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趣話(一)《憶江南》

詩詞趣話(一)《憶江南》

 

    《憶江南》詞牌, 又名《江南好》、《望江南》、《夢江南》等。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中間兩句最好對仗,但不是必須。平仄為: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表示平聲,仄表示仄聲,劃線表示本仄可平,表示本平可仄。

  

    變體一,雙調,五十四字,前後闕各五句、三平韻,一韻到底。這一格式至宋代才出現,即單調詞加一疊。

 

    變體二,雙調,五十九字,前後闕各五句、兩仄韻、兩平韻,且四換韻,見於馮延巳《陽春集》,實際與唐宋《憶江南》本調不同,僅調名相同。

 

   例如,白居易《江南》:

 

江南好,景舊曾;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能不江南?

 

   “諳”“藍”“南” 三平聲用韻,“好”“火”兩仄聲不用韻。“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藍”,對仗。

 

江南,最是杭州;山寺月中桂子,郡亭枕上看潮。何日更重遊!

 

   “州”“頭”“遊” 三平韻,“憶”“子” 兩仄聲不用韻。“山寺月中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對仗

 

     再如,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樓”“悠”“洲” 三平韻,“罷”“是”仄聲不用韻。“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沒用對仗。

 

   (參考書:王力 《詩詞格律》)。

 

    方國珍(1319―1374),又名方穀珍。台州黃岩(今浙江黃岩)人,元末明初浙東農民起義軍領袖。《名人詞話》記載,方國珍群雄時,能詩詞,愛好文學。

 

    有一個叫做“竺月華”的少年和尚在關帝廟,見到一名叫做“柳含春”的少女美豔,就作了一闋詞《江南好》:

 

江南柳,嫩綠未成蔭;攀折尚憐枝葉小,黃鸝飛上力難禁,留取待春深。

 

    因詞中的“枝葉小”、“黃鸝飛上力難禁”,有“色”味, 月華和尚被“柳含春”的父親拘捕到官府。

 

    方國珍親自審問此案, 認為他“性騷擾”女信徒,不守清規。一怒之下,命武士搬出大竹籠與繩索出來,也作了一闋《江南好》:

 

江南竹(竺),巧匠結成籠;好與吾師藏法體,碧波深處伴蛟龍,方知色是空。

 

    “江南竹(竺)”扣“江南柳”,這意思是要把月華和尚丟到水中溺死。

 

    月華和尚跪在庭院,向方國珍叩首,說:“辜負如來,不由得狡辯。男兒死則死耳,請容再進一詞”。國珍指天上的明月,許之曰:“《楞嚴》有指月一說,且汝名“月華”,權以此為題,如詞妙,釋爾,並有以賚汝也”。月華和尚應聲而答,又作了一闋《江南好》:

 

江南月,如鏡亦如鉤;明鏡不臨紅粉麵,曲鉤不上畫簾頭,空自照東流。

 

    方國珍笑了笑,命月華還俗。並取出許多銀子給柳含春之父,當作月華的聘金。 其父應允,把柳含春許配給竺月華,傳為佳話。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