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 (轉載)

 

 

一個學者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

 

我坐在從德國法蘭克福飛往上海的飛機上。正是長途飛行中的睡眠時間,機艙已熄燈,我躡手躡腳地起身去廁所。座位離廁所比較遠,我穿過很多排座位,吃驚地發現,我同時穿過了很多排ipad――不睡覺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國人,而且他們基本上都在打遊戲或看電影,沒見有人讀書。

 

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腦海裏。其實在法蘭克福機場候機時,我就注意到,德國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報紙、一本書,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筆記本,安靜地閱讀或工作。中國乘客中也有閱讀和工作的,但不太多――大部分人或者在穿梭購物,或者在大聲談笑和比較價格。

 

中國是一個有全世界最悠久閱讀傳統的國家,但現在的中國人卻似乎有些不耐煩坐下來安靜地讀一本書。一次我和一位法國朋友一起在虹橋火車站候車,這位第一次來中國的朋友突然問我:“為什麽中國人都在打電話或玩手機?沒有人看書!”

 

我一看,確實如此。人們都在電話上(大聲談話),不打電話就低頭寫短信、刷微博或打遊戲――或喧囂地忙碌,或孤獨地忙碌,惟獨缺少一種滿足的安寧。在歐洲,火車的速度也許已經沒有中國快,火車站的現代化程度也許不再領先,但大部分人是在閱讀中度過等待的時間,即使打電話也是輕聲細語,生怕吵到了身邊乘客寧靜的閱讀。

 

當然,我知道中國人並不是不讀――很多年輕人幾乎是每10分鍾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但微博和微信的太過流行也讓我擔心,它們會不會塑造出隻能閱讀片段信息、隻會使用網絡語言的下一代?

 

真正的閱讀是指,你忘記周圍的世界,與作者一起在另外一個世界裏快樂、悲傷、憤怒、平和。它是一段段無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體驗,不是那些碎片的訊息和誇張的視頻可以取代的。

 

當然,網絡侵蝕閱讀是一個全球化的現象,並不隻是中國才有。但有閱讀習慣的人口比例在中國龐大的人口當中,顯得尤其稀少。我其實更想說的是,當下的中國,缺少那種讓人獨處而不寂寞、與另一個自己――自己的靈魂――對話的空間。生活總是讓人疲倦,我們都需要有短暫的“關機”時間,讓自己隻與自己相處,閱讀,寫作,發呆,狂想,把靈魂解放出來,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裏。

 

或許我們對於一個經濟還在迅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不應過分苛責――過於忙碌是壓力所迫,並不是一種過錯。但我隻是憂慮,如果就此疏遠了靈魂,未來的中國可能會為此付出代價。寧可慢一點,鬆一下……

 

(作者孟莎美,印度工程師,現居上海)
 


 

 

 

不愛讀書的民族沒有希望

 

以色列人均每年讀書64本,占全國人口80%以上的猶太人人均每年讀書達68本之多。猶太人有個習俗,當孩子出生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上一點蜂蜜,讓小孩去舔《聖經》上的蜂蜜,通過這一舔,讓孩子對書產生美好的第一印象:書是甜的。當孩子稍稍懂事時,幾乎每一個母親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家裏突然起火,你首先會搶救什麽?”當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時,母親會嚴肅地告訴他:“這些都不重要,你首先應該搶救的是書!書裏藏著的是智慧,這要比錢或鑽石貴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因而猶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文盲的民族,就連猶太人的乞丐也是離不開書的,即使在乞討,他們的身邊總會帶著每天必讀的書,更別說衣食無憂的人了。在以色列,書刊價格非常昂貴,每本書的售價在20美元以上,每份報紙也在6美元以上,但普通以色列人對購買圖書和訂閱報刊都十分慷慨。這個僅有 500萬人口的國家,持有借書證的就有100多萬人,是全世界人均擁有圖書最多的國家。

 

“安息日”是以色列猶太人一個非常重要的宗教活動日,在“安息日”所有的猶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業和娛樂活動,商店、飯店、娛樂等場所都得關門停業,公共汽車要停運,就連航空公司的班機都要停飛,人們隻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禱。但有一件事是特許的,那就是全國所有的書店都可以開門營業。而這一天光顧書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這裏靜悄悄地讀書。

 

另一個國家匈牙利,它的國土麵積和人口都不足中國的百分之一,但卻擁有近兩萬家圖書館,平均每 500人就有一座圖書館,而我國平均45.9萬人才擁有一座圖書館。匈牙利平均每人每年購書20本,而我國上世紀90年代統計,平均每人每年購書隻有5本,現在還在下降。

 

一個崇尚讀書學習的國家,當然會得到豐厚的回報。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濟濟,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有8個。以色列環境惡劣,但以色列卻把自己的國土變成了綠洲,而且生產的農產品不但自己吃不完,還源源不斷地出口到其他國家。他們憑著聰明和智慧,創造出驚人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而匈牙利,諾貝爾獎得主就有14位,若按人口比例計算,匈牙利是當之無愧的“諾獎大國”。他們的發明也非常多,既有火柴、圓珠筆這樣的小物件,也有電話交換器、變壓器、汽化器、電視顯像管這樣的尖端產品。據說,上世紀80年代是匈牙利人發明的黃金時代,平均每年的發明專利都在400件以上。一個小國,因愛讀書而獲得智慧和力量,靠著智慧和力量,將自己變成了讓人不得不服的“大國”。

 

一個學者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所謂“讀書改變人生,知識改變命運”。讀書不僅僅影響到個人,還影響到整個民族,整個社會。有人感歎道:“當今社會識字的人多了,讀書的人卻少了。”很多人把寶貴的時間耗在推杯換盞、打牌搓麻、歡歌勁舞等娛樂應酬中,卻不願花時間認認真真地讀幾本好書。要知道: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2013年第5期《書屋》高峰)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