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幅油畫縱覽世界油畫發展史

來源: 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2015-05-14 12:05:5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6227 bytes)


 


 


 

揚.凡.艾克 “油畫之父”


 

紫藤觀點油畫的前身是15世紀以前歐洲繪畫中的蛋彩畫,後經尼德蘭畫家揚·凡·艾克對繪畫材料等加以改良後發揚光大。後人因揚·凡·艾克對油畫藝術技巧的縱深發展做出的獨特貢獻,譽其為“油畫之父”。近代油畫多用亞麻子油調和顏料,在經過處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畫,因為油畫顏料幹後不變色,多種顏色調和不會變得肮髒,畫家可以畫出豐富、逼真的色彩。油畫顏料不透明,覆蓋力強,所以繪畫時可以由深到淺,逐層覆蓋,使繪畫產生立體感。

 

 

文藝複興時期


 


《維納斯的誕生》,波提切利作品,布麵蛋彩


構圖比較單純,全畫以裸體的維納斯女神為中心。畫麵上人物的體態和衣紋表現十分出色,人物與自然背景也達到巧妙的統一和諧,維納斯是那樣無動於衷地以羞怯和幽怨的感情在對待一切,她對於生活的未來不是充滿樂觀的信心,而是感到惆悵和迷惑,這也是波提切利矛盾的世界觀的反應。此畫中的維納斯形象,雖然仿效希臘古典雕像,但風格全屬創新,強調了秀美與清純,同時也具有含蓄之美。也預示著美需要像貝殼一樣去打磨。



《蒙娜麗莎》,達芬奇,布麵油畫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著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麵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西斯廷聖母》,拉斐爾,布麵油畫


《西斯廷聖母》是拉斐爾於1512年到1513年間為羅馬西斯廷教堂繪製的作品,長2.65米,寬近2米,畫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這幅作品塑造了一位人類的救世主形象。聖母決心犧牲自己的孩子,來拯救苦難深重的世界。聖母的另一側是聖女渥瓦拉,她代表著平民百姓來迎駕,她的形象嫵媚動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轉過頭,懷著母性的仁慈俯視著小天使,仿佛同他們分享思想的隱秘,這是拉斐爾的畫中最美的一部分。人們忍不住追隨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終與聖母相遇,這是目光和心靈的匯合。聖母的塑造是全畫的中心。



《烏比諾的維納斯》,提香,布麵油畫


在《烏比諾的維納斯》中,提香把維納斯搬回家中,讓不食人間煙火的愛神住進貴族婦女雍容華貴的寢室裏。畫麵中的愛神頭靠在左上角白色的枕頭上,手臂向前彎曲,倚在枕頭上支持著上身。身後暗綠的簾幕將畫麵分成兩半,身體如喬爾喬內沉睡的維納斯一樣,裸露著橫躺在白色的綢布上,腿由畫麵中心伸向右下角,但她卻將視線投向畫外,注視著走過的觀眾,尋求悅己者。右上角未被簾幕遮閉的廳中,有一身著紅裙、遠離觀眾的婦人麵左而立,在她前麵有一位白衣少女背向觀眾跪著工作,觀眾對她們而言似乎並不存在,與悠閑的想與人們交往的愛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赤裸、自由的女神與被華服約束的俗人,表現了文藝複興時期的人文思想與中古教會的清規教律在人世中的對抗。


 


 

《亞當與夏娃》,丟勒,德國


《亞當與夏娃》中夏娃左手摘禁果,右扶樹技,正在行走,光彩照人的似舞形體給人活潑秀美的楚楚動感。亞當的形體不如夏娃細膩優美,他半張嘴,頭發散亂,表情恍惚、惶恐,左手緊張地捏著一截帶果的枝葉,亞當的難堪拘謹與夏娃的微笑自然,形成風趣的映照。兩人的陰部均被簇生的樹葉遮住。德國的文藝複興思想比南歐晚起,民情對性愛問題持更嚴肅態度,因而德國民族對人類性文明的貢獻大量體現在性科學領域。丟勒乃至其他德國藝術家對人體藝術投注的精力也不如意大利與法國藝術家多。《亞當與夏娃》對人類的性與肉體美體現了不偏不倚的中性立場,通過男女形象的動靜粗細結合,憂喜參半地表現出來,符合當時處於宗教改革時期德國文化的特點與要求。


 

巴洛克時期


 


 

