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的“存在”

來源: 老幾空間 2014-09-05 19:09:2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896 bytes)

黑格爾的“存在” 2

老幾 2014.8.31

黑格爾的邏輯學,講述的是他對思維邏輯過程的解析和判斷;要理解這個過程,首先得搞清楚黑的思維出發點,也就是存在論。這個弄通了,後麵照著正反合的模式,往上遞推就行了。

另外一點,黑把曆史哲學藝術宗教和思維放在一起講,搞得是雲山霧罩;咋看起來,很難想象這中間有什麽邏輯關係。其實黑是有他自己的邏輯依據的,這個依據就是上帝,黑把它叫絕對,也叫絕對理念或絕對精神。既然一切都是上帝創造的,那麽曆史哲學藝術宗教和思維自然都是一致的,也都可以是不同階段的“絕對”,這就是黑的邏輯依據和用詞法;前麵這個類似於老子說的四大合一;而後麵這個所謂的“絕對”,就純屬是個反邏輯的混賬說法。這也算是黑格爾“矛盾”一以貫之無所不在的一種體現吧。

兔子的範例把後麵這個“絕對”安到“範例”上麵,卻沒有發揮前麵的邏輯,所以看著就是個怪胎。兔子哲學家評論:“所謂“正,反,合”,都是後人總結的。所謂“三”同樣,還有老幾的創作。這些與黑同學是“風,馬,牛”的關係。”這後麵的話暫時不予作評。但是,正反合是黑格爾的原話,小邏輯導言部分說的清清楚楚。兔子自稱站在巨人肩上,以黑格爾後人自居,把正反合歸為己有,這個玩笑開的有點大。

黑格爾的“有”,也就是“存在”,具體說來就是思維的對象。存在論講述的是潛在的概念。主要包括三個方麵,也叫規定,就是通常說的概念:有(Being),無(Nothing),限有(也翻譯為定在,Becoming)。兔子範例照搬這些概念,似乎並沒有說明出處,給我的感覺是兔子的發明。兔子宣傳範例最大的貢獻,就是讓老幾貫通了易經和道德經,進而是孔子和老子。從而也注定要讓兔類的荒謬遭受道士的無情打壓。反者,道之動。

存在Being從純存在pure Being開始,即純有。按黑格爾本人的解釋,純有一方麵是純粹的思維存在;同時另一方麵又是單純的不確定的即時的思維存在,是沒有任何進一步內容的。比如找小三,是從“純有”這個色心欲念開始的,這時候沒有任何具體概念。

進一步考察黑格爾的實際思想。黑格爾說他的邏輯學是關於純粹思維的科學;又說思維是一種活動。那麽這個活動最初的,隻是這個思維欲念的意向而已,無論其形式和內容來說,都是空無的。也就是說存在Being就是存在Nothing,即純有就是純無。正是老子說的“有無同出而異名”。黑格爾把這稱之為絕對思維的起始,也就是老子的“道生一”。

不過黑格爾的一,不是從老子那裏來的,是從公元前五六世紀的古希臘伊利亞學派來的。黑格爾把這個一解釋為隻有上帝才是唯一真實的存在,或者斯賓諾莎說的“上帝是一切存在的理由”。這種引申和類比,與易經卦象的思維方法不謀而合。因此黑格爾的存在Being和易經的太極,從分形角度看,原理上是一致的。

現在我們再看“Nothing無”這個概念或範疇。從前麵討論可以看出,存在Being就是存在Nothing,即純有等於純無。這時的“無”,雖然看起來什麽都沒有,是空無,卻又並非完全是什麽都沒有,因為它涵蓋“純有”;但要說它有什麽呢?它又什麽都沒有,因為“純有”就是“無”。可見“無”並不是從“純有”發展而來的,而是“純有”自帶的矛盾體。就比如剛有找小三的欲念時,立即發現實際上並沒有小三一樣。

那麽實際怎麽辦呢?這種“有”“無”的矛盾就是個不確定性,就像夫妻吵架,網上論戰一樣,總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即要形成一個相對確定的存在。這樣就發展出了“限有”,有的叫“變易” ,或叫做“定在”Becoming。這裏“定在”的概念除了表明變化的同時,明顯強調的是“形成”。

“定在”Becoming是“有”Being和“無”Nothing淹沒後的產物,是一對矛盾發展運動的產物。可見在存在的初級階段,任何確定事物的形成,都是矛盾鬥爭後的產物。(網站也是這樣。一個諧和,沒有矛盾,你好我好的互相吹捧,隻能是個不穩定的網站。)

黑格爾稱“定在”Becoming是第一個確定的思想,所以說是思維運動產生出來的第一個真正的概念,而存在Being和存在Nothing不過是空無的抽象而已。因此存在論階段的存在Being就是定在Becoming。把它放到哲學史上來說,是來自赫拉克利特的“一切存在著的真理,無不都在變化之中。”與伊利亞學派所說的“存在的真理都是確定的”屬於不同的思維階段。

為什麽說“定在”Becoming是第一個確定的思想,而不是事物?這涉及到黑格爾對主觀和客觀的定義和分析。黑格爾認為隻有思想才是真實的,感官接受到的反而是虛假的。這概念雖然來自東方,卻是黑第一次以邏輯推出,十分精辟;不僅顛覆了我們平常所有的主觀和客觀的概念,非常有趣的是,他對一些根本問題的論述,竟然與朱熹的觀念如出一轍,這就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講清楚的了。這裏想說的是,思維到了高級階段,所謂的東西方差別並沒有人們所想象的那麽大。而這也應該是理所當然的。即便是用最簡單的唯物論觀點來看,人的大腦結構,身體結構,生存本性,生活習慣,善惡判斷等等,都是大同小異的。如果理性階段的思維還不一樣才真叫奇怪。大家都是盲人摸象,不同的隻是各人摸象的部位不同而已。任何一個思想,都是也隻能是摸象的一個判斷。摸象次數多了,思維就像象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