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量詞說中西文化 ------ 胡溫政府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究竟應該是什麽內容?
以於丹為代表的一派國學風氣,以於丹這樣的中、小知識分子對中國曆史和國學的無知而出盡洋相。對“半部論語治天下”和“盤古開天辟地”的無知而臭遍真正有知識的學術界。習近平大哥對現代張鐵生似的人物周小平之捧殺,更反映了左派黔驢技窮、濫竽充數、人才缺乏的尷尬局麵。
那麽胡溫政府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究竟應該是什麽內容呢?什麽才能算是科學的發展觀呢?
尋燈開門見山吧! 以生物學為基礎的人文學科,才應該是當今我們中國應該普及發展的真正的意識形態。它所涵蓋的內容,包括生物哲學、生物曆史學、生物人類學、生物美學、生物地理學,演化心理學、神經生物學等等這些已經在西方國家發展成熟的學科。我建議習近平大哥趁著現在愛德華奧斯本威爾遜以80多歲的高齡還能夠演講,立刻請他訪問中國,掀起一股社會生物學的熱浪,把中國的意識形態,從玄學轉入科學的軌道。邀請斯坦福大學的羅伯特薩潑斯基Robert Saposki訪問中國,讓中國的大學生們(甚至中學生們)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就明白人生------做為動物界的一個物種的人類,其行為的發生和發展,都離不開生物學的基本規律。動物行為學的許許多多方麵,在人類社會中也普遍適用。讓這些大中學生們明白,支持這些學科的社會生物學,起源、發展來自對人類影響至深的三大科學:1. 進化論 2. 混沌論 3. 博弈論。讓中小學生們了解進化論,不但是生物學的基石,也是人生過程的理論和基石;對樹立正確、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裨益無限。
以上為感概之詞做為引子,下邊來分析本篇文章所要講述的基本理論------文化及其深層次的涵義。
One troop of monkeys 一群猴子
One pride of lions 一群獅子
One school of fish 一群魚(一團)魚
One pack of wolves 一群狼
One swarm of bees 一群蜜蜂
One flock of fish (sheep) 一群羊
One herd of cattle 一群牛
我們從小學英文的時候,英文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英文中是沒有類似我們中文的量詞的;比如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支鉛筆,一塊豆腐。等我們學英文學到一定深度,我們才知道,老師的那個說法,是錯誤的。英文中這些形容動物們的群的不同詞匯,卻原來在中文裏根本是沒有的。類似的情形,比如中文裏講獨裁、專政,其涵義有所差別,但翻譯成英文就隻有個autocracy, dictatorship。其對應的語義差別,明顯是由於文化的原因造成的。中國古漢語裏講桌子、椅子、凳子、孔子,孟子、韓非子等明顯凸顯了中國文化的泛靈主義意識形態對中文詞匯的影響。子,在古漢語裏的意思是尊稱,類似今天我們講先生。桌子、椅子的本意,就是表明古代的中國人,以萬物有靈魂的觀念看待世界,尊稱椅子為椅先生、桌先生。
那麽講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反映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什麽意識形態呢?英文裏的一群鳥、一群牛,一群獅子、一群狼都用了不同的詞匯,又反映了西方文化的什麽意識形態呢?
