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漂母杯”全球華文母愛主題散文大賽(獲獎作品)
作品標題:半碗米飯
作者姓名: 謝盛友
陰曆七月十七,我擺放好半碗米飯、蠟燭、鮮花、米酒,左邊擺放魚,中間擺放雞,右邊擺放豬肉。上一炷香,閉眼祭禱。
母親像一張模糊的照片,展現在我眼前。
……
家 裏已經好幾天沒掀鍋蓋了,媽媽讓我帶著弟弟到外婆家借米。我媽媽本來應該是很會持家的人,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母親是最愛麵子的人,哪怕是跟她自己 的媽媽借,她也不願親自去,麵對自己的母親,她也許更難啟齒。我和很小的弟弟,要走二十幾華裏的路,才到外婆家。路上弟弟說,他很餓,而我的肚子連發出咕 嚕響的力量也沒有,弟弟不停地問我,何時才到外婆家,他說路這麽遠,他很難支撐得住。
當年外公在泰國,每年要寄錢給外婆和舅舅他們作為生活費,那時,國家視外匯如寶貝,僑眷收到外匯,可獲得僑匯券,僑眷憑它可以購買糧食或其他某些緊俏商品。大米也是緊俏商品。
快到外婆家的時候,我們看到大隊高牆上的政治口號標語“抓革命促生產!”看到標語時,我在想:我們的父老鄉親不是在生產種地嗎?所以我在納悶:種稻者為何沒米吃?
糊 裏糊塗加上饑餓,我們終於到達外婆家,我看見了外婆家裏的米缸,當時的我隻比米缸高出一個頭,伸頭往米缸裏一看,外婆家的米也不多了,底下的柚葉可隱現看 見。外婆的米缸很黑很亮。她跟我說,她十五歲嫁到外公家時,就有這個米缸了。米缸用久了,就油溜溜的,而且發亮。那時,米缸的光亮,是表明這個家庭之富有 的主要尺度。把柚葉放在米缸底下,是怕米發黴,家鄉的人一般都這樣做。
外婆把熱氣騰騰的稀飯連著鍋子端到桌子上來,先用鐵勺在飯鍋裏翻 騰,然後仔細地攪拌,使之冷卻,她知道兩個小外孫走了那麽老遠的路,肯定餓壞了。我和弟弟對坐在桌子旁邊,外婆站在我們倆的中間,不說話,隻是邊攪拌邊注 視著我們,整個屋子裏隻聽到鍋裏的稀飯隨著攪拌而發出的響聲。弟弟和我都極度的嚴肅和專注,我們的目光全被鍋裏的熱飯所吸引,它對於饑餓的我們來說是一個 磁場。弟弟沒吭聲,我看見他咬緊牙,腮部肌肉突起,口水慢慢地滴下來。他沒有控製能力,這一點是肯定的。我看清楚了他的神態和目光,那是饑餓者的貪婪相。
回家後第二天。當我給母親和兄弟們平均好每個人平平的一碗米飯後,正準備用餐時,進來一位中年婦女,她帶著一個女兒。我看到她們,心裏不是滋味,嘀嘀咕咕:“我們家夠窮了,她們還來我們這裏要飯。”
母女兩個人來我家請求我們給她們飯吃。媽媽就罵我:“小友,你太沒有良心了,我們這麽窮,她們來到我們這裏,說明她們的日子比我們更加難過,我們有一口飯吃,就給她們半口飯吃。我自己隻要吃半碗米飯就飽了。……”
媽媽這句話我一輩子記住。我還記住,那個阿姨和姐姐進屋吃飯後,滿臉的笑榮,阿姨還跟我媽媽聊天,說長說短。
我 媽媽一輩子說過很多話,我已經忘記了。媽媽說過:“不是每個努力的人都有收獲,但是小友你必須永遠努力。”這句話我至今記憶在心裏。我媽媽待人很仁慈、最 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但是,我母親有時侯也很有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我在母親那裏學會做事認真負責,學會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寬恕他 人,如何體諒他人。這一切,我都得感謝我慈愛的母親。
我們這代人,生來就挨餓,上學就停課,小的時候自然災害,經常挨餓。那位阿姨和姐姐 來要飯那年,是我們本地最荒涼的一年,幾乎顆粒無收,幾乎家家沒有飯吃。這家阿姨和姐姐,就因為在饑餓中吃了我們家半口飯,後來成了我們家的好“親戚”。 長大後日子好過一些,每次過年前夕,阿姨肯定給我們家送來兩隻很大很大很肥很肥的雞,讓我們好好過年。