《強劫留西帕斯的女兒》,魯本斯,弗蘭德斯


這幅作品描繪的是卡斯托耳與波呂刻斯兩個黝黑的壯漢把留西帕斯的兩個女兒從睡夢中劫走,正準備強行拉上馬背的情景。 畫麵上人和馬占據了整個空間,兩匹馬和兩對男女的交錯動勢,給人以強烈的運動感。馬頭、人手、馬腳、人腳,放射般地向四角展伸,這裏既是暴力,又是一種充滿喜悅的遊戲。不管這種風俗是表現雙方的心願還是雙方的敵對,對畫家魯本斯來說是並不重要的,他所注意的是肉體與馬匹之間的色調對比,關心的是人仰馬翻般的猛烈的場麵。近乎方形的構圖,本來是穩定的,但形象組成了X形,卻又構成了極不穩定的動亂。畫麵左側一角,畫家又添畫上一個長著翅膀的小愛神,它給整個畫麵作了一點暗示:這是一種愛情的暴力。魯本斯所特有的畫風,是富有裝飾性的構思。



《夜巡》,倫勃朗,荷蘭


《夜巡》作於1642年,尺寸為363X437厘米,現藏於阿姆斯特丹國立美術館。此畫是為阿姆斯特丹城射手連隊畫的一幅群像。射手們每人出一百弗羅侖(荷幣),各自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地與別人占在同等的位置。然而,倫勃朗卻沒有按照這些人的要求和趣味,把射手們安排在豪華的宴會或歡快的娛樂中,去表現每個人物的多少帶有些做作的豪情和風姿,如哈爾期常做的那樣更沒有把眾多的人物並列起來,僅僅作為肖像來畫。畫家為了不便眾多的人物捆塞在畫麵,對構圖進行了精心設計,盡量使每個人都能看見又安排和錯落有致,同時還使中心人物斑寧。柯克中尉及副手極為突出。此畫的光和色彩的表現也是令人驚歎的。原畫表現的是白天,因長期煙薰,顏色變黑人們誤稱為"夜巡"。這幅傑出的藝術佳作卻滿足不了槍手們的趣味,而導致畫家迅速步入不幸之中!



《紡織女工》,委拉斯貴支,西班牙


這幅《紡織女》是委拉斯貴支繼《宮娥》之後的又一傑作。題材來自技藝女神巴拉斯與擅長紡織的少女阿萊辛比賽織布,巴拉斯因賽不過阿萊辛,因而惱羞成怒把阿萊辛變成了蜘蛛的故事,但這幅描繪神話題材的作品,一掃十七世紀神畫題材畫的舊習,而以世俗生活來表現神界,同時又把平凡的世俗生活表現得引人入勝,是一幅風格清新、富有創造性的作品。這主要是表現在,神話人物安置在畫麵中描繪的掛毯上,戴頭盔的是技藝女神巴拉斯,站在她對麵的少女便是阿萊辛,而畫麵的近景則是描繪了神話和現實兩個世界,但畫家更重視現實世界,尤其是近景右側那個穿白衣的紡織女的形象十分優美。由此可以看到委拉斯開茲的藝術創作傾向。畫家在處理光彩和色彩上的高度成就,在這一作品中也體現得相當突出。


 

洛可可時期


 


 

《藍衣少年》,庚斯博羅,英國
 


1770年,庚斯博羅得知雷諾茲在學院講課時告誡學生:蘭色作為冷色最好不要在畫中作主調,而有意約請一位工場住的兒子穿上蘭色的服裝為模特創作了一幅以蘭色為主調的《藍衣少年》。這新穎別致的藍色調不但沒有任何不適之感,反而使人感到出奇製勝;這活潑、跳躍的藍色綢緞,這變幻莫測的衣紋、高光;這不落俗套的藍色調與含蓄、變換豐富的黃灰、藍灰、綠灰、紅灰的背景形成了奇妙的和諧對比。《藍衣少年》的一舉成功固然來自庚斯博羅在肖像畫、風景畫上的傑出才能以及與之相應的色彩修養和色彩技巧,但是,如果沒有雷諾茲對學生們的“告誡”,或許也不會出現這新穎別致的《藍衣少年》。



《吹肥皂泡的少年》,夏爾丹,法國


《吹肥皂泡的少年》是夏爾丹早年的一幅風俗畫:一個衣著破舊但不失為整潔的少年正在從室內向室外吹著肥皂泡,他聚精會神小心翼翼地將肥皂泡越吹越大,越吹越大。油畫中還有一個孩子,看上去僅有3、4歲,正踮著腳扒著窗台使勁從室內向室外觀看。題材非常普通,情境極為單純,這是一種清閑、安逸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下層平民的孩子們自然、儉樸、淳厚、善良的美好情感。


