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趣話(十四)草色遙看(kān)近卻無

詩詞(十)草色遙看(kān)近卻無

 

    以平仄對仗而論,七言絕句就是截取律詩的四句。 或截取前後二聯,不用對仗,或截取中二聯,全用對仗;或截取前二聯,首聯不用對仗;或截取後二聯,尾聯不用對仗。律絕跟律詩一樣,押韻限用平聲韻腳,並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講 究粘對。跟律詩一樣,律絕必須依照韻書的韻部押韻。

 

   “絕句”的名稱的來源,當作別論。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七律的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王力《詩詞格律》)

 

   韓愈的七言絕句《早春呈水部十八外》,就是截取七律前二聯, 不用對仗。

 

   《早春呈水部十八外》[唐] 韓愈

 

天街小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
絕勝煙柳滿皇都。

 

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句中第四個字“看”,要讀作平聲kān),不讀仄聲“kàn”。

 

    這首七言句,描寫和美早春美景。籍在兄弟中排行十八,故稱十八。格口化,清新自然。 韓愈自己,“艱窮得,往往造平淡”。 看似平淡,實則不平淡的。

 

   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如酥”來形容它的潤澤, 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生。隨潛入夜,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看似有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景象。寫出春草剛剛發,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可與王維的“青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初春景色大加美,“最是一年春好絕勝煙柳滿皇都。” 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西。遠遠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詩人隻運用樸的文字 ,就常的“小雨”和“草色”,描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刻畫細膩,造句美,構思新人一種早春時節、舒適和清新之美感。表達作者充滿對春天的熱愛美之情。

 

    全篇中的詩眼和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早春是冰雪迎來的,早春時節的春草之色是很嬌貴的。早春二月,人心裏充滿欣欣然的生意。 當人們帶著無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麽色了。

 

   “新年都未有芳,二月初驚草芽”(愈《春雪》)。淡的,是當大地唯一的裝;可是到了晚春,“草知春不久”(愈《晚春》)。那怕柳條兒得再好,人已缺乏一種新感。

 

    人在第三句時說,“最是一年春好”。而春天的最好處,卻又在早春。一年之在於春,一日之在於晨。冬方盡,餘寒猶;突然看到美妙的草色,心必會又驚又喜。

 

寫春雨的詩詞:

 

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曲江對雨》

城上春雲覆苑牆,江亭晚色靜年芳。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牽風翠帶長。龍武新軍深駐輦,芙蓉別殿謾焚香。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旁。

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賀鑄《青玉案》

淩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隻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武元衡《春興》

楊柳陰陰細雨晴, 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夢, 又逐春風到洛城。

李煜《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晏幾道《臨江仙》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戴叔倫《蘇溪亭》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李山甫《寒食二首(其一)》

柳帶東風一向斜,春陰澹澹蔽人家。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萬井樓台疑繡畫,九原珠翠似煙霞。年年今日誰相問,獨臥長安泣歲華。

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葉夢得《虞美人》

 

落花已作風前舞,又送黃花雨。曉來庭院半殘紅,惟有遊絲千丈蔦晴空。殷勤花下同攜手,更盡杯中酒。美人不用斂蛾眉,我亦多情,無奈酒闌時!

 

【來源:中國華文教育網】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