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出韻?

來源: 南來客 2016-01-27 17:01:2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422 bytes)

毛澤東有詞,“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古詩人中,唐人溫庭筠不知是否遵照毛主席指示,寫了一首詩《商山早行》,內有“晨起動征鐸,客心悲故鄉”。當然了,詩中最有名的還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宋人蘇東坡聽從毛主席的話也不甘後人,有詞為證:“孤館燈青,野店雞號”,後麵還有什麽“見月華收練,晨霜耿耿”的,說明不但聽到雞鳴一大早起床了,而且還動身出了門,否則如何看到月華收練晨霜耿耿?與溫蘇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睡懶覺睡到“窗外日遲遲”,居然還說什麽“大夢誰先覺”。忘了躬耕之事?那個唐人孟浩然也愛睡懶覺,特別是春天。“春眠不覺曉”。老毛東方欲曉就啟程了,老孟睡到曉都不覺。按毛詞標準,諸葛亮和孟浩然都違反“曉行”這一原則。

詩聖杜甫杜工部有沒有違反毛主席“曉行”指示,南來客沒有考證過。杜見衛八處士後第二天離開,詩中交代的一清二楚:“明日隔山嶽”嘛,但什麽時候動的身則語焉不詳。不過,說到格律,縱杜郎詩工,好像也有出律的時候。起碼在用韻上,老杜似有出韻詩句。

就拿律詩“崔氏東山草堂”來說:

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有時自發鍾磬響, 落日更見漁樵人。盤剝白鴉穀口栗,飯煮青泥坊底芹。何爲西莊王給事,柴門空閉鎖鬆筠。

按平水韻,“新”等韻腳的韻部是十一真,而“芹”屬十二文。

據此,老杜顯然出律。

按新韻,沒有出律。韻母都是“in”。

老杜當時出律了嗎?

南來客認為,按邏輯,老杜當時沒有出律。首先,平水韻是根據唐人吟詩用韻的情況(古音)及編韻書時漢語的發音(時音)編的。老杜吟詩時,既無新韻又無平水韻,何來出律之說。唐代已有韻書不假,如《切韻》,但韻書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人人必須遵守的金科玉律。漫說李杜這樣的大家,南來客若穿越時空到唐宋,也未必理解與否都要按韻書辦事,韻書上沒有而平仄韻母相同或相似的字,隻要言誌時遣詞用字需要,南來客照用不誤。何況李杜?李杜吟詩就非得按韻書不可?按以平仄韻母相同或相似的字為韻的原則就不行?有人考證,老杜寫近體詩時嚴格按韻書,寫古體詩則不受限製。考證夠小心,設想似乎不夠大膽。南來客認為嚴格按韻書不外是詩成後對對。老杜決不會捧著韻書寫詩的。

有關老杜出韻,有幾種解釋。如:老杜疏忽;流傳失真等。這些說法不成立,原因很簡單:能否找到一個不出韻的字替代出韻的字而又不影響詩意?比如這個“芹”字,能否在十一真裏找個字替代?其次,新韻及平水韻都是後人編的,而且是參考包括老杜在內的唐代詩人用韻的情況編的。老杜吟詠時,根本沒這兩部書,何來合韻出韻之說。南來客相信老杜勝過韻書,相信“芹”(及不少古音失傳的其他字)屬於多音字:當時可念qin 或 ken。隻想到詩人疏忽或流傳失真,難道就不可能是編韻書的遺漏了?新韻中“新”和“芹”同韻,間接證明老杜用韻是按韻腳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這一原則。

唐代是否規定,寫詩必須要遵循韻書韻部,不得而知;不過即使有,這種規定可能隻限於科舉試貼應製詩,詩人平時吟詠應不受其限製。

前人吟詩出後人的律(韻),無論如何說不過去。其說荒謬,一如諸葛亮睡懶覺違反毛澤東“曉行”的指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就是,老杜決不會捧著韻書寫詩的。;) -簡丹兒- 給 簡丹兒 發送悄悄話 簡丹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8/2016 postreply 04:00:49

都是學問。認真學習了。 -bymyheart- 給 bymyheart 發送悄悄話 bymyheart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8/2016 postreply 12:46:55

有感而已。謝各位。 -南來客- 給 南來客 發送悄悄話 南來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8/2016 postreply 14:26:1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