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最後還是讓張愛玲跑了 | 金色筆記

來源: 安雅雲 2015-09-16 06:04:0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1980 bytes)

最後還是讓張愛玲跑了 | 金色筆記 

 2015-09-16 淩嵐 金色筆記
 
訂閱請點擊上方“金色筆記”
 

 

1995年9月,張愛玲在美國加州辭世,這個消息帶來的震動好像還在昨天,卻已經20年。
謹以此文表達懷念。
 
 
最近新華社智庫有雄文《別讓李嘉誠跑了》,出籠後第二天從他們的網站撤了,但言猶在耳,按李方同學的妙評“此文擊中幾乎所有曆史痛點”,“痛點”一詞用得精準,把天朝曆次專政的幾十年,新中國的集體記憶全部鉤沉,扒拉了出來。
 
1949年以來,中國人命運裏的轉折點,就是糾結在“跑還不跑”的選擇上,是背井離鄉一走了之,還是寄希望於新政權的開明、不殺之恩。比如寫《革命之子》的梁衡,至今一提到“跑還是不跑”的命運還會感慨得老淚縱橫,“80年代,我陪我那雙腿被打斷,坐輪椅、流哈喇子,神智不清的父親,到長沙機場接他從台灣回來的親弟弟,也就是我的叔叔,飛機降落,我看到一個中年男人一身筆挺的白色西裝,從飛機上走下來,走到我爸的輪椅前撲通跪下,給我爸磕頭,'哥,我回來了',那是我這一輩子看見一個人給另外一個人磕頭,我哪裏見過磕頭啊!新中國沒有這種傳統。”
 
梁衡的父親屬於留下不走的,那個來自海峽那邊,一身白西裝,拎滿滿一皮箱美金回來磕頭的叔叔,屬於走的,這就是差別。
 
那個時代絕大部分人屬於跑不了的(主動的和被動的)。但是1950年到1960年那十年,國門還沒完全禁閉,有一小撮人最後跑了,張愛玲是一個,京劇大師周信芳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紐約時尚界赫赫有名的Michael Chow是另外一個,今天隻說張愛玲。
 
按說張愛玲的滿清貴族的背景家世,抗戰時期的可疑形跡,比如沒有參加全國作家抗日同盟是一,在上海淪陷區居住著作甚豐是二,跟汪偽政府的宣傳部長胡蘭成談戀愛同居是三,別的不說,光這最後一條就足以被戴上“漢奸情婦”的罪名遊街示眾,都捱不到文化革命,五十年代初的三反五反鎮壓反革命運動她就會在劫難逃。最後居然讓張愛玲跑了,真是奇跡。怎麽讓她跑掉的,在她自己的散文集《對照記》裏有一些紀錄。
 
跟當時的大部分知識分子一樣,1950年時的張愛玲日子並不難過,不僅不難過,她還保持保持高產的創作,長篇小說《十八春》和《小艾》就是在那年完成並在上海《亦報》連載,在上海讀書界引起轟動,連當時從南京老虎橋監獄刑滿釋放的周作人,都是《十八春》的粉絲。
 
就在《十八春》連載3個月後,1950年7月,上海市委宣傳部長夏衍親自點名,有關方麵通知張愛玲參加上海市第一屆文藝代表大會。她以筆名“梁京”(也就是《十八春》發表時的筆名)與會,被分在第四組,柯靈先生的回憶錄裏說:
“她坐在後排,旗袍外麵罩了件網眼的白絨線衫,使人想起她引用過的蘇東坡詞句'高處不勝寒'。
“張愛玲的打扮,盡管由絢爛歸於平淡,比較之下,還是顯得很突出(我也不敢想張愛玲會穿中山裝,穿上了又是什麽樣子)。”


還有一個說法,開完“文代會”後,在夏衍的安排下,張愛玲曾隨上海文藝代表團到蘇北農村參加土改工作。在殷允芃的《訪張愛玲女士》中記載道,張愛玲說,她寫英文小說《秧歌》之前,在鄉下住了三四個月,但時間又不大對頭,那時是在冬天,她說:“這也是我膽子小,寫的時候就擔心著,如果故事發展到了春天可要怎麽寫啊?”《秧歌》和《赤地之戀》成書於美國,是張愛玲“跑出來”以後的作品,描寫土改在中國農村的血腥暴力,在半個世紀以後湖南道縣,北京大興和四川土改的回憶錄公諸於世,慘無人道完全是人間地獄,對比《秧歌》展露的黑暗根本不算什麽,是文青級別的苦難,這已經是後話,《秧歌》發表時飽受批評,按如今的罪名就是惡意中傷抹黑新中國。
 
