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欣賞(十)今日歡呼孫大聖,隻緣妖霧又重來
“今日歡呼孫大聖,隻緣妖霧又重來”,是毛澤東《七律·和郭沫若同誌》中結尾兩句。
孫悟空,自封“齊天大聖”,所以又稱“孫大聖”。是四大名著《西遊記》中的男一號,仙石孕育而生。 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後成為眾猴之王,號稱為 “美猴王”。 會七十二變,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裏,武藝高超。兵器是從東海龍王處要來的“如意金箍棒”,大禹治水時定海神針,重3萬六千斤,能大能小,隨心變化。 被兜率宮爐中之三昧真火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可以識別一切妖精。 與天庭較量中,十萬天兵天將不能將其打敗。不幸與如來佛祖鬥法中失利,被壓在五指山(又名兩界山)下,五百年悔過自新。經觀音菩薩點化,被唐僧救出, 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孫悟空一路上保護唐僧降妖伏魔,曆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回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
筆者看來,北京的王岐山,長得有點像“美猴王”。手中“中紀委大棒”,也有點像“定海神針”。跟在習“老大”後麵拍蠅打虎,除貪反腐,頗有“孫大聖”的氣勢,值得歡呼。
白骨精的故事,見《西遊記》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白骨精想吃唐僧肉,首先變成一個花容月貌的女子,來山上送飯還願。被孫悟空識破,一棒打死。唐三藏卻懲戒美猴王,大念緊箍咒,痛得老孫在地上打滾。白骨精一計不成,接著變成一個老婦人前來尋找女兒,最後變成一個老公公前來尋看女兒和妻子。都被孫悟空打死了,氣得唐三藏幹脆把美猴王給開了。
紹劇(紹興大板)《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改動了情節。孫悟空在被逐後,扮作白骨精的母親,誘使白骨精,得意洋洋地在唐僧麵前,自己揭露自己三變三騙的經過,從而使唐僧幡然醒悟。
1961年10月18日,郭沫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看了浙江省紹興劇團演出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後,寫了一首七律。
《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郭沫若
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咒念金箍聞萬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當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聖毛。教育及時堪讚賞,豬猶智慧勝愚曹。
郭詩意思是唐僧把人當妖精,把妖精當人,混淆是非,不分敵友。對敵人發慈悲,對朋友卻不斷刁難。還給孫悟空一遍又一遍念起緊箍咒,使他頭痛,卻讓白骨精連續幾次脫逃,應當千刀萬剮唐僧的肉。
毛澤東看了郭詩,認為詩中把唐僧看作敵人,要“千刀萬剮”,是不恰當的。1961年11月17日,他給郭沫若寫了首“和詩”,告誡人們既要敢於鬥爭,又要善於鬥爭,正確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團結大多數群眾,最大限度地孤立敵人。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裏埃。今日歡呼孫大聖,隻緣妖霧又重來。
這首詩明確寫出了對《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出戲的看法。就隱喻內容來說,表達了反對修正主義的主題。詩中塑造了三類不同的人物,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憎感情。自從風雷震動了大地,就有白骨堆中變成的妖精。和尚雖糊塗卻可以教育,妖精是鬼怪將必然帶來災難。金猴王奮勇揮起金箍棒,澄清了天地的萬裏塵埃。今天我們要歡迎孫悟空這位齊天大聖,隻因為妖魔重新又到來。
一從:自從。精生白骨堆:指的是白骨精。《西遊記》中說白骨精是從白骨堆衍生出來的。僧是愚氓猶可訓:僧指的是唐三藏,唐僧。 愚氓(yú méng):蠢人。這裏指受迷惑的糊塗人。訓:教育,爭取。鬼蜮(guǐ yù):鬼怪。蜮:傳說是一種害人的妖蟲,能含沙射人,射著人的影子都能使人生病,“含沙射影”成語便出於此,鬼即“為鬼為蜮”,出自《詩經》,指鬼怪的陰險善變,作惡多端。有時不作正麵攻擊而側麵傷人。金猴:孫悟空。鈞:古代的重量單位,一鈞相當於十五公斤,千鈞:不是實指,言其極重。玉宇:宇宙。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又恐瓊樓玉宇”。埃:塵埃。
首聯兩句,借用神話小說的內容,寫白骨精的生成。 “一從”和“便有”兩個詞相呼應, 從一堆腐朽的白骨中化生出妖精來,興風作浪。針對郭沫若詩中“千刀當剮唐僧肉”,毛澤東指出,“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僧”,指唐僧。他錯誤地懲罰了斬妖除魔的孫大聖,三度放過了白骨精。但他隻是屬於辨不清敵友,誤把變化成人樣的白骨精當做朋友。受了欺騙和蒙蔽,而不是與白骨精同謀,陷害孫大聖的。同時,唐僧自己也是受害者。詩人一個“愚”字,便簡練地點出了這一點。僧與妖一作“猶可”,一作“必成”,十分準確地點明他們應持的本質,以及我們對他們的不同態度。白骨精盡管是那樣詭計多端,但終究逃脫不了“齊天大聖”的“火眼金睛”,最後的下場隻能是被“金箍棒”打得粉身碎骨,其所製造的千裏妖霧塵埃被掃滅,而使太空得到了澄清。
