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趣話(五)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本帖於 2017-03-05 14:00:22 時間, 由普通用戶 宜城漁翁 編輯

詩詞趣話(五)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王國《人間詞話》中,將“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作為第一 ,和柳永辛棄疾的詞句一起,比作治學的三境界。這第一境界取自宰相詞人晏殊的《蝶戀花》:

 

菊愁煙泣露,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離恨苦,斜光到穿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兼尺素,山長水知何?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三句,是流傳千古的佳句。 “西風凋碧樹”,是登樓即目所,也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 一個“凋”字,聲繪色,繪形繪影,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以烈感受。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裏有憑高望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念的人那種空虛惘。“望盡”,從狹小的簾幕庭院,向廣遠境界, 給人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山長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

 

    晏殊 (991—1055), 宋仁宗時宰相,集殿大學士兼樞密使。講到北宋詞人時,都會稱晏殊為大晏,稱呼他的兒子晏幾道為小晏,常稱“二晏”。晏殊字元獻,生於991年。他是江西川神童,七歲知學,為文章。名傳鄉裏,得到地方官得推薦,受皇帝賞識。十四歲參加皇帝的麵,被點名列進士榜。後來在京城是鍾鳴鼎食 ,超級富。 “晏元獻喜客,未一日不宴”。範仲淹,歐陽修,包拯,寇準,韓琦,宋祈,張先等北宋名人,都是他家的座上客。

 

    晏殊官做得大,學問也好,他全身心的把精力投入到興辦學校,提拔人才上。“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學自殊始”。對於人才,晏殊也是毫不吝嗇的大加提攜,後來在北宋政壇呼風喚雨的範仲淹、韓琦、歐陽修、富弼皆出自其門下。當時有人送了他一副對聯:“門前桃李重歐蘇,堂上葭莩推富範”。蘇、即蘇頌,歐、歐陽修,富、富弼,範、範仲淹。晏殊官場得意,桃李滿天下  。

 

    人們一般隻知晏殊的兒子晏幾道,是北宋著名詞人。其晏殊的女婿富弼,也有名。富弼是真、仁、英、神宗四朝元老,官居宰相。 範仲淹“曆新政”,富弼積極參加,身任主管事的樞密副使,支持變法。

 

   《宋史》說晏殊“文章瞻麗,應用不窮,尤工於詩,閑情有雅致,晚歲篤學不倦。”晏殊隻寫“高貴者”的生活,不寫“卑者”的生活;隻寫正統文人清客的情趣,不寫風流浪子的情趣;他追求詞篇的雍容、典雅、適、清淡、委婉、含蓄之美,不喜歡穠豔、麗、坦率、風流、俚俗之美。

   

    晏詞中大量篇章寫男女情事之外的生活和感受。他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常常是一位雍容典雅的達官貴人,在那裏春、悲秋、感慨時光流逝、序變化;或在清風明月之中,山水花草之間,渲泄一點官場上的倦和鬱;或在小園香徑中獨自徘徊,看一看落花飛燕,息一番生命的衰老。他也寫夢、寫醉,寫賓客往來,寫聽歌賞舞吟詩作詞之事。

   

    晏詞中的女性都是交際場上的,主要是豪門華筵上唱歌跳舞或侍奉賓主的女性,寫得比典雅、含蓄、美。 晏詞中的男女之情僅限於情感意念範,而且寫得委婉含蓄。

   

    晏殊曾為宋真宗的李宸妃,也就是宋仁宗的生母寫墓誌,晏殊因此成為“太子案”受害者。

  

    “狸貓太子”案,曆代傳說不,可戶曉,孺皆知。但這個故事是野史,與史實出入較多。元代有雜劇《金水橋陳琳抱盒》,清代有小說《七俠五義》,有許多想像和拚湊的成分。不過故事與曆史的巧合是,宋仁宗的確有三個皇太後。他的生母的確姓李,不是劉後所生卻為所養,加上他的奶,都被封為太後。宋仁宗也一直想為自己的身世開迷,尋真相和答案。但是,曆史上的劉後並非陰毒辣之人,反而仁慈善良,全大局。史官稱她“有後之才,無呂後之”。

   

    宋真宗與劉皇後未生子,也無其他子嗣。在劉皇後的周旋下,“借腹生子”。宋真宗與一李姓侍女生下一子,由劉皇後恭親撫養,這就是後來的宋仁宗。宋真宗病故後,13歲的宋仁宗,因年少無法掌控大局,著名詞人二晏中的大晏, 宰相晏殊,建劉太後“垂簾聽政”。時間長達十一年,臨終前還政於宋仁宗。劉太後不僅善待宋仁宗生母李氏,把她由侍女晉升為宸妃,死後還按皇後格厚葬。待宋仁宗如同己出,尤其注重對他的教育。宋仁宗對劉太後也十分孝,可謂母慈子孝。

   

    65歲的劉太後因病去世後,有人在宋仁宗麵前說起了他的身世之迷,在朝廷上下引起然大波。 十餘年後,有人告發晏殊在為李宸妃寫墓誌銘時,隻是記載她生有一女,沒有如實記載李宸妃還生有一兒,是為欺君。宋仁宗處罰了當朝宰相晏殊,晏殊因此成為“太子案”受害者。好在時間不長,又被招回重用。

 

    上海京劇院的《狸貓換太子》連台本,由“全能型”的史依弘演寇珠,麒派老生陳少雲飾演陳琳。寇珠和陳琳唱做俱佳,相得益彰。改編後的《狸貓換太子》麵貌然一新,隻取老戲的精華,保留老戲的南派京劇唱腔特色和頭二本內容索,其它的都是新編。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