張愛玲在蘇北土改中三個月的所見所聞,究竟是什麽,讀者隻能從她的作品中猜測了。土改還不算,1951年9月,全國開始了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在大學、文化及科研單位的知識分子中清算剝削階級思想殘餘,消除崇美恐美思想。搞人人過關。這個運動,也就是楊絳先生所寫的“洗澡”運動,一直延續到次年秋季方告結束。
 
在此期間,文化界還掀起過聲勢浩大的批判電影《武訓傳》運動。電影出自上海,夏衍也難辭其咎,不得不向中央做了檢討。
 
緊接著1951年底,“三反五反運動”又在全國發動,基維百科的定義:
“三反”“五反”運動是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展的一場政治運動。“三反”是指在國家機關和企業中進行“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五反”是指在私營企業中進行“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偷工減料”、“反盜騙國家財產”、“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五反”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
 
運動很快開始觸及“民族資產階級”,舊中國的工業重鎮大都市,比如上海,重慶,這種形形色色買辦資本金紮堆的地方,首當其衝,比如上海運動進行的一年中有1300人自殺;最著名的是現代實業家盧作孚在重慶自殺。
 
1952年7月,張愛玲離開她還沒有走就已經開始想念的上海”,經羅湖過關去香港。她持有港大開的證明,去香港的理由是“繼續因戰事而中斷的學業”。臨行前,與姑姑約定,“彼此不通信、不聯絡。”
 
《對照記》裏記錄了她在上海辦護照的過程,出境審查還不像後來那麽嚴,“去派出所申請出境的時候,警察一聽說要去香港,立刻沉下來臉來,仿佛案情嚴重,就待調查定罪了。”
  “幸而調查得不徹底,不知道我是個寫作為生的作家,不然也許沒這麽容易放行。一旦批準出境,那青年指警察。馬上和顏悅色起來,因為已經是外人了,地位僅次於國際友人……”
 
申請獲得批準後,她隻帶了簡單的行李,甚至連小說手稿都沒帶,乘火車先到廣州,又從廣州乘火車到深圳出境。
 
《對照記》裏寫羅湖過境去香港:
  “那邊香港的檢查站也一樣地簡陋,香港警察把入境者們的證件收去查驗,拖了很長時間。…一個解放軍士兵在關口站崗,穿著皺巴巴的軍裝,一副樸實相,看樣子是從北方來的農村小夥兒。他看人們曬得可憐,便忍不住說:“這些人!大熱天把你們擱在這兒,不如到背陽處去站著吧。”
“他揮手示意人群可以到樹蔭下去,但是大家隻是客氣、討好地笑笑,卻沒有一個人肯動地方。
  “人們緊緊地貼著柵欄,生怕一離開隊伍就會過不了關。”
 
  她在《浮花浪蕊》裏寫羅湖過關的感受,“橋堍有一群挑夫守候著。過了橋就是出境了,但是她那腳夫顯然還認為不夠安全,忽然撒腿飛奔起來,倒嚇了她一大跳,以為碰上了路劫,也隻好跟著跑,緊追不舍。挑夫。是個小老頭子,竟一手提著兩隻箱子,一手攜著扁擔,狂奔穿過一大片野地,半禿的綠茵起伏,露出香港的幹紅土來,一直跑到小坡上兩棵大樹下,方放下箱子坐在地下歇腳,笑道:‘好了!這不要緊了。’”
 
就這樣讓張愛玲跑出來了!
 
“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
 
 
 
金色筆記
金色筆記所載全部文章均為原創,若其它公號需轉載,請聯係我們(jsbj.wx@gmail.com,或向微信後台發送信息),並注明“轉自微信公號:金色筆記”以及原作者名稱。
 
微信號:金色筆記
 
 

所有跟帖: 

有人說張愛玲老境淒涼,死的可憐。她若不跑,景況會更悲慘。至少她是自由的,沒受人羞辱,保有尊嚴。 -揮一揮手- 給 揮一揮手 發送悄悄話 揮一揮手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6/2015 postreply 11:05:19

幸虧跑了。 -看客2010- 給 看客2010 發送悄悄話 看客2010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6/2015 postreply 13:41:39

她還是離開的好。八年抗戰期間和漢奸文人胡蘭成有那麽近的關係,最好還是離開中國。 -xiaomiao- 給 xiaomiao 發送悄悄話 xiaomia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9/2015 postreply 07:08:0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