 

新古典主義


 


《賀拉斯兄弟宣誓》,大衛,法國


此畫取材於羅馬故事,羅馬城與毗鄰的阿爾貝城爭奪最高統治權,為避免大規模的流血,雙方達成協議,各選出三名勇士代表本城同對方格鬥,勝者則有統治權,畫中荷拉斯家三兄弟被選中代表羅馬城,臨行前他們在父親麵前宣誓,表明為祖國而放棄個人私情,不獲勝將戰死沙場的決心。而與之交戰的鄰國戰士中,恰好有三兄弟的姐妹的未婚夫。這個極富有戲劇性的情節,被大衛用直與曲、剛與柔的對比手法表現出來。這一主題正切合當時的時勢,獲得一片喝彩聲。



《大宮女》,安格爾,法國


從《大宮女》這幅油畫中,人們首先注意到的是人體的比例,人體的背脊、雙臂和大腿都比實際要長。這種人為的誇張手法是有效的,因為觀賞者立即被這個非同一般的宮女的體形和色彩所吸引住了,她斜臥在緩羅被褥當中,右手提起背景上的慢帳,彷佛要使自己的“姿色”浸透整個空間。


 

卡拉瓦喬主義


 


 

《召喚使徒馬太》,卡拉瓦喬,意大利


 

畫作《召喚使徒馬太》是畫家卡拉瓦喬創作於1599至1600年間的一幅油畫。使徒馬太的形象刻畫得非常成功,給人以真誠,厚道的感覺。正如“聖經” 所說他做過農民,手腳粗壯,神情憨厚,是基督需召喚的“能認識自己職業是被唾棄的人” 隔在基督和馬太之間的青年兵士,轉過身體,警覺地望著這兩個不速之客,似乎又在觀察來人。戴著羽毛帽子的青年也驚異地看著基督,而馬太右邊兩人則低頭 點錢,不作理會。這些處理構成了強烈的戲劇性衝突,加強了人物關係的節奏感,使畫麵更耐人尋味、讓人捉摸。這些就是卡拉瓦喬藝術的成功之處。



《朱迪絲與荷羅孚尼》,阿特米希亞,意大利


 

浪漫主義


 


 

《1808年5月3日槍殺起義者》,戈雅,西班牙
 


《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又稱《1808年5月3日的馬德裏》,是一幅描繪法軍鎮壓起義者暴行的悲劇性作品,一幅英雄主義悲壯激昂的畫麵。畫家戈雅將要被殺害的起義戰士置於畫麵上方的視覺中心,突出三個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右邊是一位僧侶,在就義前,正作最後的祈禱;中間是位農民,看上去有著一副飽經風霜的麵孔,神情堅定地望著夜空,無懼無畏;畫家戈雅著意描繪一位憤怒之極、高舉雙手的市民,義正詞嚴痛斥敵人暴行,這是人類英雄的偉大形象。畫家戈雅以馬德裏的夜景作為畫麵刑場的背景,意在表現黑暗籠罩著西班牙。畫麵聚光於起義者形象,而將法軍置於暗部,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又在地麵置一燈籠,使一部分光由下向上放射,造成一種動蕩不安的氣氛。



The Fighting Temeraire Tugged to Her Last Berth to be Broken Up ,透納,英國



《自由引導人民》,德拉克羅瓦,法國


油畫《自由引導人民》以浪漫和豐富的想象,表現了1830年7月28日巴黎人民占領王宮,推翻查理十世反動統治的戰鬥場麵。畫中心高舉法蘭西三色旗的自由女神,強健而美麗。她半裸著身體,赤腳走在硝煙彌漫、屍橫遍地的街壘中,她是共和國的象征。在她身邊跟隨著參加戰鬥的少年、頭戴禮帽的大學生以及工人和市民,他們全都手拿武器,群情激奮,在自由女神的引導下,踏著屍體勇敢無畏地迎向敵人,畫麵充滿高昂熱烈的戰鬥情緒。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義激情,強烈的色彩,濃鬱的戰鬥氛圍感創造了一幅歌頌革命的作品。油畫《自由引導人民》於1831年展出後,被政府以3000法郎收購,掛在盧森堡宮內。現在它是盧浮宮的藝術珍品。


 

