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書,看不見黃金屋,看見的是生活。優渥的生活容易過,窮困的生活才考驗人,特別是當家女人的智慧。年輕時,我愛讀三毛,看她在沙漠裏白手起家,一派清風明月。中年的我,喜讀楊絳先生的書,學習她的人生經驗。
楊絳先生出生於大家,在書裏,她寫算命先生從後門來,提及蘇州的娘家,“我家的前門後門之間,有五畝地的距離,”。她的父親叔叔是留美的,父親做過民國政府的官,京師高級檢察長,後是聞名江浙的大律師。一個姑母是留日又留美,哥大畢業,任北京女師大的校長,我們語文課本上,“反動”的楊蔭榆。(她最後是在蘇州為保護婦女,被日寇殺害。)
在牛津,楊絳先生在與錢鍾書先生的合影裏是穿裘皮大衣的,金童玉女郎才女貌都當得。但他們依然在抗戰風雲起始時,回到故國。錢鍾書先生淪陷在上海的時候,想寫《圍城》。楊絳先生為了省儉,兼做灶下婢。之前,她已經為了柴和米,在小學代課,寫劇本。他們蝸居在錢家租住房子的亭子間裏共八年,楊絳先生處處儉嗇。抗戰末期,上海物價昂貴,她用父親給的一兩黃金,換得一石白米和一箱洋油。因為要用洋油爐,省點煤球。而煤爐熄滅後,“放上水壺,還能利用餘溫賺些溫水。”“涼菜隻需涼拌,中午吃剩的菜,就在洋油爐上再煮煮,很省事。”楊絳先生寫的自然,我讀的敬然。
我喜歡看楊絳先生老年的照片,褪去了青春容顏的她,仍是眉清目秀的。她和錢鍾書先生在北京三裏河的家沒有什麽裝修,陽台是不封閉的。生活裏的兩個老人互相剪頭發,衣著整齊,氣質安逸。他們把稿費捐助給清華成立“好讀書”獎學金。在九十年代後期,楊絳先生先後失去了她最寶貴的親人,錢先生和唯一的女兒。她是忍著痛,堅強地活著。她在書裏說她自己要打掃戰場,整理錢先生的筆記。她又寫出了《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充滿深情與睿智的書。
她是我心中高潔的女性作家。在我為了柴米做著低薪卑微工作的時候,我也要微笑感激生活。因為我有楊絳先生這樣的女性做自己的榜樣。
在很多人探討存多少錢才能退休的今天,不妨學學豁達的楊絳先生。
想到1911年生的楊絳先生還健在,雖然她也有很多老年疾病,是我們讀者的福氣。
兼做灶下婢的楊絳先生
所有跟帖:
• 讚。喜歡這樣的小文。 -簡丹兒- ♀ (40 bytes) () 03/01/2015 postreply 19:39:05
• 謝謝你,我因為上次有人說楊絳“不淡定”才決定要寫的。 -齡齡媽媽- ♀ (0 bytes) () 03/02/2015 postreply 08:34:09
• 其實我更喜歡她的幽默。處處顯示。 -茅斌騷客- ♂ (0 bytes) () 03/02/2015 postreply 04:11:34
• 是的,她比起張愛玲,幽默。但也會不顯山水說到別人。實在聰明。 -齡齡媽媽- ♀ (0 bytes) () 03/02/2015 postreply 08:37:09
• 楊絳年輕時也不失好惹的,被稱“笑麵虎”,她倆口和鄰居打架。。 -薄皮大餡兒- ♂ (0 bytes) () 03/02/2015 postreply 11:14:08
• 要不她就拿不到錢鍾書了。好強啊。 -茅斌騷客- ♂ (0 bytes) () 03/02/2015 postreply 13: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