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中的對仗(二)禍因惡積 福緣善慶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上下聯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還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
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1979年,杭州“嶽廟”修複一新。安徽省太湖縣人趙樸初, 中國社會活動家、宗教領袖、詩人、書法家、佛教居士、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化用嶽飛《滿江紅》詞意,為重新塑好的嶽飛巨像兩邊的大柱上,精心撰寫了一幅古為今用、氣魄宏偉的新楹聯:
觀瞻氣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開老柏,千尋抬頭望;
收拾山河酬壯誌,看此日神州,奮起新程,萬裏駕長車。
上聯末句尾字用的是仄聲字“望(wàng)”,下聯末句尾字用的是平聲字“車( chē )”。整聯讀起來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嶽飛《滿江紅》中“駕長車”,車有人讀(ju),此處不作討論。“尋”為長度單位。
國學大師陳寅恪認為,對聯不僅能體現漢語文的特性,而且具有四條檢測功能:可檢測應試者“能否知分別虛實字及其應用”,“能否分別平仄聲”,“讀書之多少及語藏之貧富”,以及“思想條理”。(《與劉叔雅論國文試題書》)
《千字文》中的很多四字聯,既有詩意,又有深意。《千字文》中有關道德修養的部分可分為兩段: “蓋此身髮”至“好爵自縻”; “孟軻敦素”至“戚謝歡招”。前者 33 韻、264 字,偏重倫理規範,屬於社會所加之個人的共性規則的論述;而後者 10 韻、80 字,則富於個性化,是個人修養與心靈幸福的表達。其中有:
女慕貞潔,男效才良。知過必改,得能莫忘。
罔談彼短,靡恃己長。信使可覆,器欲難量。
墨悲絲染,詩讚羔羊。景行維賢,克念作聖。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穀傳聲,虛堂習聽。
禍因惡積,福緣善慶。尺璧非寶,寸陰是競。
“禍因惡積,福緣善慶”,更是飽含哲理。緣:由。慶:獎賞。這兩句大意是:災禍是因為壞事做得多而積累起的,幸福是由於作好事而得的獎賞。
“禍福”兩句話出自《易經》。《易經•坤卦•文言》中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慶”是吉祥、喜慶。“有餘慶”是福澤綿長,這是積善的回報;“有餘秧”是災禍不斷,這是積惡的果報。這兩句話重點討論了善與惡、福與禍的因果關係。善惡是因,福禍是果,因果次序一定要分別清楚,千萬不能倒置。
禍福是陰陽的“對立統一”,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製約;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老子·五十八章》:“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正是精辟地說明了禍福之間“對立統一”的關係。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一件壞事,積一分仇怨,多一分災禍,壞事的積累,最終會導致災禍加身;做一件好事,積一分恩德,多一分福氣,好事的積累,最終會導致幸福的來臨。 “禍因惡積,福緣善慶”,告訴人們要多做好事,不做壞事。
劉備臨終交代兒子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人為什麽會有禍?因為惡積,是小惡的不斷積累。為什麽會有福?因為積善。所以“福將至,觀其善必先知之;禍將至,觀其惡必先知之”。善惡的積累過程就是事物的量變階段,這個階段還可以自己控製。一旦到了禍福臨頭的質變階段,就非人力所能控製了。
“禍因惡積,福緣善慶”。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景行維賢,克念作聖”。這兩句話出自《詩經》與《尚書》。
《詩經•小雅•車轄》一篇中有詩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說的是賢德之人,德如高山,人人敬仰;行如大道,人人向往。“景行”是指崇高光明的德行,景字的本義是日照高山,有高大、光明的意思。德行正大光明才能成為賢人,賢人是人群的榜樣,做人的標準。戰勝自己為賢,再能成就他人方為聖。
《尚書》裏麵有“惟狂克念作聖,惟聖妄念成狂” 。莊子用“野馬”來形容人狂奔不已的念頭和思想,這裏的“狂”字就代表了我們凡夫俗子。人如果能夠克製住自己狂亂的思想和私心雜念,凡夫就能變成聖人。同理,放縱自己的心念,聖人也會退化為凡夫。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德”是因,“名”是果,德建才能名立。孔子在《易經•係辭》中說:“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形”指的是人的整體形態,身心兩部分都包括在內。心正才能身正,身正了儀表容貌自然端正。人的形體健美、容貌姣好的根本在於心地,整容化妝是沒有用的,起碼不能長久和“遺傳”。所以善良之心能將人變醜為美,歹毒之心會使人麵目猙獰。《管子•心術篇》中說:“形不正者德不來,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飾德,萬物必得”。
“景行維賢,克念作聖。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德行正大光明,才能成為賢人;克服自己的妄念,才能成為聖人。德行建立起來了,聲名自然會樹立;心行舉止端莊了,儀表自然就會端正。
“空穀傳聲,虛堂習聽。禍因惡積,福緣善慶”。空曠的山穀裏,聲音會持續不斷;空蕩的堂屋中,一處發聲各處都會響應。在山穀裏叫喊一聲,立刻聽到回聲。比喻反應極快。南朝·梁·蕭衍《淨業賦》:“若空穀之應聲,似遊形之有影。”
《太上感應篇》的第一句話,就是“禍福無門,惟人自招”。一個人造的善惡之因很小,但變成果報的時候會放大不知多少倍。俗語說“自作孽,不可活”。
《易經·坤卦》:“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意謂前人積德,惠及子孫。 《紅樓夢》第五回寫巧姐,“後麵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裏紡績。其判曰:
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 偶因濟村婦,巧得遇恩人”。
更有一支曲子“留餘慶”:
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
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