荷蘭小畫派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維米爾,荷蘭


油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一幅謎一樣的作品。畫中背景裏的濃黑,以及赫然出現的亮麗女子孤影,像維米爾的這種畫法,在他的作品中現存的僅此一幅。這幅畫如同他的大部份肖像畫一樣,認不出畫的是何許人。維米爾則是一個全然不同於倫勃朗的畫家,他的筆法綿長流暢,同時也細膩得多。


 


 

《談曼陀鈴的小醜》,哈爾斯,荷蘭


這幅油畫名為《彈曼陀鈴的小醜》。富有民主思想的畫家哈爾斯,選擇了一位處於社會底層的流浪藝人,著意描繪他那樂觀詼諧的小醜形象。小醜的裝束和表情雖然顯得滑稽可笑,卻顯示了荷蘭平民的性格特征:他們幽默機智,忍辱負重,對艱澀的人生懷著樂觀的態度,畫家哈爾斯抓住了他那轉瞬即逝的斜睨的眼神,透露出他那幽默機靈、充滿歡樂的內心世界。


 

巴比鬆畫派


 


 

《晚鍾》,米勒,法國


 

《晚鍾》畫的相當簡潔,暮色中一對農民夫婦聽見遠處教堂的鍾聲響起,便放下手中的農活,低頭默默祈禱,為平安度過一天而祝福。畫家著力描繪他們的虔誠和樸實,兩位農民的形象仍是米勒特有的圓渾簡樸的造型。穿著粗羊毛織的衣服,略顯稚拙,卻十分純真。男人手拿帽子低頭默禱,農婦雙手合在胸前。他們身邊有簡陋的農具,小推車和裝土豆的麻袋,身後是一遍田野,遠處隱隱可見教堂的樣子。


 


 

《楓丹白露森林的一棵樹》,盧索,法國


 

印象派


 


 

《印象.日出》,莫奈,法國


 

畫作《印象·日出》是畫家莫奈創作於1872年的一幅油畫。油畫描繪的是初春薄霧中的勒阿弗爾港口日出的景象,以紅、黃、藍等華麗的色彩,表現日出的氣氛,著眼點在色彩的趣味。莫奈自己說:“創作這幅畫時,我從窗口望出去,太陽隱在薄霧中,在前景上,船的桅杆指向天空……人們問我它的標題,以便編入目錄。很難說得上是勒哈弗爾的風景,就寫‘印象’吧!我回答說。



《紅磨坊街的舞會》,雷諾阿,法國


油畫《紅磨坊街的舞會》,又名《煎餅磨坊的舞會》,是法國印象派油畫大師雷諾阿的名作。當時雷諾阿五十三歲,印象派仍被學院派排拒於門外,而法國的美術行政當局在一九零零年萬國博覽會之前,對印象派仍刻意地忽視反對,幸好後來法國政府勉強的同意了這項捐贈。這幅《紅磨坊街的舞會》被安置在當時的近代美術館後,漸漸聲名遠播,給畢加索、杜菲等畫家帶來許多靈感和啟示。雷諾阿在他七十八年的生涯中,留下了包括裸女畫在內的為數頗多的名畫。他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裁縫師家庭,因為從事瓷磁器的描繪工作而開始接觸繪畫,之後因緣認識了那群後來被稱為印象派畫家的朋友們,而成為畫家。在雷諾阿眾多的畫作中,這幅三十五歲完成的《紅磨坊街的舞會》可以說是雷諾阿燦爛青春的紀念碑。



《奧林匹亞》,馬奈,法國


《奧林匹亞》是法國印象主義畫派畫家愛德華·馬奈的作品。在這幅畫作中,畫家用一種可以在平麵上展現整個身體的角度來表現裸體,既不求充分表現立體感,也不求半立體感,而是采取了一種獨特的壓縮式立體感,結果身體卻比乍一看來所顯得更有體積感。這種裸體觀念很符合畫麵其餘明亮部分——枕頭、褥單、花色圍巾和女黑奴衣服的結構方式。在這些東西的表現上,顯示了在裸體形象上所缺少的一種明暗交替或者跳動,它使整體具有了一種特別的輕巧感和光彩。而它們的形式依然有如襯托在畫麵深色背景上的一塊明亮的浮雕。


 

點彩派


 


 

《安涅爾浴場》,修拉,法國


 

