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老漢在咱城貼舊報紙的帖子,多少算有些規模。讀了帖子的,有喜歡有 不喜歡的,所謂“社會”。都喜歡了,有走向“偉大領袖”的嫌疑;都不喜歡有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萬隻腳”的恐懼。如果文革再異時異地“顯靈”挺膩歪的,^_^。
一位在咱城“回首壇”基本潛水的網友對本老漢的舊報紙帖有個評論,說是屬“炮製”的東西。“炮製”是怎麽個製法?引起老漢的興趣,侃一個。還是以“人民日報”的出詞率做切入點:
可以看出來,“炮製”的峰值與前麵的諸多曲線不同,高潮在1976年。次高潮是1977年,您猜對了,“四人幫”背著的“炮製”最多。下麵給朋友們詳解一下。
“炮製”,原本是個技術詞,用“人民日報”的原話說:“為什麽中藥要經過炮製?因為從山野采集回來的生藥,所含成分是非常複雜的,為了去粗取精,保存藥效,就必須用人工方法來克服天然生藥的缺點……”(“人民日報”1959年1月7日)。
什麽是“炮製“? 一種加工。
加工不好嗎?看“炮製”什麽。比如,在1987年,咱國的男足“國家隊”還隻輸大賽不輸小賽的年代,10:0勝菲律賓:“接著16號李輝如法炮製,也……贏得點球良機”。關鍵在於不能“炮製”文章,因為“好人”寫文章都是“發表”,同樣是寫出來的文章,“壞人”們往往“炮製”。
前麵說“四人幫”,“人民日報”在1976年12月17日的文章“滅亡前的猖狂一跳”中說:“(四人幫)同時加緊炮製《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針勇往直前》的黑文。”
這裏,“炮製”還隱約有膺品、不真的意思。但是,“炮製”不限於什麽真不真的,隻要是“壞人”所寫,“真”也可以是“炮製”的。
1973年12月25日,“人民日報”講林彪林大帥的故事:“團黨委在批判林彪反黨集團炮製的《‘571’工程紀要》這個反革命武裝政變計劃時……”。“571”是林大帥的兒子林少帥寫的,不能算是不真。但是,“壞人”寫的,所以屬“炮製”。(後話,如果這個“571”是太祖設法胡編的,其實該算“炮製”,但按“好人、壞人”標準,又不能算“炮製”)
說到林大帥,“炮製”還有些穿越功能,特定情況下“炮製”不算“炮製”,日後可以被“補發工資”類的補發“炮製”。
“人民日報”在1974年10月29日批判林大帥的“四快一慢”戰術時說:“林彪在1947年夏炮製了一個所謂‘四快一慢戰術’……就是消極避戰”。“炮製”被晚發現27年。原始的“四快一慢”是潛伏“炮製”。
有的時候,“炮製”了也就“炮製”了,一口氣不得不吞下去,所謂形勢比人強。
“人民日報”1968年12月12日批判劉少奇時,順帶的批判:“美帝夥同英帝一道炮製了新殖民主義的產物---‘馬來西亞’”。 過了6年的1974年,太祖還是和這個“炮製”出來的“新殖民主義產物”馬來西亞建立了外交關係。
有些“炮製”超級複雜。
2013年10月18日,“人民日報”登載齊心女士的文章“憶仲勳”,其中說到:“1962年秋,康生在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上對仲勳搞突然襲擊,誣陷仲勳授意李建彤炮製《劉誌丹》小說,為高崗翻案……”。這說的是《劉誌丹》開始時非屬“炮製”,然後被康生康大人推薦成“炮製”,再後來被“去炮製”。Complicated, ^_^.
好了,回到帖子開頭,“炮製”到底怎麽製?
就是很普通的寫文章,與一般寫作沒有任何不同的地方。如果文章不被待見了,有風險被歸類成“炮製”的文章。不過被類成“炮製”也不用急,“炮”還是“不炮”,和文章的質量、文筆、立意、能量沒任何關係,就是個讀文章的人的“主觀願望”。如果讀文章的是“官方”?
Hell with it.
附上1950年到2015年“人民日報”上“炮製”出現的次數:
1950 1
1951 2
1952 2
1953 2
1954 2
1955 2
1956 2
1957 3
1958 0
1959 4
1960 5
1961 4
1962 12
1963 16
1964 16
1965 29
1966 64
1967 233
1968 185
1969 157
1970 140
1971 174
1972 89
1973 99
1974 256
1975 117
1976 631
1977 408
1978 306
1979 158
1980 68
1981 339
1982 36
1983 38
1984 31
1985 26
1986 20
1987 23
1988 20
1989 27
1990 27
1991 30
1992 15
1993 24
1994 34
1995 36
1996 39
1997 39
1998 25
1999 73
2000 59
2001 55
2002 37
2003 27
2004 34
2005 28
2006 36
2007 30
2008 21
2009 32
2010 40
2011 33
2012 33
2013 50
2014 50
2015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