大家都知道農業出現之前的人類,跟今天的動物們一樣過著采摘狩獵的生活。不同地區的人們生活的重心不太一樣。有些人群靠著采摘就能夠生存,狩獵的收益非常不穩定,吃肉這種事在生活中顯得極為珍貴。今天的人類學家,往往以大幅聳人的標題,來描述他們深入“食人族”的原始社會(現在更為貼切的叫法,應該叫原生態社會),考察食人的生活習慣如何進行。即使在文明出現之後,大量的食人記載更使人眼花繚亂。在發達如今天的文明社會裏(比如文革時的廣西食人事件),絕境當中的食人現象是否應該受到道德的譴責,依然是辯論的焦點。這種觀念背後的意識形態的起源都可以追蹤到人類蒙昧時代的采集和狩獵生活方式的哪一種謀生手段,被做為主要謀生手段而所導致的文化區別。在采摘為主的社會裏,肉食活動必然被看作珍貴的象征,而把這種能夠獵捕到肉食的活動,通過文化和信仰長期保留下來,至今依然成為曆史中記憶猶新的遺跡。人類學家說:“社會經常賦予不能幹淨痛快地適應日常活動的行為一種超級的神秘力量。”屍奸者、獸奸者、雞奸者、口交者等之所以讓人們起雞皮疙瘩,原因也就在此。
90年代,甚至是我幼年70年代更小的時候,有時也會聽說到那些羨慕或者把吃過人肉做為炫耀的言語。90年代初我在美國,就聽一位來自北京的留學生,聊天中講述北京市破獲一起殺人做成肉包子出售的案件。講述者非常惋惜地說:“好可惜,那時候知道那家做的肉包子有名好吃、但卻沒有去買來吃過;不然也會有吃過人肉的稀有經曆。”講述者當時豔羨的表情,依然還在我腦海中回蕩。
農業出現之前還有另外一種地區的另一種社會人群,主要靠著狩獵來維持生計,采摘反倒占有生活中較小的比例。這種人群大多以大型草食動物為獵捕的對象。歐洲早期人類的洞穴壁畫反映了這部分人群的生活方式。獵食為主要生活手段。早期他們被稱為克羅馬農人,現在我們知道他們就是歐洲人的祖先。他們生活在舊石器的第五期(模式V)技術時代。那些人們也是非常講究、鑽研狩獵技術的聰明人群。具有透視效果的洞穴壁畫,堪與今天的繪畫媲美,不僅體現了他們的狩獵技術上的三維空間觀念,也表達了他們的日常生活,主要以肉食為主,狩獵的大型動物,因為不可能一次為一個人或一家人分享消耗完畢,就由幾個家庭合作,共同狩獵;這樣的社會結構就在很早時期,形成了較為複雜的“軍團式結構”。
所謂軍團式結構,借用的就是英文中一群猴子的說法和概念。動物行為學專業的學生們就慢慢地明白英文中為什麽群這一概念,會用到不同的詞匯來描述各種動物的群所附帶的意義和特征。正如在我們中文裏邊,一根筷子,一雙筷子,一把筷子,一捆筷子所描述的涵義和意象有差異一樣。西方的獵食文化與東方、包括東南亞及太平洋島嶼,甚至是結構更為變換複雜的新大陸印第安人的介於東方草食文化與西方獵食文化之間的印第安文化,在動物行為學上,為明顯的兩個生存博弈策略。獵食文化如獅子、老虎、狼、豹子等動物,在繁殖策略上更趨向於K策略,即對子代的生育少,重教育;而草食文化的牛、馬、羊,典型的是兔子,趨向生殖多,撫養期短,教育少的特點。由繁殖策略,決定了的社會結構,以阿拉伯狒狒和東非狒狒做比較,能夠較為清楚地說明英文中,這些獵食民族對動物們的習性和社會生活結構所傾注的注意力和觀察力。
阿拉伯狒狒(Hamadryas baboon, Papio hamadryas)是一年四季都發情的動物,由於像人類一樣的交配頻繁,其社會結構的總體規模可以從150隻到200隻或更多。由於社會總體的狒口數目增多,其社會結構就被分成了四個層次。一雄多雌的家庭是第一層次,多個家庭的聯合組成隊伍(band)為第二層次,多個隊伍組成的宗族(clan)為第三層次,由多個宗族組成一個群或軍團為第四層次。
