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
讀史雜談——塞下悲歌忻口大戰,忠勇將士血染三晉山川
·翠屏峰·
引子:塞下悲歌又一曲
從北嶽恒山南行過內長城,經過外三關雁門關、寧武關、偏關入塞,或者從中間的小關口比如平型關、陽方口等入關,不多遠就進入忻州地界。這時候在同蒲路上朝 南望就是一馬平川的三晉太原盆地。在盆地的最北端,同蒲路上有一個小村莊,名叫忻口。由地名就可知道,這是忻定平原的入口處。忻口東麵右托海拔3058米 的五台山,西麵左依雲中山,西南就是海拔高達2831米巍巍的呂梁山脈,五台山和雲中山兩山之間一片河穀,就是寬闊的雲中河穀,河穀中間矗立一座不很高的 土山,叫南懷化,再往南就是忻口了。忻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從北向南到省會太原的最後一處險要關口。
忻口名字的來源,據傳說是在西漢時期.西漢建立後的第二年,漢高祖劉邦率領30萬大軍北征匈奴,企圖一舉安定北方.在塞北重鎮平城(今日大同)附近被匈奴 首領冒頓單於圍困,7天7夜斷糧缺水,難以脫身.劉邦采用陳平之計,賄賂冒頓的王後才逃出重圍.狼狽不堪的劉邦從平城一路心驚膽顫地南逃,當逃到現在的忻 口時,看到這裏憑山扼水,易守難攻,是個險固的重要隘口,而且這裏臨近晉陽,遠離匈奴,頓覺如釋重負,轉危為安,所以漢軍全軍感到欣然,於是就叫欣口,古 時欣忻同字,也就稱為忻口,所在的州縣曆史上叫忻州或忻縣,最近幾年在所謂的”市管縣”的亂改行政區劃和名字升級的大潮當中,忻州市的名稱為原來的地區所 占有,忻州則改稱為不倫不類的”忻府區”。我這裏這樣寫絕對不是說完全反對改變行政區劃和名字,但在如此短的曆史區間裏如此大幅度大範圍和大規模地改變行 政區域和地名,令人生畏和擔心,由此而造成中國文獻和曆史的混亂對將來的影響是不可彌補的。
忻口這個小村莊,盡管近幾年裏開始有人提起她,但在善於遺忘的當代國人中仍然並沒有引起人們應當給予的注目。今日遊人到忻州,城內舊城建於明朝名叫”拱辰 門”的十幾丈高的雄威北城門樓上高懸有”晉北鎖鑰”四個大字的巨幅大匾,字體雄渾有力,悲泣蒼涼,仿佛要向人們訴說她看到過的70年前發生在這裏幾十萬中 國忠勇將士血戰入侵日軍的悲壯血淚故事。
據載70年前的1937年忻口大戰期間,上峰命令中國軍隊裏的一位營長率部反攻一處要地。臨行前上峰出巨額懸賞5萬大洋給這位營長和其部下,這位營長慷慨地說:
“賞什麽羅!軍人以衛國為天職,即令犧牲了,隻希望抗戰勝利後能在哪兒立一塊碑來紀念我們這群為國犧牲的人就滿足了。”
這位營長率部上了戰場之後就再也沒有複還。淒涼的是,到現在人們已經記不住這位營長的名字了,後人也沒有滿足這位為國捐軀的壯士營長能為其立碑紀念的遺 願。實際上過了70年之後的今天,在此地為國為民族存亡而捐軀的10多萬中國將士軍魂仍然得不到其民族和國家後人的承認和紀念。有關忻口大戰的曆史事實, 當代的史籍和教科書上也缺乏完整的記載和確切公正的描述,在地方史誌的烈士欄目裏,到現在也仍然見不到這些為國捐軀者的名字。
遙想當年70年前的1937年(民國26年)秋天的忻口大戰,這是一場抗日戰爭時期8年期間華北地區最大規模的戰役,抗戰初期的四大名戰之一,也是 1937年間開戰幾個月裏全國戰場三場大會戰之中最為卓有成效阻擋日軍的會戰。根據散載之文獻,我在下麵收集列出閻錫山上將領導下的第二戰區從1937年 8月份開戰到忻口大戰結束兩個多月裏為抗擊入侵日軍犧牲戰死的13位團長以上軍官的名字:
張澍增團長:1937年8月份,晉綏軍出晉支援河北戰場,61軍72師416團張澍增團長在河北省南口戰場作戰犧牲;
程繼賢團長:1937年9月26日,為搶救友軍撤出戰場後的內長城防線平型關戰場缺口,晉綏軍61軍72師434團程繼賢團長在平型關鷂子澗和全團官兵壯烈戰死;
梁鑒堂少將:1937年9月28日,晉綏軍203旅旅長梁鑒堂少將在茹越口抗敵壯烈犧牲;
劉良相團長:1937年10月5日,晉綏軍205旅第407團劉良相團長在保衛崞縣戰鬥中壯烈犧牲;
