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便講一個沒有這麽嚴肅的事情。
當初義和拳起來的時候,打死了一個德國公使,後來德國威廉二世讓光緒皇帝的弟弟親自去德國道歉。大家知道威廉二世脾氣很爆,後來爆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他要求來道歉的清朝代表團,公使以下的團員必須跪著給他磕頭。當時帶隊的是光緒弟弟---醇親王,18歲,叫做載豐,小夥子寧死不屈,拖了半年左右,最後德國人隻好放棄不合理的要求。
後來光緒死了之後,沒有後代,載豐的兒子溥儀就成了末代皇帝,載豐變成了攝政王,不過清朝已經無政可攝了。
辛亥革命了,在清廷退位之後,他就帶著全家去了天津,之後堅決反對大兒子溥儀的複國運動,孫中山北上的時候還專門去看望他,對他很欣賞。後來日本人支持溥儀搞滿洲國,他堅決與兒子劃清界線,搬家回北京的醇親王府,不去東北,所以後來中共建國之後,周恩來也看望過他,除了文革的時候,他的第三個兒子被紅衛兵揍過一頓,基本上算是家族得以安享平靜的生活。
載豐把他可以這樣安然度過那段曆史,歸結於他的家教。因為他的父親奕環不愛財,死前留了一個小曲給子孫:
“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
財也小,產也小,後來子孫禍也小,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此微產業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
所以載豐是典型的小事糊塗,大事清楚。
為了保住王府的完整,自己出錢把王府改為學校,結果國民政府發了些辦校補貼。到了新中國建立之後,國家出錢把整個王府給買下來了,完整的作為曆史遺產予以保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