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價值中“自由”的另一層意義

本帖於 2014-08-11 00:06:02 時間, 由普通用戶 wjsun 編輯

孫愷钜 2014年7月18日

人物:

A:奴隸主

B:暴發戶

C:奴隸

故事:

B花錢買進了機器準備生產,但沒有工人。於是他再花錢向A租借C。租賃合同規定,B在向A支付租借C的租金之外,還需向C支付C一家維持生活所需的費用。合同簽好了,皆大歡喜。

B買進原料,賣出產品,忙得不亦樂乎,B越來越富裕了。但與此同時,A什麽也沒幹,就憑著一紙租賃合同,靠著出租C,租金源源不斷,日子也過得非常滋潤,而C呢,身強力壯,每月從B那裏領一份工資,一家子也算有了溫飽。

雖然這三人各得其所,表麵上相安無事,可是,B總覺得很不甘心,他實在不想繼續付給A那筆不菲的租金。

於是,B想出了一個絕招,他買了一支槍交給C,起草了《自由宣言》,B說,我們一起把A殺了,你就不再是奴隸,我讓你自由。C很高興,拿起了槍,跟著B殺到A家。

A死了,C自由了。

B對C說,你雖然自由了,但還是需要工作來養家的,你還是來我廠裏工作吧。

C很高興地繼續為B打工,賺取自己的生活費。

B更富有了,因為他再也不用為C支付租金了。

這就是美國獨立戰爭的經濟學意義。

獨立戰爭背後的利益再分配,在這個小故事中一覽無餘。

《獨立宣言》為什麽不提民主隻強調自由,這裏也給出了答案,也充分顯示了POWER OF IDEAS。


 

所有跟帖: 

這不是毛澤東思想嗎? -低頭的穀穗11- 給 低頭的穀穗11 發送悄悄話 低頭的穀穗1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1/2014 postreply 00:21:14

《自由宣言》=《共產主義宣言》? -申公豹- 給 申公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1/2014 postreply 08:21:3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