東非狒狒(Olive baboon, Papio anubis)的社會結構與阿拉伯狒狒的社會結構大相徑庭,狒口數量在15~150之間。雖然所有狒狒都是性二態劇烈(雌雄的身體外貌特征差異極大)的動物,(獼猴亞科的狒狒屬一共有五種狒狒,它們是東非狒狒、阿拉伯狒狒、熊狒狒、黃狒狒和幾內亞狒狒;大家熟知的另外一種獅尾狒狒屬於獅尾狒狒屬,跟這裏的普通狒狒不在一個屬但其社會結構極端類似,這種現象稱為演化趨同)雄性比雌性的體形大出好多,但東非狒狒的社會是眾多妻妾聯合抵製、決定“丈夫”行為的母係社會而阿拉伯狒狒的社會是男性的族長統治類型。阿拉伯狒狒的這個特點與中國的農業社會非常類似。中國農業社會是由鄉紳輔助縣官管理,收取稅收和管理所轄的領地。領地內的鄉紳通常為眾多家族族長內的有威望的人物。阿拉伯狒狒的一夫多妻製由體形兩倍於雌性的一個雄性管理自己眾多的妻妾,雄性極為嫉妒自己妻妾的一言一行,對妻妾采取的是“放牧”式的管理,即在規定好的領地采集覓食。雄性通常采用襲擊的方法從別的軍團中掠奪妻妾,對妻妾的管理主要以撕咬為主。妻妾間沒有血緣關係而不能像東非狒狒一樣,妻妾們聯合起來製約丈夫的行為。妻妾們各自撫養自己的孩子。
東非狒狒的妻妾們通常都有某種程度的血緣關係或因是“發小”因而能夠團結起來對抗“丈夫”的暴政並決定自己的交配權力。此一特點稍有類似於黑猩猩的半母係社會。由於發情期固定,雄性東非狒狒沒有越過群間掠奪雌性的內在動力因而沒有這樣的行為從而不能破壞雌性的從小建立起來的社會關係。雌性就更能跟群內的或群外的雄性多次交配。而雄性反倒有出現一夫一妻製的傾向,把守發情的雌性,禁止其它雄性接近發情的雌性。這樣的社會結構也有些某些程度的類似中國摩梭族的走婚製度。雄性在一個社會長大,都要離開生養的社會,出外尋找可以接受他們的群體。因而雄性希望過一夫一妻製的生活,但由於花粉效應的原因,雌性的東非狒狒,並不樂意實踐一夫一妻製。因而從總體來講,東非狒狒的社會,實行的還是如黑猩猩一樣的濫交繁殖策略。借此,我們也可以看到人類直立之後,因骨盆變化,嬰兒孱弱,雌性希望固定的雄性伴隨一生,幫助撫養嬰兒,因而我們也能知道為什麽一夫一妻製的生活會在人類中慢慢發展演化(變)起來。(問題,對於演化學者來講,人類的性二態,即男女在體形和行為上的差異,是因為人類是一夫多妻製造成還是因為人類是社會型一夫一妻製造成。即表麵夫妻,背地裏各有小三這樣的演化行為造成。)
東非狒狒的母係社會,社會地位是線性遺傳,同我們中國的世襲製的帝製一樣。由於居於統治地位的雌性享受較好的食物和較多的交配權力,造成地位高的雌性明顯比地位低的有較為頻繁的發情期,反倒使其嬰兒的成活率下降。我們人類的帝王家庭,何嚐不是如此?
舉狒狒的社會結構此一例子,可以說明英文中的量詞表明的是他們的早期文化對動物的習性和生活狀態的關注強度和觀察力。西方的許多民族由於地理的原因,是在中國的漢代以後,才開始進入農業社會的繁榮期。曆史地看,他們根本沒有進入如中國漢代以後所形成的農業成熟階段。我們對他們 進入農業社會萌芽期、中興期的曆史幾乎是一無所知。英國巨石陣的時代,猶如我們的仰韶文化時期;顯然巨石陣的農業文化被攔腰斬斷。後期的英國紅頭發的愛爾蘭人完全被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金頭發民族所壓製。農業文化的斷代,造成英國的社會發展隻經曆了萌芽、中興和鐵器帶來的繁榮期。文明社會的流毒和弊端隻在歐洲造成過馬鈴薯枯萎病與鼠疫的人口清洗。相比較中國商周時期的由農業歉收引發的易子而食,中國社會的早熟性,為許多曆史學家肯定。
英文中挑選使用的量詞,表明了英文民族對狩獵生活的看小慎微;對動物習性和生活及行為的知識與傳承。中文的量詞表現出對物的關注和英語民族對動物行為和習性的關注,隻能說明兩種民族,由求生方式的巨大差異,而如邏輯思迪方程的分叉,走入了不同的混沌結構。中國曆代畫家都沒有發展出透視技法,完全是由於沒有或過早地丟失掉獵食動物習性造成的。狩獵生活中對射出的弓箭、索標、飛去來的三緯估算,在2萬多年前就反映在繪畫當中,而中國沒有或較少的狩獵文化,自然發展不起來對三維空間的概念。今天中國文化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基督教文化的上門主動傳教,就為明顯的獵食動物習性與草食動物習性的例子。
而獵食動物與草食動物的行為及社會特性,在社會生物學上又是極端的兩個分叉。