修拉《安涅爾浴場》這是確立了以“點描”為表現手法的畫家修拉的第一部大作。此作品描繪了在巴黎西部阿尼埃爾一帶塞納河裏享受沐浴之樂的人們。當時 二十五 歲的秀拉探求出一種新的技法——點描法,這種點描技巧是將幾種原料並列,但並非直接在調色板上調色,而是利用人的直覺經由大腦所轉換的多種顏色的基點,在 觀賞者眼中呈現出某種色彩。(色彩的空間混合原理)



《綠色的海洋——威尼斯》,西涅克,法國


 

後印象派


 


 

《烏鴉群飛的麥田》,梵高,荷蘭


 

在《烏鴉群飛的麥田》這幅油畫上仍然有著人們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黃色,但它卻充滿不安和陰鬱感,烏雲密布的沉沉藍天,死死壓住金黃色的麥田,沉重得叫人透不過氣來,空氣似乎也凝固了,一群淩亂低飛的烏鴉、波動起伏的地平線和狂暴跳動的激蕩筆觸更增加了壓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畫麵極度騷動,綠色的小路在黃色麥田中深入遠方,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奮情緒,這種畫麵處處流露出緊張和不詳的預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線條組成的無言絕命書。就在第二天,他又來到這塊麥田對著自己的心開了一槍。



《遊魂》,高更,法國


高更認為“遊魂”一畫是他的優秀作品之一。這幅畫的基礎也是一個直接的生活經曆。高更有一次離開自己的森林小屋到巴比埃城去,直到夜深才回來。“一動也不動的、赤裸裸的泰古拉俯身直臥在床上,她用恐懼而睜大的眼睛直瞪著我,好像認不出我似的……泰古拉的恐懼也感染了我。我覺得她那一對凝神的眼睛裏仿佛放射著一道磷光。過去,我從沒有見到過她這樣美的樣子;她的美從來沒有這樣動人過。”被單的黃色在這裏把紫色的背景和橙黃色的人體以及藍色的床罩連接起來。在我們眼前產生的,是一種突如其來的、充滿著光彩的和諧,它使人感到仿佛就是那種被毛利部落的人們看作是遊魂磷光在閃爍。遺憾的是,由於高更遵循了象征主義的原則,在畫中引人了幽靈的形象。這個形象在這裏非常不協調。它隻能削弱色彩表現力所造成的效果。“這幅畫的誕生史是給那些總要弄清一切為什麽和因為什麽的人而寫下的。其實,這不過是一幅海邊裸女習作。”這幅畫上的裸體本身是很現實的,因此畫中越少自然主義、越少離奇,她也才越比那些象征性、裝飾性因素更鮮明突出,高更在為了他的象征主義而犧牲了真正的主題之後,終於產生了一種批判的意識,理解到歸根結底對他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恰恰是一幅籠罩在迷信恐懼的光環裏的裸體習作。



《浴女們》,塞尚,法國


這是畫家塞尚三幅《浴女們》中的最大的作品,突出了穩定的構圖和靜寂的色調,洋溢著沉穩之美。


 

巡回展覽畫派


 


 

Twilight Moon,列維坦,俄羅斯


 


 

《火槍手行刑日的早晨》,蘇裏科夫,俄羅斯


《火槍手行刑日的清晨》這幅油畫描寫了17世紀俄國曆史上的一件真事。1698年正當彼得大帝出國訪問時,俄國發生了近衛軍兵變。彼得大帝得知後倉促回國,立即殘酷地鎮壓了這次兵變。畫麵的背景是莫斯科克裏姆林宮的牆外和華西裏伯拉仁諾大教堂的天球頂。身穿海藍色軍裝的彼得大帝騎在高頭大馬上,親自監督處決“謀反”的近衛軍。他的背後是整齊森嚴的行刑隊和一排絞刑架,他的右邊是一群外國使節和他的寵臣。占據畫麵大部分前景的是動亂的人群,一些農民裝束的近衛軍家屬圍繞在六個即將臨刑的近衛軍身旁,他們悲痛地哭泣著。表現了寧死不屈的俄羅斯民族的堅強性格。