石成文團長:1937年10月8日,晉綏軍第19軍406團石成文團長在保衛崞縣戰鬥中壯烈犧牲;
薑玉貞少將:1937年10月11日,晉綏軍第196旅旅長薑玉貞少將和全旅官兵在原平壯烈戰死;
鄭廷軫少將,李繼程代旅長:1937年10月15日,中央軍獨立第5旅旅長鄭廷軫少將,李繼程代旅長在收複南懷化陣地戰鬥中英勇戰死;
郝夢齡中將,劉家麒少將:1937年10月15日同日,中央軍第9軍軍長郝夢齡中將,該軍第54師師長劉家麒少將在忻口南懷化戰場壯烈戰死犧牲;郝夢齡中將為抗戰以來犧牲之第一位軍長和最高軍階將軍。
李正元代團長:同日,晉綏軍新編獨立第4旅12團李正元代團長在南懷化戰死犧牲;
盧儀漚團長,曹炳團長:1937年10月下旬,晉綏軍第19軍429團盧儀漚團長和第61軍72師433團曹炳團長在忻口戰場戰死犧牲。
還有,10月3日,晉綏軍61軍軍長李服膺將軍因天鎮失守,以”臨陣脫逃”罪被第二戰區判處軍法從事,當日執法,是為開戰以來被執法的第一位軍長和最高軍 階將軍。10月14日,西北軍17師第102團張士俊團長因雪花山失守,以疏虞職守罪被師長趙壽山將軍在娘子關陣地前執法。
由上麵的名單我們就可以想象當年戰爭的殘酷和第二戰區中國軍隊誓死抗戰的情景。忻口之戰為國捐軀的中國將士高達10多萬。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遊人們到距離 忻州城北25公裏處的荒山禿嶺的忻口村北邊,從1937年到1986年的50年間裏,人們能夠觀賞到的忻口大戰的遺留戰場文物古跡就是當年由日本人為紀念 忻口戰役豎立的兩塊”忻口鎮戰跡”紀念石碑,那是70年前日本軍隊為占領此地之後而立的碑記,一塊在忻口村,另一塊在忻口北麵幾裏外的下王莊村的公路旁, 碑的背麵記載有“昭和十三年一月北川部隊建之”。
唯有那晉北山川忻定平原滿地遍野的紅高糧,可能由於忠勇將士的鮮血遍灑此地的緣故,越長越紅,紅遍山川,替人們表達了對當年為國捐軀的英雄將士的紀念。直 到1986年,當地忻州市政府才想起在忻口村北一裏處的公路旁、當年的戰備窯洞前立了一塊”忻口戰役紀念碑”。1997年,山西省政府在忻口村南的一個山 坡上立起一塊“忻口抗戰紀念牆”。
讀著支離破碎的文獻,倍感淒涼,正是塞下悲歌又一曲:
嘯朔風汾水寒高糧紅遍田野
戰忻口英雄淚將士血染山川
要確切說明和交代有關忻口會戰的時間和範圍以及參戰部隊的事實並不容易,一來當時閻錫山上將領導下的第二戰區抗戰,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時間上很難嚴格區 分開來,以忻口會戰來說,忻口主戰場是日軍從10月12日進攻開始,到11月2日中國軍隊從忻口撤退,前後堅持23天,但實際上9月30日平型關戰役撤退 開始算起,在原平,軒崗和崞縣三地的阻敵已經是忻口戰役前期布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1月2日到11月日的太原守衛戰,則是忻口戰役後期的重要部分。10 月12日到11月2日的主要戰役期間,也又分為忻口和娘子關組成的西部和東部兩個戰場。西東兩個戰場又分別布防為中央和左右兩翼。在文獻上有時也又稱忻口 會戰為太原會戰。第二是當時軍隊編製混亂,很多戰鬥序列為戰役期間臨時編製而成,戰役之後又歸還原來建製,因而在散見的文獻中要理清戰鬥序列頭緒也並非易 事。概括來說,先後參戰部隊計有晉綏軍楊愛源第6集團軍,傅作義第7集團軍和閻錫山自兼的預備軍,中央軍衛立惶第14集團軍,陝北朱德第18集團軍,西北 軍孫連仲第2集團軍,還有川軍鄧錫侯第22集團軍,共7個集團軍約20到30萬人。以後我有時間的時候將詳細敘述有關細節。
謹以此文紀念1937年10月忻口會戰70周年。願在此役中為國為民族存亡而捐軀的10多萬中國將士忠勇之魂在天之靈安息,並能寬恕其不義的後代。黃土荒塚埋英骨,三晉山川銘忠魂,晉北大地的黃土高坡,就是忠勇將士之永垂不朽的無字紀念碑。
□ 讀者投稿
刊登在 2007 華夏快遞 kd0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