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趣話(七)遠上寒山石徑斜(siá)

詩詞趣話(七)遠上寒山石徑斜(siá)

 

   《山行》這首詩,是描寫和讚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不隻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誌。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誌趣的寄托,因而能給讀者啟迪和鼓舞。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
白雲深處有人家(jiā)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韻字,按現代漢語發音,不押韻。但是,唐代“斜”字讀siá(s 讀濁音),和現代上海“斜”字的讀音一樣。因此,在當時是諧和的。

 

    吳語,古漢語活化石 普通話不押韻的唐詩,吳語讀來琅琅上口。普通話中沒有的元音“ae”係列,江南方言中皆有。ae/e雅音,普通話全部ai音。

例如杜牧的《過華清宮》,用吳語讀來是:

 

長安回望繡成堆(dae),

山頂千門次第開(kae)。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lae)。

 

    今天如果寫舊詩,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韻書來押韻。不過當讀古人詩的時候,卻應該知道古人的詩韻。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唐代詩人。字牧之,號樊川居士, 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據《唐才子傳》載,“後人評牧詩,如銅丸走阪,駿馬注坡,謂圓快奮爭也”。劉熙載在《藝概》中也稱其詩“雄姿英發”。細讀杜牧,人如其詩,個性張揚,如鶴舞長空,俊朗飄逸。
 

    杜牧出生於詩書之家。 祖父杜佑不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學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自幼好學的杜牧,有深厚的家學功底。早在他參加科舉考試之際,就曾以一篇《阿房宮賦》傳誦於文士之間。太學博士吳武陵擊掌稱好,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門直薦。
 

    杜牧生不逢時,有相才而無相器。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氣息已一去不返。杜牧確實有才華,而且政治才華出眾。他專門研究過孫子,寫過十三篇《孫子》注解,也寫過許多策論谘文。特別是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獲成功。

    杜牧的風流軼事,與他的才華一樣,傳之於世。“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遣懷》【唐】杜牧

 

落魄江南載酒行,

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

贏得青樓薄幸名。

 

    杜牧三十一、二歲居揚州, 頗好宴遊。 他與揚州青樓女子多有來往,詩酒風流,放浪形骸。故日後追憶,乃有如夢如幻、一事無成之歎。這是詩人感慨人生,自傷懷才不遇之作。某些文學史也有所論,這首詩是遊戲人生,輕佻頹廢,庸俗放蕩之作。但是《唐人絕句精華》雲:“才人不得見重於時之意,發為此詩,讀來但見其兀傲不平之態。世稱杜牧詩情豪邁,又謂其不為齪齪小謹,即此等詩可見其概。”

    杜牧最為膾炙人口的詩作,是詠史與七絕。充滿著幽默與調侃,飽含借古鑒今之意。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作者逆向思維,大膽地設想,提出了一個與曆史事實相反的假設。假若當年諸葛亮沒有借來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結果會如何呢?詩人並未直言戰爭的結局,而是說“銅雀春深鎖二喬”。銅雀台乃曹操驕奢淫樂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這裏的銅雀台,讓人不禁聯想到曹操風流的一麵。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風流韻味,最後再用一個“鎖”字,進一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把硝煙彌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確實是妙。

 

    詩中“折戟沉沙”,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後來人們都說林彪“折戟沉沙”,就是源於這首詩。

    杜牧活了五十歲,臨死之時,心知大限將至,自撰墓誌銘。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 押韻叫合轍.

    押韻的目的是為了聲韻的諧和。同類的樂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複,這就構成了聲音回環的美。依照詩律, 四句詩,第三句不押韻。漢語拚音中韻母相同的字,都可以押韻。韻母雖不完全相同,但它們是同韻字,押起韻來是同樣諧和的。

《書湖陰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簷常掃凈無苔(t ái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護田將綠遶 (rào)

兩山排闥送青來(l ái )

《四時田園雜興》 [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m á),

村莊兒女各當家(jiā)。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guā)。

 

(王力《詩詞格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