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誰的節日,誰的慶典?

  聖誕節成為世界上最廣為認知的故事之一。聖誕老人、聖誕樹、聖誕糖果、聖誕禮物,這些看起來亙古不變的文化傳統,實際上都是在近代才被發明,並且和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密切相關。

  耶穌生日很可能不是12月25日,聖誕老人形象是可口可樂發明的

  許多與聖誕有關的傳統實際上都源自於異教徒。在耶穌誕生之前,神農節是羅馬年曆裏麵最重要的節慶之一。在冬至(12月21日)古羅馬人會通過擺宴席、送禮、跳舞、裝飾房間來慶祝新的一年的開始。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裏,研究聖經的學者們就懷疑耶穌實際上是1月、3月、4月、5月、9月所生……就是不在12月。那麽聖誕節為什麽一開始會有那麽多“非基督”的元素呢?早期的教堂知道自己沒辦法排除異教徒的節慶傳統,便開始將異教徒的節慶儀式賦予各種與耶穌基督有關的意義。

  如今家喻戶曉的聖誕老人是不同歐洲傳說和神話的結合體,由美國傳入英國。克萊門特?克拉克?穆爾創作的《從聖尼古拉斯來的聖誕老人》(1823年),是他為他的孩子們寫的詩,這首詩使聖誕老人的形象家喻戶曉,聖誕老人所騎馴鹿的名字也出自此書。

  從此以後,聖誕老人的形象開始在眾多的畫作中出現,他有時是紫色的、藍色的、白色的,有時候是精靈,有時候是人。然而這些眾多的聖誕老人形象在1931年一則可口可樂的廣告出現之後全部消失不見了。盡管可口可樂沒有發明聖誕老人,但是它將聖誕老人的身份固定了。隨著該形象百貨公司和聖誕禮品大量使用,聖誕老人給兒童送禮物和聖誕節緊密聯係在了一起。聖誕老人也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他能夠銷售任何東西,並使消費看起來不是關於商業,而是關於家庭情感。

   

  同樣,聖誕樹是1848年,《倫敦新聞畫報》報道了維多利亞女王的樹之後才流行起來。

   

  由於顛覆了社會等級秩序,聖誕狂歡被清教徒打壓

  當我們抱怨著全球的每一個角落都浸潤濃鬱的聖誕商業氛圍中時,我們會驚奇的發現曆史中其實充斥著人們對聖誕節的不滿。在被殖民時期的美國,慶祝聖誕節是非法的。1695年,馬薩諸塞州宣布慶祝聖誕節一項刑事犯罪。在此之前,被清教徒統治的英國也禁止了聖誕節,要求聖誕節當天開放所有的商店,關閉所有的教堂。為什麽清教徒要大力打壓慶祝聖誕呢呢?

  由於延續了古羅馬時期的節慶傳統,聖誕慶典在很長一段時間是狂歡嘉年華,包括公開的大吃大喝、平民百姓嘲弄權威、具有攻擊性的乞討、凶猛的衝擊有錢人的家。到了19世紀早期,聖誕狂歡演變成暴動和騷亂。

   

  這個時期的聖誕節往往是社會底層表達對貧困生活的不滿和抗爭的場域,在長達幾天的狂歡中,社會等級秩序被整個顛倒了,主人要扮成奴隸而奴隸可以扮成主人。在英國,一個乞丐或者是學生會被戴上皇冠,暫時成為掌權者。農民可以隨便敲地主家的們,地主這時需要把家裏最好的東西拿給農民分享,比如最好的食物、最好的酒。如果地主不服從要求,農民們就可以盡情的戲弄地主。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權力的年輕人,在冬季短暫的時間裏成為聖誕之王,以狂歡、惡搞甚至暴力的方式,讓社會階級暫時翻轉。當時的清教徒們認為這樣的聖誕狂歡是人性放縱的表現,必須受到遏製。清教徒頒布了大量的法令控製聖誕節,有的州要求在12月底,所有兒童和奴仆不可以在外麵到處亂跑。但是這並不能消滅人們對於聖誕狂歡的熱衷,因為對於兒童、奴隸與移民來說,狂歡節能夠讓苦悶的人們暫時解脫。為了將聖誕節從街頭驅逐出去,一批華盛頓和紐約精英們開始致力於推動聖誕節成為強調家庭內部聚會、溫情脈脈、關心下一代的溫暖節慶。美國文學之父”華盛頓?歐文是其中之一。

  工業化時代的英國中產將聖誕節變成慈善家庭節

  19世紀中後期,聖誕節主要是為了慶祝工業革命所帶來的財富以及與窮人(暫時性的)分享這些財富。狄更斯的小說《聖誕頌歌》是推動這項變革的重要作品。

   

  1840年代在英國被稱作饑餓的40年代,經濟下滑、政治動蕩、工人階級苦不堪言。當時社會對窮人的態度基本上是人“窮活該被餓死,餓死了正好消滅社會剩餘人口”。狄更斯筆下的斯科魯奇便是此中代表。為了喚醒人們的分享精神,狄更斯描繪了一個溫馨快樂的聖誕節,在這個關於不同社會階級和睦相處的烏托邦裏,富人們則被告知:你要麽分享這些財富要麽毀滅。在《聖誕頌歌》的感召下,聖誕節逐漸成了溫暖、仁愛、寬容、家庭的代名詞。出於當時社會焦慮和恐懼,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中產階級重新發明了聖誕節和聖誕精神。而城市中產也有一群自私自利的商人變成了一群高貴有文化的慈善者。他們認為,窮人需要的隻是溫暖的家庭以及一些來自他們的善心。這使得當時的工人階級十分的仰慕他們,從而靠社會改良緩和了當時日益激化的階級矛盾。

  誰的節日,誰的慶典

  源自異教徒節慶的“家庭聖誕節”是維多利亞時代新發明的傳統。今天,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因為消費主義讓聖誕節變味了,好像聖誕節有一種原始的狀態一樣。但是我們仔細梳理曆史會發現,所謂的傳統實際上一直在變化。今天充斥在聖誕節當中的物質主義,消費主義,以及對物品、欲望和人身關係的商品化,都出奇的古老。實際上,這些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聖誕節”出現的19世紀。而一種遠離消費主義、田園一般的家庭聖誕節並未存在。這種“家庭聖誕節”本身就是消費資本主義擴張的一股力量——它一開始就是商業化的,它的核心就是商業化。

  在地球的一端,人們在購物狂潮中用自己的辛苦的積蓄交換寧靜、和睦、溫馨的家庭時光。那裏不但有糖果、美酒和禮物,還有雪橇、老人、聖誕樹。在地球的另一端,義烏的“中國聖誕村”生產著全球60%的聖誕裝飾。這裏沒有雪花、麋鹿、小精靈,隻有600個工廠,和無數每天工作12小時,每月最多賺3000元的工人。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