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下來後,他經常回到北京去,而回來的時候,總要給成都的朋友,家人捎來很多的老北京特產。
其中很受大家喜愛的:一是,蕎麥餅。特點是,清爽油少,好吃又健康;二是,棗泥糕。特點是,芬芳甘甜,軟糯滋潤;三是,椒鹽花生,粒粒爽脆,回味悠長。
常常聽到他說,有個很便宜的小區。“不少老北京人,喜歡到那個小胡同,去買傳統的零食,雜點。那裏的小店,很多就是廠家,包括品牌“稻香村”的直銷點。他從那裏買出來的傳統老北京餅點,比一般商店裏,便宜至少一倍以上。
前年就請姐夫給我指點了路線。隻是時間安排不過來,而沒去成。
去年秋天,按照指示的路線,終於去把那個地方找到了:北海公園的東門,景山公園的西門。
我們住在王府井大街的一個旅店。到達的那天下午,放下包,直接就去找那個雜貨街。
拉著我先生,他也不明白為什麽雷霆烽火地嚷著要給他買炒花生。經過了中國美術館,故宮在暮靄中嬌娜多姿。
大約步行了50分鍾,來到了西板橋街。時間已近黃昏。問了幾個路上的行人,都不知道所說的“便宜雜貨街”在哪裏。後來,走到一家飯館門前,詢問一個保安。他說你是不是說那邊賣糕點的街。
經他指點,幾分鍾就找到了。已是六點時分,街上的鋪子都關了門。原來這也是條民居小胡同。不過,介於北海和景山之間,連接樞紐著兩大皇家禦苑,曾經的榮華風光,卻耐人回味輕噓。
次日,取道北海公園,再次回顧了“老北京傳統糕點”市場。從北門進去,東門出來。一路上,紅牆白塔,靜湖畫舫。兒童奔湧而來,大人們滿載而去。
來采買糕點的人絡繹不絕,但並不擁擠。東西的確很便宜:炒花生¥7元一斤;炒胡豆¥6元一斤;糕點基本上是7~8元一斤;除了餅點零食,還有紅棗,木耳,菊花茶等等。
那天看到,人們買得最多的,是排叉。雖然早就聽說過老北京排叉,這次終於有了感受。胡同的喇叭高揚,聲聲唱的也是排叉。可口,香酥,微甜。是民間,最是孩子們的喜愛。
《天橋小吃》作者張次溪先生說:"舊天橋有專門賣小炸食的店家,如麵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紙包裝,加上紅商標,時過年送禮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對這種小炸食,前人還有詩稱讚說:"全憑手藝製將來,具體麵微哄小孩。錦匣蒲包裝飾好,玲瓏巧小見奇才。"過去天橋賣這類小炸食的還要吆喝:"買一包,饒一包,江西臘來,臘秦椒。大爺吃了會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腳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樣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小孩聽到了,多喜歡去買。
北京路線
故宮晚秋
北海清晨
北海東門
昔日王公道,今日平民街
老北京糕點
老北京糕點
老北京糕點
滿載而歸
花生的喜悅
排叉的歌
分享:
老北京生活
老北京傳統
參見“南國”更多話題北京:
姐夫,伯伯,八一軍旗紅
吃轉京城“王府井”大街
北京,回味不盡“王府井"
北京,一路光彩去“鳥巢"
北京,天安門看國旗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