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傳人兄看帖仔細,改了稱呼了,但還是有漏掉的。 問好:)

關於根子,我覺得是和交流有關。 

希臘那時候,那些哲人都住在一個城市裏,抬頭不見低頭見,搞個學問出來首先要通過別人的質疑。為此,辯論和邏輯的要求就高了。還有,一種學說要傳承發揚,需要很多人去完成。將自己的思維過程整理出一套方法論,是為了後人的傳承和發揚。多少年後,西方文藝複興的人找到這些東西,就很容易站在巨人肩膀上幹工作。這和西餐的烹調技術一樣,把什麽都整成SOP。

孔子老子那時候的人住得分散,辯論和直接踢館的少。他們搞東西都是從原始搞起。比如,荀子的《勸學》,什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似乎青比藍好,冰比水好,其實邏輯是粗燥的。實際上,你可以說藍演於青而勝於青,水冰化之而溫於冰。還有那個把螃蟹和蚯蚓相比的事,說蚯蚓比螃蟹勤勞什麽的,更是沒道理了。現在你知道,蚯蚓在進化中太懶惰,所以生物係統簡單,螃蟹便高級多了,哈哈,瞎說哈:)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