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長們喜歡看愛情片—小記內參片

來源: 奧之細道 2015-11-02 06:11:0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049 bytes)

   我寫此文隻是為了描述我的蛻變,怎樣從一個“共產主義接班人”轉而投向資本主義世界,這如果在當時,算叛逃了。

   其實按共產黨的幹部序列排,我的父親隻能算共產黨的基層幹部,在中央、省、地(市)、縣的序列中是屬於靠下麵的。但因為他是宣傳部長,所以我們也有了看內參片的一點近水樓台。那時的廈門市委宣傳部是很牛的,管著教育局、文化局、衛生局、廣電局、體委、計生委六個部門,電影公司不過是文化局的一個下屬部門。

   廈門的內參片最早是在霞溪路(霞溪澡堂旁邊)的一座小樓裏放,能容納二三十人。後來搬到了中華電影院二樓,能坐下七八十人了。內參片的放映是由廈門電影公司掌控的,開始時是憑麵孔就可以進去,後來人多了,就改為憑票。每次放內參片時,電影公司的經理都要親自將票送到我家,他每次來,我都覺得不好意思,因為他是個老電影工作者了,酷愛電影,連女兒名字也帶個“影”字。他女兒還是我妹妹同班同學,常來我家,都是平等的人,憑什麽她父親就要卑躬屈膝、畢恭畢敬地對待我父親呢?

    內參片不是想放就可以隨便放的,要有理由。比如高層會議,或上麵的首長來了,還必須是中央來的首長。省裏首長除葉飛外誰也享受不到內參片的待遇。所謂內參片,其實就是一些內部譯製的外國電影或即將放映的外國電影,偶爾也有港台片,但那必須是相當大的官如葉帥那樣的,因為港台片要通過福州軍區聯絡部到香港借,雖然隻是向新華社香港分社控製的香港左派電影公司如長城、鳳凰借,但這也不是一個小小的市級電影公司可以辦到的。以至於後來我們通過片子的不同,可以揣測到是哪一級的首長來廈門了。

   首長們一般喜歡看愛情片,那時即使是阿爾巴尼亞電影,也有一些基於人性的愛情描寫,這正是國內所缺乏的。戰爭片則很少,想是首長們戎馬倥傯一生,對戰爭早已膩了。

   那時譯製過來的外國片大多是蘇聯片,我記得看過的有這樣一些:

   《白癡》(蘇)、《複活》(蘇)、《在荒涼的河岸上》(蘇)、《白夜》(蘇)、《水晶鞋》(蘇)、《奧賽羅》(蘇)、《第十二夜》(蘇)、《第四十一》(蘇)、《唐·吉訶德》(蘇)、《海之歌》(蘇)、《紅葉》(蘇)、《一個人的遭遇》(蘇)、《父與子》(蘇)、《陰暗的早晨》(蘇)、《最後一步》(蘇)、《海軍少尉巴寧》(蘇)、《金鑰匙》(蘇)、《紅帆》(蘇)、《運虎記》(蘇)、《姑娘們》(蘇)、《烽火年代》(蘇)、《人和獸》(蘇)、《通向舞台的道路》(蘇)、《深夜的腳步》(蘇)、《漂亮的朋友》(法)、《紅與黑》(法)、《三劍客》(法)、《廣島之戀》(法、日)、《警察與小偷》(意大利)、《羅密歐、朱麗葉與黑暗》(捷克)、《十塊美金》(匈牙利)、《霧都孤兒》(英國)、《王子複仇記》(英國)、《生的權利》(墨西哥)等等。

    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港台電影《綠色山莊》、《昨日之燈》、《一簾幽夢》和墨西哥電影《生的權利》等等,影片中的愛情生活感動了我,使我對革命年代的愛情生活逐漸失去了興趣,乃至味同嚼蠟。愛是一所學校,我是從愛開始認識人生的。我不是一個對物質生活有很高要求的人,但需要思想的自由和人性的不受拘束。長此以往,我再也不相信資本主義世界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終於有一天,輕輕地我走了,不帶走任何眷戀。我從不認為我是“紅二代”,也很反感這一詞匯,對現在“紅二代”們的所謂“捍衛紅色江山”,我覺得那是在開曆史倒車。

   初到資本主義世界時,我是靠打工為生的,並覺得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所有跟帖: 

還有《廣島之戀》 — 這不是考驗首長欣賞水平麽?:-) -papyrus- 給 papyru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2/2015 postreply 08:47:15

幾乎都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麽! 看來你們福建的老同誌們還是挺革命的麽! 至少比毛皇帝革命嘛 -行者一路歌- 給 行者一路歌 發送悄悄話 行者一路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2/2015 postreply 11:08:4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