中國文化中對物質的關注,就反映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量詞挑選和稱謂中。一根筷子的“根”在語言交流中所發揮的意象作用,表達了細、長、硬的意象;而一雙筷子的“雙”,表達了兩合一團結合作的意象;一把筷子的“把”,表達了一隻手所能夠抓起的筷子的數量觀念;一捆筷子的“捆”,表達了農業生活中捆綁起來能夠背負走動回家的數量概念。使用這些量詞的習慣,和由習慣造成的意象,雖因各個地區的文化、風俗有所差異,但大致不會相差太多。比如我們說一根電線杆,也有些地方寧願說成一條電線杆。“條”在日常意象中表達長、細的觀念,因而也有一根鞭子、一條鞭子的說法。
我們說一把椅子、一張桌子,一台電腦,一台機車有時也說一輛機車;我們說一輛汽車,很少說一台汽車,我們為什麽選用不同的量詞?因為每個量詞的使用,會帶給我們不同的語言表達的意象。這裏說的意象,指的就是涵義、形象。我們使用不同的量詞,表達了我們對這些事物或物體的極端的熟知,對於這些物體的特性和性質,我們極端熟悉,因而我們創造了不同的量詞來表達我們語言的生動和具體。但我們為什麽就沒有如獵食民族一樣對動物們的群的概念創造出這麽些個量詞來表達動物們的特性和行為習慣呢?顯然,我們不是狩獵的民族。我們不很熟悉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們的生活習性。
我們說,一頭牛、一頭驢、一隻老虎、一頭大象、一匹馬、一隻雞、一隻狐狸、對動物特性描述的量詞如此貧乏。一窩雞、一群雞、一群野鴨、一群老虎、一群象,顯然由於我們不熟悉這些動物們集合起來的習性,我們隻籠統地把它們稱作群。
今天的文明社會的5~6歲的小孩子就能數數從1數到10了。而對許多原生態社會的成年人來講,他們很明白1、2的概念,如果告訴他3,他馬上就開始犯糊塗了。因為他們的生活根本不需要到3 的概念。
我們祖先的農業生活,早就使他們對物體的概念越來越豐富,而對動物的習性和行為特征,卻越來越模糊。人顯然是介於草食動物和獵食動物之間的一個物種,而我們的祖先,在草食與獵食的天平上,更趨近於草食動物的傾向。草食動物趨向於多繁殖,少教育的生存策略,這就使得我們的祖先,過早地成熟,而懂得傳宗接代的重要,這種R策略的生活起源也帶給我們中國的文明曆史的顯著特點,變成一部殺人、吃人的曆史。
英語中的pack, school, herd, pride, flock, swarm各反映了所相應動物群體的各自的顯著特征。Pack凸顯了犬科動物的由個體組成的合作組渾然一體,集體行動而能夠撼動野牛這樣的大型防禦型動物;school彰顯了魚群的緊密聯係但缺乏指揮係統的統一協調性;herd表達了性畜類動物的的鬆散集群,缺乏合作的社會性和社會行為級別極低的有蹄類動物的聚合性;pride則彰顯獅子傲人的軒昂氣質;flock顯示了鳥類動物飛行的有序但社會性行為級別又不高的集群行為;最後swarm則反映了昆蟲數量眾多形成的高密度特質,如果翻譯中國人山人海這個詞的貼切涵義,swarm應該是最好的詞匯。
對量詞的挑選和使用,反映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由求生生活的不同而造就的文化不同。而實際上,人類的任何一種文化的起源和發展,都可以追蹤到由這樣的生物學行為造就的最後文化的巨大差異。文化都具有生物學原因的起源,追蹤這些文化的生物學起源,成為社會生物學家和生物人類學家工作的重心。人類學經由最早的民俗學,然後是人種誌,發展出來社會人類學,文化人類學最後是生物人類學。在中國依然缺乏文化人類學的今天的中國社會,西方國家又發展出生物人類學的研究方向,也特別彰顯了中國人文學科的落後和不求上進。當然,原因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知道,社會製度決定了和阻礙了經濟基礎。中國在把一隻腳邁進工業化國家的同時要想成為文化領域的大國,學術上的如此落後,豈能製作出超水平的文化產品?習近平大哥,你醒醒吧!別再做你的白日夢了!
下篇的內容,我來講述文化如何起源於人類的生物學行為。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