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存民族的記憶,楊繼繩獲史迪格 拉森獎的致謝詞。

楊繼繩: 為了保存民族的記憶

【瑞典諾斯德出版社(Norstedts)於2015年10月30日公布,2015年的史迪格•拉森獎(Stieg Larsson-priset)授予中國作家兼記者楊繼繩。】

獲獎證書

楊繼繩在頒獎典禮上的口頭答謝詞

尊敬的評委會委員們,尊敬的在座的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感謝大家舉行這樣的盛會。這不僅僅是一次授獎大會,更是對餓死的三四千萬中國農民的追思大會;這不僅是對我個人授獎,而且是對一大批揭露、挖掘這一段痛史的大饑荒的幸存者、研究者授獎。今天在貴國首都隆重舉行這樣的活動,體現了貴國人民偉大的人道關懷。今天這個盛會在這段痛史發生五十多年之後,在遠隔萬裏的斯德哥爾摩舉行,說明人道關懷可以超越時間、跨越空間。但願這種跨越時空的人道關懷,給我們地球村帶來和諧。帶來幸福!

謝謝大家!

楊繼繩接受史迪格-拉森獎的書麵答謝詞

尊敬的評委會的先生們,尊敬的在座的女士們、先生們:

我是懷著悲哀的心情在這裏受獎的。我為3600萬中國餓殍而悲哀,我為這一人類悲劇發生五十多年後還被掩蓋而悲哀,我為因揭露這場悲劇的人們受到壓製、攻擊、誣蔑的現象而悲哀!

從1958年到1962年,在沒有戰爭、沒有瘟疫的情況下,在氣候正常的年景,因當年高度集權的政治、經濟體製的過錯,數以千萬計中國人因饑餓而死。死亡前的饑餓比死亡更恐怖:野菜吃光了,樹皮吃光了,鳥糞、老鼠、棉絮、泥土都用來填肚子。死人的屍體,外來的饑民,甚至自己的親人,都成了充饑的食品。

死亡的方式有多種多樣,餓死是最痛苦的死亡方式。中國古代有殘酷的“淩遲處死”,將人一刀一刀地割死,即“千刀萬剮”。這是從人體外部開始剮割,餓死是對人體內部的“千刀萬剮”。當年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的中國農民,每天所需要的能量為3400-4000千卡。這些能量是從食物中攝取的。按當年官方統計,中國農民平均口糧定量為每天0.35斤大米(沒有油,沒有肉等副食品),可發出熱量618千卡。實際上農民是很少見到大米的,隻有粗劣的代食品。就算吸收入618千卡,每天就虧空2782-3382千卡.。人體的能量入不敷出時,首先動用體內儲存的“糖原”。體內存儲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全部氧化產生的熱量不夠一天基礎代謝(即維持生命最低的代謝)的能量需要。接著就消耗體內的脂肪。消耗脂肪會產生大量的酮酸,可能發生代謝性酸中毒。沒有因酸中毒而死的人,脂肪消耗完畢後就分解體內各器官、肌肉中的蛋白質,從而身體幹瘦,髒器萎縮。人體內的各種酶、激素和抗體都是蛋白質,或是以蛋白質為原料合成的。酶、激素和抗體沒有了,人體就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自我消耗、自我分解到死亡的時間因人而異,大概有一個月左右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非常殘酷、非常痛苦的,相當於從人體內部“淩遲處死”。

在極度饑餓的狀態下,人體的各種機能下降,在一段時間內饑餓反射極度強烈。由於生存本能的需要,他會不擇手段地去搜尋一切能吃的東西。這時,生存壓倒一切,動物性壓倒了人性。饑餓到極點的人們,為了找到吃的,不考慮親情、道德、人格和其它後果。據不完全統計,全國人吃人的記錄達數千起,其中有吃自己親人的。

我,作為一名職業記者,作為研究中國當代史的學者,如果回避親身經曆的這一重大悲劇,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對不起3600萬饑魂。何況我的父親也是在這場饑荒中餓死的,我怎能昧著良心對這樣的重大曆史事件視而不見?上世紀九十年代,我下決心把這段曆史記錄下來。為此,我走訪了十幾個省,到十多個省的檔案館看了大量的檔案,訪問了上百位大饑荒的親曆者。2008年,我寫的《墓碑》在香港出版。這部書沒有虛構,沒有誇張,每一件事都有可靠的依據。書名“墓碑”有四重意思,一是為在1959年餓死的父親立墓碑;二是為3600萬餓死的中國人立墓碑;第三,為造成大饑荒的製度立墓碑;第四,寫此書有很大的政治風險,如我因此書而險遭不測,也是為理念而獻身,自然也就成了自己的一個墓碑。

記錄中國大饑荒這段痛史,不僅僅是出於我個人人道主義的良知,更是為了保存民族的記憶。一個不敢麵對曆史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民族。我們不僅要記住美好,也要記住罪惡;不僅要記住光明,也要記住黑暗。強製地抹去人們對人禍、對黑暗、對罪惡的記憶,有可能使民族和國家陷入更深的黑暗。我寫這段曆史,讓人們記住人禍、黑暗和罪惡,是為了今後遠離人禍、黑暗和罪惡。

評委會給《墓碑》授獎,體現了評委會的人道關懷。在我結束講話的時候,讓我們一起為3600萬餓死的農民默哀!(全體起立,默哀五秒鍾)我為此表示衷心地感謝!這是對中國餓殍遠離萬裏的默哀,是遲到五十多年的默哀,人道關懷超越了時間,超越了國界。超越時空的人道關懷,是地球村和諧共處的必要條件。

謝謝大家!

