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家喻戶曉的曆史名人。他的能耐有多大,計謀有多深,我想不用我為他做廣告,你也已是耳熟能詳了吧。可像他這樣一個不世之才為什麽寧願屈尊為他人輔國,而不自己開國做皇帝呢?這是品三國時,我問自己的一個問題。
諸葛亮所處的三國時代,是一個群雄逐鹿,有能耐的人都想開國做皇帝的時代。就像今天有能耐的人都想創業開公司當老板一樣。而在當時諸多風雲人物裏,諸葛亮可謂智慧超群,計壓群雄。火燒赤壁他打敗過曹操;巧借荊州他忽悠過孫權;用“空城計”他戲弄了司馬懿;七擒孟獲他擺平了南方蠻夷。此外,還有降服關羽,智收薑維,巧借東風,多了去了。
這樣一個大智大勇的不世奇才,在那樣一個特定曆史環境裏,竟然願意給別人打工,卻不自己開公司,為什麽呢?這就好比潘石屹不想開公司,他就想去給任誌強或是王石打工。說不通啊!說不通歸說不通,可曆史史實就是諸葛亮隻做了輔國良臣,沒有做皇帝。
對於這件事我個人是這樣看的,這可能與當時那個年代盛行“血統論”有關。
中國曆史上對做皇帝的人,是要看出身查血統的,諸葛亮身處的三國時代也應不例外。雖說在先前的大秦朝,已有人喊過一嗓子: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三國時代的人們,從精英階層到草根百姓還是相信血統。
皇帝是天子---天的兒子,你要想當皇帝號令天下,那你得證明給大家看,你是天的兒子,這個證明是有難度地。要想證明我媽是我媽這不難,我們可以去醫院驗一下DNA就清楚了。可要證明誰是天的兒子這就難了,因為老天爺的DNA沒地兒弄去,你總不能接幾滴雨水去糊弄是吧。
不過凡事都有變通的解決辦法,論血統就是當時人們想出的一種驗明做天子資格的變通方法。你要想當皇帝就得先跟當朝的皇族或是曆史上的帝王家族搭上脈,說自己是誰誰的後人,所以特合適幹皇帝這份活。就象西漢沒有了要建東漢得找個姓劉的,北宋亡了起南宋得有個姓趙的,總之,要以血統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
如果諸葛亮要想當皇帝也不能例外,他必須要向天下證明自己的天子血統。這對諸葛亮來講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為他的姓太不幫忙了,複姓諸葛,哪去搭呀?從三皇五帝夏商周到春秋戰國,再到秦,好像沒有姓諸葛的君王耶,所以,若論血統他無論如何都是不可以做皇帝的。
諸葛亮是個審時度勢的明白人兒,又是謙謙君子,他明白什麽事情可為,什麽不可為,他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做不可為的事情的。我想這可能就是為什麽他不做皇帝的原因。
不過呢,雖說諸葛亮沒有想做皇帝的“非分之想”,但這並不等於諸葛亮沒有想做一國之主的雄心。諸葛亮算是一個自戀的人,他對自己的膽識和才略還是蠻有自信的,這一點從他讓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就可以看出來。所以,他要給自己爭取一個盡可能大的人生舞台,使自己的才華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具輔國之名,行主政之實。做那種朝綱獨斷,號令群臣的無冕之王。
做無冕之王有兩個條件必須具備:一是所選的傀儡皇帝必須根紅苗壯,還人慫聽話;二是那人手下不能有能人。那時諸多的“老大”裏,劉備最符合這兩個條件。他是大漢朝中山靖王之後,本人除了哭不會別的。手下悍將倒是有幾個,可出色的文臣一個也沒有。後來雖然來了一個雛鳳先生,與諸葛先生平分秋色,可沒多久也死了。與劉備相比,曹操就不一樣了,他名聲不好,血統也不正,而且頗為自負,難聽下言。再說他手下文武能人雲集,諸葛亮去了最多隻能是平分秋色,絕對做不到獨斷朝綱。孫權雖比曹操弱,但也有像曹操那樣類似的問題,所以,都不合適。這就是為什麽諸葛亮放著曹操和孫權不選要選劉備。
從後來的史實看,諸葛亮選劉備是選對了。劉老板根紅苗正的出身,讓他可以打出匡扶漢室的旗幟,這在當時絕對是政治正確的事情。其次,如前麵所說,劉備除了哭沒有別的能耐,所以整個蜀漢的國事都是聽諸葛亮的安排。這樣一來劉備其實就是一個傀儡皇帝,而諸葛亮才是真正的一國之主。所以說,諸葛亮名義上他沒有做皇帝,但實際上除了沒有名分廟號以外,他的感覺應該跟自己做了皇帝差不多。這就像普京當總理,上麵雖然還有一個總統,可說到俄羅斯,大家還是會認為普京是那個國家的元首。那你覺得諸葛亮是做了皇帝呢,還是做了皇帝呢,還是做了皇帝呢?你懂得。
最後我想說的是,諸葛亮做人是有操守的。雖然做了實際上的國主,但他並沒有想過要篡位。老大沒了,他又盡心盡力的輔佐老大的兒子,直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和他比起來,曹氏家族和司馬家就顯得很不夠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