1962年1月6日,郭沫若讀了毛澤東這首詩之後,深受啟發。便步其原韻,又和了一首詩,改正了自己的認識。郭的和詩說:
賴有晴空霹靂雷,不教白骨聚成堆。九天四海澄迷霧。八十一香弭大災。
僧受折磨知悔恨,豬期振奮報涓埃。金睛火眼無容赦,哪怕妖精幾度來。
這首詩呈毛澤東,毛澤東回信說,和詩好,不要“千刀萬剮唐僧肉”了。對中間派采取統一戰線政策,這就好了。
郭沫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始人,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國科技大學首任校長。現代文學家、曆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1892年11月16日,生於四川省樂山縣銅河沙灣。1978年6月12日,因病長期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
1914年,郭沫若留學日本,在九州帝國大學學醫,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 1921年,發表第一本新詩集《女神》。其後,參加北伐和南昌起義。1930年,他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1937年全麵抗戰爆發後,郭沫若回國。擔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期間組織了聲勢浩大的武漢抗戰文化運動,發動歌詠、話劇、電影等各界一同宣傳抗戰。他也創作了大量話劇劇本,鼓舞民心士氣,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膽》、《高漸離》六出曆史悲劇作品,其中以《屈原》最受歡迎。台大曆史係教授王遠義認為,郭沫若等人這一時期的作品,開創了一條大眾形式與精英創作結合,現代性與傳統民族文化共存的文學與文化道路。
1949年後,郭沫若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會主席。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 中國文聯主席等要職。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二、第三、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表,連載4天。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發表後,立即受到了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的重視,毛澤東多次指出要從李自成起義的曆史中吸取經驗教訓,並批示將《甲申三百年祭》作為中共整風的文件之一。該文在延安和各解放區多次印成單行本,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現在有一種新的說法,甲申三百年祭的真正寫作意圖是保護周恩來,文中的李岩是隱喻周恩來。郭沫若是周的朋友,當時周在延安整風運動中飽受打擊,郭是經過和南方局主要領導的協商之後才精心寫作此文的,目的是提醒毛澤東,保護周恩來。
1962年底,中共中央與蘇共中央在理論上展開了論戰,毛澤東親自修改了其中的一些重要文章。郭沫若頗有感受,寫了一首《滿江紅》詞,發表在《光明日報》的副刊《東風》上。
《滿江紅》郭沫若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人六億,加強團結,堅持原則。天垮下來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聽雄雞一唱遍寰中,東方白。太陽出,冰山滴;真金在,豈銷鑠?有雄文四卷,為民立極。桀犬吠堯堪笑止,泥牛入海無消息。迎東風革命展紅旗,乾坤赤。
當時毛澤東很愛看《光明日報》的副刊《東風》和專欄《哲學》、《文學遺產》等,當他讀了郭沫若的詞後,十分高興,便在1963年1月9日和了一首。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誌》 1963年1月9日?毛澤東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螞蟻緣槐”: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有個叫淳於棼的人,一天喝醉夢見自己在“大槐安國”當了駙馬,做了南柯郡太守,醒來才知是夢。後來他在屋後發現一個白螞蟻穴,還建有王城,原來這就是“大槐安國”。“蚍蜉撼樹”:唐韓愈《調張藉》,“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西風落葉下長安”:唐賈島《憶上吳處士》,“秋風生渭水,落葉下長安”。“鳴鏑”:響箭,漢時匈奴冒頓單於用來發號司令。
與毛澤東詩詞唱和的,僅有周世釗,柳亞子,郭沫若三人。據說,1973年8月毛澤東寫了一首《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 :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這首詩後來為“四人幫”利用,給郭老帶來災難,可能是毛澤東始料未及。直到毛澤東逝世後,“四人幫”垮台,郭沫若才揚眉吐氣。
1976年10月21日,郭沫若作《水調歌頭•大快人心事》:
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幫’。政治流氓文痞,狗頭軍師張。還有精生白骨,自比則天武後,鐵帚掃而光。篡黨奪權者,一枕夢黃粱。野心大,陰謀毒,詭計狂。真是罪該萬死,迫害紅太陽!接班人是俊傑,遺誌繼承果斷,功績何輝煌。擁護華主席,擁護黨中央。
在郭沫若的心中,他的詩詞筆友毛澤東,是紅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