《伊凡雷帝殺子》,列賓,俄羅斯


《伊凡雷帝殺子》這幅繪畫講述的是16世紀的一個曆史悲劇。伊凡雷帝是俄羅斯曆史上第一位沙皇,從曆史的角度看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雖然遭眾人反對,但他仍大力推行了一係列有利於利於中央集權的改革。這些舉措備受彼得大帝的推崇。但伊凡雷帝生性殘暴,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聽信小人讒言,懷疑自己兒子圖謀篡位。在一次與兒子的爭吵中,伊凡雷帝使用權杖擊中兒子的太陽穴,導致兒子不幸身亡。畫家以這個悲劇場麵作為描繪對象:沙皇在深紅色的地毯上,緊緊摟抱著鮮血如注、因自己而喪命的兒子。在伊凡雷帝的瘦臉上,瞪著兩隻驚恐萬狀的大眼珠。像是在後悔,又像是在祈求兒子不要死,我們從中看到的是那種不可逆轉的弑子之痛。畫家通過該作品,一方麵,預示伊凡統治瀕臨滅亡,向世人展現殘暴的沙皇注定要失敗;另一方麵,也展現出人類情感的複雜性,人性和獸性交織在一起。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看到這幅作品後稱讚道:“好,太好了,技藝那麽巧妙,又不露痕跡。”


 

現實主義


 


《路遇》,庫爾貝,法國


油畫中所描繪的是畫家庫爾貝自己背著畫箱外出寫生,途中相遇朋友勃呂阿及其仆人的情景。這幅畫的意圖是表現畫家那種孤高自傲的虛榮心。



《三等車廂》,杜米埃,法國


在這幅油畫中,我們看到擠在一節火車車廂裏的巴黎勞工。畫麵擁擠的狹小空間裏,突出描繪前排三個人物,概括表現後麵一群人,以坐椅靠背分隔前後,這是生活中極平常的現象,但揭示了法國社會的等級製,在這三等車廂裏坐著的都是處於社會底層的公民。這有限的畫麵空間,成了法國下層社會的一個縮影。


 

維爾納分離畫派


 


 

《吻》,克裏姆特,奧地利


 

油畫《吻》既表現了熱烈的愛情,也暗示著一種不可遏止的欲望,它流露更多的是情欲的追求和滿足。這使克裏木特的畫帶有幾分獨特的情調,它絕沒有羅丹的同名雕塑那份清純和崇高。


 

立體主義



《夢》,畢加索,西班牙


 

1927年,47歲的畢加索與長著一頭金發,體態豐美的17歲少女初次相遇,從此,這位少女便一直成為畢加索繪畫和雕刻的模特兒。又過17年,64歲的畢加索給她的生日賀信中說:對我來說,今天是你17歲生日,雖然你已度過了兩倍的歲月。在這個世界上,與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開始。<<夢>>這幅畫作於1932年,可以說是畢加索對精神與肉體的愛的最完美的體現。



無題,勃拉克,法國


 

表現主義


 


 

《絕望》,蒙克,挪威


 

野獸派


 


 

《舞蹈》,馬蒂斯,法國


 

油畫《舞蹈》是野獸派畫家馬蒂斯的代表作之一,在極為簡單的畫麵中,表現了充滿跳耀感的生之歡愉。


 

抽象主義


 


 

無題,康定斯基,俄羅斯
 



無題,蒙德裏安,荷蘭


 

抽象表現主義


 


 

Number17,波洛克,美國


 

超現實主義


 


 

Apparition of the Town of Delft,達利,西班牙


巴黎畫派


 


 

Lunia Czechovska,莫迪裏阿尼,意大利



《孤獨》,夏加爾,俄羅斯


夏加爾將基督表現為一個孤獨的牧羊人,坐在草地上,陷入憂鬱的沉思狀態。身後是村莊,天上有天使正在飛翔。荒誕的畫麵,反映了畫家夏加爾夢幻的藝術氣質。《孤獨》一畫中的人物、環境與構圖,都反映出畫家思念故鄉的懷舊情緒。他用立體主義的分析方式,使空間重迭、形象古怪,產生了一種浪漫的抒情情調。


至上主義


 


 

Head,馬列維奇,俄羅斯
 


 

未來主義


 


 

無題,卡洛.卡拉,意大利


 

波普主義


 


 

無題,大衛霍克尼,英國


 

超級寫實主義


 


 

無題,赫爾維因,奧地利


所有跟帖: 

很好的收藏! 但是, 不客氣地說,寫這個解說的人是個文學家,對美術是個門外漢。基本不懂畫。 -行者一路歌- 給 行者一路歌 發送悄悄話 行者一路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4/2015 postreply 17:39:28

為何不列出意大利派、弗拉芒派、西班牙派……?再說抽象派標題下老康那幅畫偏偏是他不抽象時期的,馬列維奇那幅也不是他至上主義時期的 -papyrus- 給 papyrus 發送悄悄話 (6 bytes) () 05/15/2015 postreply 08:10:5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