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是客觀存在的世界,包括宇宙,空間,地球,人類等一切的東西。唯心是一種思想理論,用來探索和陳述客觀世界,能精確描述客觀世界的理論稱為真理,但是絕對的真理是不存在的,因為客觀世界是運動著的,變化著的。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屬於唯心範疇的兩種理論。唯物主義認為客觀世界不以人類思維存在而客觀存在,不客氣地說,你死了,你的思維不存在了,但客觀世界還是存在的。而唯心主義認為客觀世界的存在是因為本人思維的存在而存在。人死燈滅的意思就是我死了,這個世界相對我來說已經不存在了。而判斷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好壞的標準隻能是:哪種理論更加符合客觀世界。
古今中外的哲學無不是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理論下的產物,有時還會交錯在一起,這也產生了看似唯物主義,其實是唯心主義的哲學。哲學研究一些自由,人性等本質的問題,然後去定義方方麵麵的社會價值,於是就產生各種各樣的文化。
我們經常以道德去評判一些流行的文化或社會事件,卻忘了道德是文化的產物,屬於文化的部分,用一種文化去評判同一種文化,是沒有意義的。就算是不同的文化,也是不能用道德去評判,那是片麵的。可悲的是,這樣評判在國內或國外的華人世界是普遍現象。你必須跳出文化,揣摩決定這些文化的哲學,即自由和人性等本質的東西,那才是標準。
而政治製度是文化的產物,如果社會文化沒有改變,政治製度換來換去是換湯不換藥,沒有用的。政治製度的有效實行取決於文化。
很多的哲學,宗教離客觀世界很遠,卻能大行其道,原因在於人類對死亡恐懼的本能。從自我領悟的唯物精神來看,生命是運動著,變化著的,每天都是一個全新的自我,因為思維的連續性,不同的自我是一個特定的我,而死亡是這種思維延續性的中斷,特定的我消亡。生命就是這樣的,想起來有些可怕,但必須要麵對的。
1/19/2017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