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的距離是多少

來源: 淡黃柳 2015-08-04 19:08:0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716 bytes)
 
       兩 隻困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一個合 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致於被紮。     這個所謂“刺蝟法則”,大概就是安全距離的原理。野生動物有辦法標示自己的領地,人類在進化 過程中,也傳承了這種意識。人與人之間有著看不見但實際存在的界限,這就是個人領域的意識。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一個剛剛開門的大閱覽 室,當裏麵隻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家就進去拿椅子坐在他(她)的旁邊。試驗進行了整整80人次。結果證明,沒有一個被試者能夠容忍一個陌生人緊挨自己坐 下。當心理學家坐在他們身邊後,很多被試者會默默地移到別處坐下,有人甚至明確地問:“你想幹什麽?”     這是一個人際距離的問題,很明顯這個實驗 給出了結論:沒有人能容忍他人闖入自己的空間。     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即使最親密的兩人之間也是一樣。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 周圍有一個能掌控的自我空間,這個空間就像一個充滿了氣的氣球一樣,如果兩個氣球靠得太近,互相擠壓,最後的結果必然是爆炸。這也就是為什麽兩個本來關係 密切的人,越是形影不離就越容易爆發爭吵。 

          人 與人之間,如果還沒到親密無間的地步,便是一條射線,前麵的路地久天長。一旦親密無間了,就成了一條線段,那份交情就要進入倒計時了。很多時候,朋友之所 以不能永久,是因為我們往往情不自禁地把好事做盡,沒有給友誼留下必要的生長空間。     好朋友最初在一起,都能夠融洽相處,但因為彼此來自不同的環 境,受不同的教育,因此人生觀再怎麽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便無可避免地要碰觸彼此的差異。於是他們會從尊重對方,開始變成容忍對方,到最後成為要求對 方!當要求不能如願,便開始背後挑刺批評,然後結束友誼。     俗話“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說的就是由於時間過長而產生了審美疲勞。心扉完全 敞開,容易傷風著涼。將內心的隱秘昭示於惡人,會成為他手上的把柄。昭示於善人,會成為他精神上的負擔,因為要為你恪盡守口如瓶的責任。一個心理成熟的 人,不會自找麻煩,也不會讓別人為難。     打個比方說,一位美女讓人們人賞心悅目,可到了美容院,美容師手持放大鏡診斷那張光潔如玉的臉,看到的卻 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整個人都不好了”,這是香港做出的實驗。與人近距離接觸,就象是拿放大鏡去比照,使對方原形畢露,如果不是因為特別的允許,任何 人都不會接受。 

      人 類學家研究發現,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區域:   親密距離(0~46厘米)  這是人際間最親密的距離,隻能存在於最親密的人之間,彼此能 感受到對方的體溫和氣息。就交往情境而言,親密距離屬於私下情境,即使是關係親密的人,也很少在大庭廣眾之下保持如此近的距離,否則會讓人不舒服。  個 人距離(46~120厘米)  這是人際間稍有分寸感的距離,較少直接的身體接觸,但能夠友好交談,讓彼此感到親密的氣息。一般說來隻有熟人和朋友才能進 入這個距離。人際交往中,個人距離通常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場合則使用社交距離。  社交距離(1.2~3.6米)  這是一種社交性或 禮節上的人際距離,也是我們在辦公室中經常見到的。這種距離給人一種安全感,處在這種距離中的兩人,既不會怕受到傷害,也不會覺得太生疏,可以友好交談。   公眾距離(3.6米以上)  一般說來,演說者與聽眾之間的標準距離就是公眾距離,還有明星與粉絲之間也是如此。這種距離能夠讓仰慕者更加喜歡偶像, 既不會遙不可即,又能夠保持神秘感。 

 

    當然,人際交往的空間距離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縮性,這依賴於具體情境、交談雙方的關係、社會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 等。     如果你是第一次遇到某些人,那麽,對腿部和腳部行為的觀察就變得尤其重要。這些動作能告訴你對方對你的感覺。     當第一次見麵時,一 般會真心誠意地上前與對方握手,並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觸,然後後退一步,等待對方的反應。通常會有以下三種結果:(a)這個人待在原地不動,這時你就會知道 對方對這樣的距離感到滿意;(b)這個人會後退一步或稍稍移開一些,於是你便知道,對方需要更大的空間,或不想再待在這兒;(c)這個人會上前一步,離你 更近一些,這說明對方喜歡與你相處或喜歡與你交談。     正好可以趁機觀察一下他(她)對你的感覺,然後在此基礎上,選擇和決定進行交流的方式,以期 達到較好的效果。     雙腳是我們身體中最誠實的部分。如果一個人需要更多的空間,應該滿足對方的需求。如果對方感到很舒適,可以不必考慮距離問題。 但是,如果對方上前一步,便知道他們願意再接近一些。在社交場合中,這是一種非常有用的信息。但是,記住,你應該根據自己對空間的舒適感設定一個距離底 線。 

所有跟帖: 

實用! -- 給 五 發送悄悄話 (66 bytes) () 08/05/2015 postreply 03:41:36

一點都不實用!測量人際距離,絕對應該用英製,堅決不能用米製。。。 -FarewellDonkey18- 給 FarewellDonkey18 發送悄悄話 FarewellDonkey1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5/2015 postreply 10:23:40

哈哈哈哈! -- 給 五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5/2015 postreply 14:20:46

還有<0 哪! -耐心的釣魚人- 給 耐心的釣魚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6/2015 postreply 09:44:3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