個世界,都有機會需要他人的協助,但並非人人都能如願,各個都有貴人。一個人是否值得他人伸出援手,端視平日的為人處事,多起善端、真誠待人,自然朋友多,自然感恩的人多,自然在他人心目中是一個非幫忙不可的人。
所以,貴人在哪裏?其實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