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憶:蜂窩煤,撿二炭,極其它。。。

來源: 南國鐵樹 2015-05-31 09:55:5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99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南國鐵樹 ] 在 2015-05-31 15:43:0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記憶中,童年的冬天,特別的寒冷,特別是外婆走了之後。

朦朧記得,外婆在世時,冬天,她用一個裝著炭火的小竹籃子,讓我烤手。那個可以提著走的炭篼篼,下麵是炭灰,上麵是幾塊燒紅的木炭。外婆把它叫做“烘籃兒“。大概那就是老成都人冬季取暖的方式。

隻是外婆突然走了。。。。。。

姐姐還是個小學生,帶著幾歲的妹妹,開始了我們非常艱辛的童年路。

首先要麵對的,就是燒火做飯。那時,生活簡單,人們使用的大概都是蜂窩煤,鋼碳,木柴。

每個月,姐姐都要牽著我去買煤。有時,讓我排隊,她趁機去買菜。我等在那裏,看工人打煤,常常看神了。打蜂窩煤的工人,男女都有,他們同站在一個坑道裏。前麵,安放著做煤的模具,上方是大堆濕漉漉,油亮亮的黑煤。每個人都帶著手套,用手將煤扒進模子裏,壓緊後,放上一個鐵蓋,用榔頭猛幾下。然後,用腳一踩閥門,煤就被頂上來了。再用手摸平兩麵,蜂窩煤就做好了。

可以自己拉煤回家,也可付錢,請店裏送上門。

我們住在二樓,每次,都要幫著姐姐,把蜂窩煤,搬上樓,一個一個碼放好。

最初,加煤,是個很煩惱的事。每天大概要用三個煤。晚上加個新煤,早上起來,火就熄了。重新生一次火,對兩姊妹來說,挺艱巨的。常常是姐姐為主,我做下手。把木柴劃得細細的,引燃火之後,放些易燃的”附渣兒“,慢慢煽風。一個煤燃紅半邊後,再放一個煤。生一次爐子,經常是滿屋狼煙,淚飛滂沱。那時,早上起來,最怕的是,火熄了。

居民的生活用煤是定量的。有段時間,供煤很緊張。人們都開始想辦法,除了節省,還要在家裏囤積一點,以備短缺。

院子裏有個鍋爐房,供應機關工作人員開水。燒水用的是鋼碳,工人定時要將廢渣清理出爐。有人發現煤渣中還有不少未經過充分燃燒,大家把它叫做“二炭”。

二炭可以再重新利用,燒水做飯,烤火取暖。自由市場中還有人專門賣“二炭”。

姐姐給我找了個小鐵桶,派我去拾炭,減少缺煤的壓力。這樣,我天天都和著一些小夥伴,跑去撿二炭。一群孩子,早早就等在那裏。常常等候的時候,就跳房,或者跳繩,逮貓兒。。。。。。

鍋爐房的旁邊,有扇木窗,下麵堆滿著煤渣和廢物。每天下午四點左右,燒水的工人,都在這時出一次渣。看著她先打開窗子,然後掀上鍋爐門,熊熊的爐火紅豔豔的。然後她用鏟子清除煤渣,澆上一瓢冷水後,拋出窗外。大概要扔出七-八鏟。這時,小孩子們很激動,蜂擁而上。

大家都用小鏟子刨一把爐渣到自己麵前,然後慢慢挑選。有時,看著有些大大的,還是很黑的炭,也顧不得燙,一把就先抓著,丟進自己的小桶裏。未充分燒過的煤炭,半黑半白,中間有些孔,越大越好。放在小鐵桶裏,還一直冒著熱氣。

那一年,姐姐找了個鐵盆子,冬天,我們烤了火盆。

半年後,媽媽回了家。看見廚房裏一大筐白灰灰的炭,問我們是什麽。姐姐說都是妹妹撿的二炭。

過了一陣,有一天,媽媽帶回家一個比較年輕的人,喊我叫他章叔叔。他把那筐二炭抬走了。我媽說,章叔叔家裏是農村來的。他的父母都來了,他們家經濟困難。那筐二炭,我們現在也不缺,就給他了。媽媽是最愛幫助窮人的。

五。六年之後,七十年代末期,生活越走越向陽。爸爸,一個至誠摯忠的理想主意者,忠於回了家,重新恢複了工作。我們大院裏,修建了一個大禮堂。上演了很多“解放”出來的內部電影。隻是,那些“歧視”還在餘毒,爸爸是在深深地“別樣對待”中,奮力完成他的工作。電影演了很多,電影票是不會分給我爸爸的。

上天始終會善待好人的。那個章叔叔,把二炭背回了家。他後來就主管工會,屬下也包括有電影隊。他感激我媽媽,經常幫助他的農村父母。大禮堂每一場電影,他都會給我們送一套票來。

少年時代,我也有幸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