那位阿姨和我媽媽早就不在世了,後 來我們七兄弟姐妹也考上大學,離開了老家。2000年,我妹妹來德國探親,還說起那位姐姐,1998年12月廿九那天,我妹妹和哥哥回家“祭拜婆祖”,突 然間看到那位姐姐,她照樣送來兩隻雞。那位姐姐說,她記憶中這一天我們的兄弟姐妹肯定有人回家“祭拜婆祖”,因為我們不在老家生活,她擔心我們沒有雞“祭 拜婆祖”。
------ ------
巧合與感恩
謝盛友
新學期開學,一位國內來的大學 生在我的餐館裏當幫工,吃午飯後,她準備回學校上課時,我問她一個月要花父母多少錢,她回答自己已經沒有父母了。聽了這話後,我第一反感是,開玩笑不能以 這種方式。之後她果然非常鎮靜地講述自己的遭遇: 她父親跟別的女人生了小孩,母親無法忍受,結果自殺。
我請她到大學附近的咖啡店裏喝咖啡,告訴她,我母親也是自殺而去世的,不過,與她母親自殺的原因截然不同。從小失去母愛的人,療傷過後,最好的辦法是,回憶母親,欣賞母親,描寫母親。
很巧合,晚上回家後,打開電腦,收到海濤兄有關征文的電子郵件,於是,有了《半碗米飯》這篇短文。我母親與那位阿姨的相識,也是一種巧合。旅居歐洲27年,我一直認為,那位姐姐才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人。而姐姐的言行,顯然來自她母親的教育。
我 為什麽生在海南島文昌縣,為什麽生在謝家,為什麽是我父母第三個兒子,為什麽在德國生活這麽多年,這一切的一切,除了巧合以外,其實都是上帝的恩典。恩典 在每天發生的事情上,每天起床後,感覺自己的身體健康,看到孩子的笑聲,夫妻的恩愛,父母的關懷,工作有安全感,與同事的情誼,為公司創造財富,為孩子創 造未來的生活,思考這一切,造就這一切,就是每天以感恩充滿自己。
當我們以不同的方式來生活,停止抱怨,認出恩典並感恩時,不可思議的巧合就會在你我的生活中展現。
感人處不在文筆而是幾個女人的人格力量
所有跟帖:
• 在中國之外,好想你這樣能夠在開餐館那麽繁忙之中,堅持寫作,真的不容易。佩服。 -茅斌騷客- ♂ (0 bytes) () 11/06/2014 postreply 03:17:47
• 好感人! -行者14- ♀ (0 bytes) () 11/06/2014 postreply 08:25:37
• 你信“造物主”,故而認為你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 -agoodday- ♂ (173 bytes) () 11/06/2014 postreply 12:41:03
• +1 -lanyin1- ♀ (0 bytes) () 11/07/2014 postreply 19:13:05
• 好文章。很感動。窮家孩子誌氣高。 -老禿筆- ♂ (0 bytes) () 11/07/2014 postreply 07:19:16
• 好像電視裏看到過你與你的餐館,你是議員? -EMANUELA- ♀ (0 bytes) () 11/07/2014 postreply 08:38:14
• 讚! -郝斯佳- ♀ (0 bytes) () 11/07/2014 postreply 11:33:24
• 短文真好:) -看客2010- ♀ (0 bytes) () 11/07/2014 postreply 13:35:26
• 批判毛澤東時代呢---悄悄的, 打槍的不要! -三木匠- ♂ (0 bytes) () 11/07/2014 postreply 15:23:38
• 感動!你的文章讓我想起媽媽經常提到的1960年前後的大饑荒,天災加人禍,慘! -閑閑客- ♀ (0 bytes) () 11/07/2014 postreply 20:34:46
• 這樣的媽媽是好媽媽?自己難啟齒讓孩子借? -anngora亦虹- ♀ (402 bytes) () 11/11/2014 postreply 20: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