2015年11月2日於斯德哥爾摩

【楊繼繩已於2015年11月初將所獲的20萬瑞典克朗全部捐獻給了總部設在巴黎的“無國界醫生”獨立人道醫療救援組織。】

附件:

楊繼繩榮獲瑞典史迪格•拉森獎 

瑞典諾斯德出版社(Norstedts)今天公布,2015年史迪格•拉森獎(Stieg Larsson-priset)授予中國作家兼記者楊繼繩,頒獎公報全文翻譯如下:

中國作家兼記者楊繼繩多年來一直致力找出1958-1961年大饑荒的背景,當時有3600萬人死亡。現在,他獲得今年的史迪格•拉森獎,是因 “他的頑強而勇敢的記者工作”。

《博覽》(Expo)雜誌主編兼評審團的主席說:“饑荒是中國最大的集體創傷之一。楊繼繩獲史迪格•拉森獎,是因為他以極大的新聞勇氣關於挖掘和告知真相。”

史迪格•拉森獎每年頒發一次,由諾斯德出版社和史迪格•拉森父親厄蘭德(Erland)與兄弟喬金姆(Joakim)設立,金額為二十萬瑞典克朗。

史迪格•拉森 (1954年8月15日-2004年11月9日)生前是瑞典記者兼作家,曾任職瑞典中央新聞通訊社TT,工作之餘長期致力於反對極右和種族主義,1995年參與創建博覽基金會,並擔任《博覽》雜誌主編直到2004年去世,以其暢銷全球的遺作——推理驚險小說《千禧年三部曲》聞名於世。史迪格•拉森獎是其出版者——諾斯德出版社和他的父兄設立的紀念獎,以表彰那些符合其精神的個人或團體,於2009年開始頒發,今年是第七屆,楊繼繩為首位華人得主。

楊繼繩現年75歲,曾長期擔任新華社記者,2001年退休後先後擔任《中國改革》等多家雜誌編委,2003年起任《炎黃春秋》雜誌社副社長,2015年中被迫離任。楊繼繩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經持續多年的深入調查,寫出《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記錄了古今中外最大的一場災難——1958到1962年之間,中國在沒有戰爭、沒有嚴重天災的情況下,餓死數千萬人的大饑荒。《墓碑》於2009年5月由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出版,全書超過1200頁,出版以來多次重印,並已翻譯出版了英、法、德等多種外文版。楊繼繩於2013年獲美國曼哈頓研究所(Manhattan Institute)海耶克圖書獎(The Hayek Prize),2014年獲獨立中文筆會自由寫作獎。

來源: 獨立中文筆會

 

所有跟帖: 

頂楊繼繩的犧牲精神,悼念所有在那個時期因餓而去世的同胞,也包括我那因餓且年幼即逝去的姐姐。 -安雅雲- 給 安雅雲 發送悄悄話 安雅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3/2015 postreply 08:39:28

謝安雅!抱抱你。 -bymyheart- 給 bymyheart 發送悄悄話 bymyheart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3/2015 postreply 09:11:02

不客氣。楊繼繩不辱一個記者的使命良知。我讀過這本書深為他的工作驚服。不容易。他本可以安逸晚年坐享高幹待遇,但他選擇了為真相發言。 -bymyheart- 給 bymyheart 發送悄悄話 bymyheart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3/2015 postreply 09:15:33

楊老是個勇士! 向他致敬! 謝謝心姐! -行者一路歌- 給 行者一路歌 發送悄悄話 行者一路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3/2015 postreply 14:15:45

那幾個天朝的衛道士, 既得利益者, 金筆, 出來說幾句"沒死幾個人啊?" -行者一路歌- 給 行者一路歌 發送悄悄話 行者一路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3/2015 postreply 14:20:30

啊哈,既然你幫我說了,就可以了嘛~ -金筆- 給 金筆 發送悄悄話 金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3/2015 postreply 23:52:15

經常看見有人罵老楊。不過那些人起的也是指環王裏gollum的作用。有他們經常罵,大家就不會忘記 -papyrus- 給 papyru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13/2015 postreply 16:29:03

謝心姐介紹。 大寫的“人”。 -文革傳人- 給 文革傳人 發送悄悄話 文革傳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3/2015 postreply 20:07:23

讚,也讚樓主! -低頭的穀穗11- 給 低頭的穀穗11 發送悄悄話 低頭的穀穗1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5/2015 postreply 16:50:13

謝謝心妹轉載的文章,我們的責任是努力去記錄我們經曆的事,那麽曆史的事實就無法掩蓋,才會正確地展現。 -加州花坊- 給 加州花坊 發送悄悄話 加州花坊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7/2015 postreply 17:57:4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