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世界是自己的”這句話。

來源: miat42 2015-03-08 11:30:1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178 bytes)

以下這篇文章出現在文學城,作者有很好的人生感悟。特別推薦給大家。這句“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無關”是比較難以理解的。但可以感悟到這點,就是精神提高的一大步。我補充一下,“世界是自己的”這個說法還不非常準確,但已經接近了真理。世界是自己的這句話,意味有一個個體的“我”擁有某個東西 - 世界。這個理解本身不完全準確,因為陷入了二元對立的幻覺。更準確的理解便是:世界就是我本身,而並非有一個“我”擁有一個和我分離的世界。所謂的“我”和“世界”的關係好比一枚分幣的兩麵,是完全相同的。英文:Identical-same。
第一步,你可以理解為:“世界是我的”,進一步的理解應該是“世界就是我自己,無二”。這樣就放棄了“擁有”和“被擁有”的邏輯。為什麽說:“和他人無關”? 邏輯上容易理解,如果世界就是自己本身,怎麽可能有“他人”這個概念?因為所謂的“他人”不也是自己嗎?這就是佛祖說的“無我”境界,無我當然就無他了,也就是無二了,同樣道理,這就是為什麽耶穌說:“你要愛他人如同愛自己”。佛祖和耶穌,描述的是同樣的道理。

 

世界是自己的 (隨筆)

 
 
來源: 天枰 於 2015-03-06 22:03:20 [檔案]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3046 次 (766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天枰 ] 在 2015-03-06 22:57:3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世界是自己的


做個身在北美的Chinese, 總是拿New Year不當年,隻有春節來了,才恍然大悟,一年又過去了。每當農曆年來臨,我們這些身在北美的遊子,親朋之間,電話裏聊的,第一件事就是總結去年吃了喝了什麽,去過哪些地方,今年還要怎麽玩,怎麽吃。也有些怕想的事,我自己第一怕數歲數,好想人生就是生日蛋糕上的蠟燭,女人永遠的二八,男人永遠的四十。第二怕做加、減法,怕想小孩子的大學學費、生活費。這些好像會減少了很多生活的樂趣。也特別羨慕周遭已經空巢閑著了的朋友。除了這些煩心事,也就是睜眼閉眼的辛苦又一年。 

過去,特恨自己膚淺地玩深沉。現在,特欣賞自己能深沉地膚淺。每當看到自己,還能跟上時代的潮流,用點網絡流行的詞匯,寫這樣的“橛子”,好像自己少了幾縷白發,陡然少年起來了的感覺,有點飄飄然。 

少年時,老師、長輩常說的教誨就是: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搞得我們總有一種不知道天高地厚,天降大任的感覺。想當年,清澀年紀,同學少年,同窗同寢也有燕雀安知鴻鵠之誌者,五更起舞,去強筋健骨。先登山,後器械,再加冷水淋浴。終於有一天被送去醫院急救,以至休學半年多。 

年輕時,常聽流行音樂,造成特恐懼自己會下裏巴人,所以特喜歡深沉地聆聽大部頭的交響樂,什麽交響音詩之類的。自己先自戀一把,覺得自己即使不是祖上,也是自己的前世,一定是陽春白雪的貴族。其實聽一百遍也就是聽了開頭的一分鍾而已。心裏每次都暗笑,純音樂能把人感動落淚,如果不是假高雅,玩深沉,那一定隻是夢話罷了。沒想到,幾年前,一首簡簡單單的蘇格蘭民謠,真得讓我潸然淚下。後來發現,原來最簡單的肖邦也能讓我淚流。 

許多的音樂真得是隱藏著深深的悲滄。隻有到了這樣的年紀,才能理解,才有共鳴。隻有到了這樣的年紀,才知道青絲暮雪,才知道光陰的故事。隻有到了這樣的年紀,才能聊少年的愁滋味,才知道什麽是年少輕狂。隻有到了這樣的年紀,才能知道人生有幾多悔恨,時光不再。 

當還被稱作八、九點鍾的太陽時,主席的話兒銘記在心裏:“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倍感意氣風發,想當然耳:世界就是自己的,焉用他人置緣? 

最近玩微信,朋友圈最常見的就是有人特別地喜歡那些“心靈雞湯”。不但自己看,三天兩頭地還要與人分享。不管願不願意,雞湯是一再地喝了,那些結論,那些人生偉大的哲理,豈是我這樣心智的人能輕易理解的? 

前些天的雞湯是楊絳的百歲感言。結束語老人言道:“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奇怪耶你,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這個世界怎麽就成了我的了?怎麽可能與他人毫無關係?百思不得其解。人生在北美近三十載,彈指之間,雄心壯誌早已成空,自己真是沒有資格這樣說。 

漂泊至今從沒有覺得世界是自己的。永遠是世界跟自己毫無關係的感覺。餐館打工掙學費,餐館是老板的,兜裏的錢是學校的。現在“買”的房子是銀行的。好像隻有付清貸款的車子是自己的?找工作時,心裏不踏實時,甚至連家都沒有的感覺。回國時,更加自覺自願地說:世界是個與自己毫無關聯的世界。 

心裏明白,自己怎麽比劃也就是契柯夫筆下的套中人。自己接觸世界的唯一途徑與目的就是孩子們,最大的樂趣就是看著他們長成有用之材,希望世界不會薄待他們,希望世界是他們的。 

生命中有多少悲喜劇在眼前上演?生命中有人可以陪你到底?生命中有幾次你喜歡我嫌棄,你恨我愛,你愁你悲,我歡我樂?生命中有多少次錯開了頻道的交流?簡而言之,就是還活得不太明白?少了一份淡定從容。 

也許,我們要把老人的話倒著理解:隻要我們能夠接納這個世界,有那一份淡定與從容,世界就是自己的。老人家比我活的明白,說得透徹。所以,把原文黏貼在此。 


附:《一百歲感言》 

作者:楊絳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隻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 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