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趣話(八)匈奴猶未滅,魏絳複從戎

詩詞趣話(八)匈奴猶未滅,魏絳複從戎

 

    由於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押平聲韻,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匈奴猶未滅,魏絳複從戎”;出自唐朝詩人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魏大是陳子昂的友人, 魏絳卻是春秋時代晉國的武將、政治家。元代雜劇《趙氏孤兒》,“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在中國悲劇發展史上占重要的地位。在劇中舞台上,再現了魏絳的英雄形象。京劇《趙氏孤兒》中,裘派名段“我魏絳”,好聽感人。

 

送魏大從》[唐]陳子昂
(一東韻)

 

匈奴猶未滅,魏絳複從戎(róng)。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xióng)。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zhōng)。

欠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gong)。

 

    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學家,初唐文革新人物之一。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獄中。

 

   《送魏大從軍》是一首贈別詩,出征者是陳子昂的友人魏大。 此詩不落一般送別詩纏綿於兒女情長、淒苦悲切的窠臼,從大處著眼,激勵出征者立功沙場,並抒發了作者的慷慨壯誌。
 

    春秋時,魏絳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晉國邊患。詩人把魏大比作魏絳,變“和戎”為“從戎”,典故活用。鮮明地表示出詩人對這次戰爭的看法,同時也從側麵說明,魏大從戎,是禦邊保國的壯舉。

 

    1912年,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一書中指出:“明以後,傳奇無非喜劇,而元則有悲劇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紀君祥之《趙氏孤兒》。劇中雖有惡人交構其間,而其蹈湯赴火者,仍出於其主人翁之意誌,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

 

    趙氏孤兒名趙武,又稱趙文子,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大夫趙盾之孫、趙朔之子;母為晉成公的姐姐  ,史稱趙莊姬。

 

    京劇《趙氏孤兒》,是1896年王雁以京劇《搜孤救孤》為基礎,參考秦腔改編。由馬連良飾程嬰,譚富英飾趙盾,張君秋怖莊姬公主,裘盛戎飾魏絳,各有精彩唱段。2010年,陳凱歌執導了同名電影《趙氏孤兒》。

 

    春秋時期,奸臣屠岸賈(gǔ)抄斬趙氏滿門。趙媳莊姬公主因是晉侯胞姐,得以避回宮中,產下一子。草澤醫人程嬰為保趙氏血脈,進宮救出趙氏孤兒。屠岸賈欲斬草除根,下令如無人獻出孤兒,就將國中同庚嬰兒全部殺絕。程嬰於是與老友公孫杵臼定計,程嬰舍子,公孫舍命,保存了孤兒性命。程嬰也因此獲得屠岸賈信任,從此帶同趙氏孤兒,寄居屠岸府中,忍辱負重,苦心撫育。十五年後,孤兒趙武長大成人,程嬰將當年情形繪圖說破,趙武聯合戍邊回朝的大將軍魏絳,誅殺屠岸賈,終報前仇。

 

 魏絳:【漢調二黃原板】
 

我魏絳聞此言如夢方醒,卻原來這內中還有隱情。
公孫兄為救孤喪了性命,老程嬰為救孤你舍了親生。
似這樣大義人理當尊敬,反落得晉國上下留罵名。
到如今我卻用皮鞭拷打,實實的老邁昏庸,我不知真情。
 

【散板】
望先生休怪我一時懵懂,你好比蒼鬆翠柏萬古長青。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