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淺議(二) 遇茶且嗬嗬,人生能幾何
認為“嗬嗬”是今天使用的流行語和現代的專利,是人們一種誤解。
在宋代,“嗬嗬”一詞已經非常流行,尤其是名人的書信中常常使用。其頻率當然然趕不上今天的微信、 QQ和MSN聊天,手指一動就可以“嗬嗬”。
早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大文豪蘇東坡就愛“嗬嗬”。蘇軾留下大量書簡,短則十餘字,長則百字,內容包含政治,文學,詩詞唱和生活瑣事,有“嗬嗬”數十處。
他曾寫信給好友:“近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嗬嗬”。顯然是對自己的新詞頗為得意。
“低吟淺唱柳七郎”。蘇東坡信中的柳七郎,即白衣卿相柳永(987―1053),福建崇安人。北宋詞人,婉約派創始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 。
福建越劇團,在中央台戲劇頻道上演過《柳永》。以《雨霖鈴》、《鳳棲梧》(蝶戀花)、《望海潮》、《八聲甘州》等柳詞,串起了柳永的一生。
蘇東坡給好友陳季常寫信:“一枕無礙睡,輒(zhé總是,就)亦得之耳,嗬嗬”。意思是隻要晚上睡得舒爽,寫詞隻是小意思。
陳季常的妻子柳氏是河東人,河東獅子即指柳氏。陳季常很怕老婆,後來使用“河東獅吼”四字來形容妻子凶悍。蘇東坡給陳季常寫過一首打油詩,《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師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各路英雄好漢,少不得太太麵前還要趨奉趨奉,防是河東獅吼起來,喪魂失魄。
蘇東坡寫信教人做菜:“取筍簟菘心與鱖(魚)相對,清水煮熟,用薑蘆服自然汁及酒三物等,入少鹽,漸漸點灑之,過熟可食。不敢獨味此,請依法作,與老嫂共之。嗬嗬”。小小飲食訣竅,居然也能帶來如許樂趣。
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和蘇東坡,是宋代文壇的泰鬥級人物。歐陽修年長蘇東坡30歲,蘇東坡年少時,歐陽修已是譽滿天下的文壇大佬。
歐陽修曾為蘇東坡的才氣所震撼,不由感慨道:“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成語“出人頭地”就是從歐陽修這句話中提煉出來的。
歐陽修看重蘇東坡的才, 蘇東坡對恩師也推崇備至。蘇東坡讚譽歐陽修, “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
大文豪歐陽修,也愛“嗬嗬”。在蘇東坡出生前三年,歐陽修就開始在書信中 “嗬嗬”。 歐陽修在《與王幾道一通》中寫道:“自古善吟者益精益窮,何不戒也。嗬嗬”。
1039年,蘇東坡剛剛三歲時,歐陽修又在信中“嗬嗬”:“孫書注說,日夕渴見,已經奏禦,敢借示否?蒙索亂道,恰來盡,嗬嗬”。
蘇東坡八歲時,歐陽修依然如故:“銘文不煩見督,不久納上,隻為須索要好者,恐未盡爾。嗬嗬。”
晚唐詩人、詞人,五代時前蜀宰相韋莊,將嗬嗬寫入《天仙子》詞:
深夜歸來長酩酊,扶入流蘇猶未醒。
醺醺酒氣麝蘭和。
驚睡覺,笑嗬嗬,長道人生能幾何。
“遇酒且嗬嗬,人生能幾何”;也許改為“遇茶且嗬嗬,人生能幾何”,對健康更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