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家程石泉
程石泉(1909-2005),當代著名學者,易學研究名家。1909年10月18日,他出生於灌雲板浦一個顯赫的鹽商家庭,自小便受到良好的私塾教育。1915年考取江蘇省立第八師範學校,三年後考取南京第三中山大學(中央大學前身)數學係。當時,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方東美先生從海外學成歸國,任職該校並教授西方哲學。程先生得遇方東美先生,並受其影響,竟然棄理從文,改習哲學。
1933年,從中央大學畢業之後,程石泉先生任職於考試院,不久與上海企業家胥仰南之女胥霞青女士結為連理。先生幼年便喜《易經》,此時便開始了對易學的專門研究。一年後即發表《雕菰樓易義》一文。在方東美先生的鼓勵下,先生發起易學研究會,邀請當時的易學研究專家,如李證剛、錢叔陵等人於家中研討易學,而結集成《易學討論集》,為當時國內最早討論易學的論文集。
1937年,程石泉先生留學英國,就讀於牛津大學基督聖體學院,主攻古希臘哲學,後轉讀倫敦大學大學學院。他曾先後親炙李文斯頓(Richard Livingstone)、莫瑞(Gilbert Murray)等古希臘研究名家,1939年,受二戰爆發影響,先生不得不中止學業。歸國後,即擔任當時的教育部部長陳立夫的英文秘書。1941年棄政從學,先後任教於浙江大學、中央大學。抗戰勝利後,先生攜眷赴美,繼續求學。1963年畢業於華盛頓大學,以《宋詞中的象征主義》為題,取得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則先後供職於美國匹茲堡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1974年,受方東美先生邀請,程石泉先生便經常往返於台美之間作短期講學,並曆任台灣大學客座教授、台灣師範大學客座教授及東海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因年事已高,1993年他不再擔任教職,但依然著述不輟。程石泉先生學貫古今中外,於中西哲學、文學、佛學皆有涉獵與發明,其代表作品有《孔子之前後》、《哲學、文化與時代》、《中西哲學比較論叢》和《柏拉圖三論》等。程石泉先生對於易學可謂傾注畢生的心血,先後撰成《易學新論》、《易辭新詮》、《易學新探》,合稱為“程氏易學三書”。它融會易之辭、象、數、圖、史及理,並貫通易形而上原理與西方哲學科學思想,可謂體係精備,新見迭出,為推動易學研究貢獻甚大。
附錄:程先生主要著作:
1、《論語讀訓解故》與英譯本(The Confucian Analects A New Translation of the Corrected Text of Lun Yu, 1986年,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2、《孔子之前後》(1975年,先知出版社);
3、《文哲隨筆》(1976年,先知出版社);
4、《易學新探》(1979年,文行出版社,獲教育部學術著作獎);
5、《中西哲學比較論叢》(1980年,東海大學出版社);
6、《哲學.文化與時代》(1981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出版組)
7、《中西文藝評論集》(1981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出版組);
8、《思想點滴》(1986年,常春藤書坊);
9、《柏拉圖三論》(1992年,東大出版社);
10、《教育哲學十論》(1994年,文景書局);
11、《易辭新詮》(1995年,文景書局,獲中山學術著作獎);
12、《易學新論》(1996年,文景書局)等。
走進易學家程石泉
走進易學家程石泉
-----易學名家程石泉先生訪談錄*
樊美筠
(《世界文化論壇》主編)
樊:聽說您曾經給一個大人物作過英文秘書。來找該大人物求官謀職的人如過江之鯽。您若趁機弄個一官半職應該易如反掌。不知您為何非但沒動這個心思,反而掛冠而去,給該大人物來了個不辭而別?
程:我對做官實在是沒有興趣。學問才是我的鍾情所在。人生就這麽短,違心做自己不
喜歡的事,沒有意思。
這既是他一生的心願,也是他的文化關懷。東美先師曾有詩贈我:
曾向鍾山伴老鬆,瓊華秀出錦屏峰。色融麗日晴霞地,香泛希聲密義鍾。
橫溢生機侔造化,搴來元氣與陶鎔。隨雲舒卷存天壤,縹緲遊文喜再逢。
對它的愛戀終生不愉?
其一,一些人因此將中國傳統文化看著一無是處,並常常站在西方人的立場上,科學主義的立場上來批判它;其二,以後的幾代人都因此與自己的文化失去了聯係,形成“斷根”的一代。
程:我認為,懷特海的《過程與實在》是一項新的哲學綜合,在曆史上這是二千多年來
西方方哲學家發自個人的第三次偉大的嚐試。雖然歐美哲學界,幾十年來一直是分析哲學稱霸,但懷特海哲學家的影響正方興未艾。懷氏之後,哈特肖恩,小約翰·柯布博士,大衛·格裏芬博士繼承了他的哲學,並更將它發展到不同的學術領域中,美國過程研究中心也因此成為懷氏哲學的重鎮,堅守著它,很了不起。
樊:.2002年北京“懷特海與中國:過程哲學與價值哲學”國際會議上您的致辭非常精彩
許多西方過程學者對您表示欽佩。從專業的角度講,您覺得《周易》哪方麵與懷特海的過程哲學最貼近?
程:懷特海的《過程與實在》在某些意義上接近於《易經》,二書對於宇宙創化的新新不停,生生不已,有相似的觀照,都旨在尋找可能的通路來表達宇宙創化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