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勒動態丨《上海灘》專訪閻華

來源: 加州花坊 2014-06-18 14:10:0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41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加州花坊 ] 在 2014-06-20 07:38:5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2014-06-12 何士雄 克勒門文化沙龍

我坐在“貴都”27樓的“克勒門之家”,等著閻華,這位“克勒門”的女主人。走進這個“家”,濃濃的茶香撲鼻而來。環顧四周,牆邊書架上,整齊地擺放著“克勒門”嘉賓們的書那一個個響亮的名字:陳鋼、白先勇、白樺、錢文忠、陳丹燕、秦怡、王小鷹、淳子、陳逸鳴……而她的文集<路過>也靜靜地陳列其中,這些書散發著陣陣書香,與濃鬱的茶香美妙地融合,讓筆者似乎感受到了上海中西文化契合的韻味。


 

待到閻華推門而入,飄然而至時,你頓時會感受到一種不忍舍離的女人香。她動作輕盈靈巧,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峨眉雙翠羽,明眸發青光。丹唇翳皓齒,秀顏若圭璋”。她天生麗質,卻不失聰慧機敏;她溫文爾雅,卻不失激情澎湃;她謙遜謹慎,卻不失時尚浪漫。地道的上海人,說著一口地道的上海話,具有上海人特有的風度和氣質。怪不得“克勒門”掌門人陳鋼稱她是“克勒麗人”,還用他父親陳歌辛的名作《花樣的年華》為寓意,給了她一個“花樣閻華”的別號。她在上海電視台擔任節目主持人,工作之餘又在“克勒門”活動中集策劃、組織、主持於一身,可謂十分忙碌,但她樂在其中。因為這些活動讓她能更深入地了解上海及海派文化。在參與“克勒門”活動中,她為探訪上海前進的足跡,追尋上海的曆史文化,傳播上海的城市精神而樂此不疲。


 


 


 


 

“文化是心靈最好的寄托”


人們知道閻華是在1993年的上海首屆東亞運動會上,15歲的她非常榮幸地被挑選擔任點火的“東亞聖女”,自此名聲大噪。麵對來自四麵八方的邀約和誘惑,閻華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繼續在南洋模範中學當著她的“三好學生”,中學畢業,麵對各大藝術院校拋來的橄欖枝,她依然遵從內心選擇了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我從小就喜歡寫作,作文老得獎。高中以後數學變得很差,學業壓力陡增。當時老師要求寫的隨筆、日記就成了情緒發泄的出口。”閻華坦誠地說。文字本來就是傳達情感的,因而她對文字的要求很高,遣詞造句十分用心,屢獲老師的好評,幾乎每篇作文都會在班上當眾誦讀。久而久之,她與文字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依相伴的關係,文字成為她觀照內心,與文化相處的通道,帶著敬畏,沉溺其中。大學期間,她對文字的迷戀更是一發不可收,經常是“讀書夜臥遲”,她體會到“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樂無窮”的快樂。


 

1993年的“東亞聖女”


 

大學期間她獲得了“首屆全國高校網絡主持人大賽冠軍”並進入中央電視台實習,多次主持《同一首歌》等大型活動,麵對未來更大的天地,她選擇回到故鄉,因為堅信這座城市裏有她想追尋的東西。2001年大學畢業,她進入東方電視台文藝頻道,主動要求當專題片編導,她還記得第一年選擇電視欄目時她填了一檔《口述上海》的節目,但由於年紀太輕,領導還是安排她去了另一檔更多年輕人參與的節目。兩年後東方衛視成立,命運的垂青還是把美麗端莊的她推到幕前,成了一名新聞主播,那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職業,光鮮靚麗,風光無限。然而正當她的主持事業日臻成熟之時,卻做出了一個令人頗為意外的決定:辭職,赴美遊學。別人問她出去幹什麽?她說:“去感受,去尋找自己。”半年時光,她到處遊走,去最知名的大學聽課;去最有意思的城市漫步,走走、看看、寫寫,“好像找到了一個方向,但還說不清,隻覺得到處是心情,到處是感悟。”那段日子被她記錄在散文集《路過》裏,回憶起那段她自稱為“虛度光陰”的歲月,她心懷感激:“很多人整天忙忙碌碌,卻不知要什麽,而一些看似虛度光陰的生活,卻可能隨時在感受,每一刻都在收獲。”閻華一直提倡“虛度光陰”的生活,慢下腳步,聽從內心的聲音,她微博的簽名就是“把光陰虛度出光芒”。


 

回滬後,她繼續當她的新聞主播,可是心裏老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方向。於是,2010年她再次離開新聞主播的位置,轉到藝術人文頻道任主持人,“因為這個頻道是做文化、做高雅藝術的,離自己的心更近。”然而現實與理想總不會和平相處,頻道的方向和定位忽然發生了改變,於是閻華不如以前那麽忙了,她又多了讀書、虛度、尋找自己、傾聽內心聲音的時間,說起那段日子,她深有感觸地說:“在人生最彷徨迷茫的時候,才最能感受到文化藝術帶給人的力量,那是心靈最好的良藥和寄托,因為感受過它帶來的改變,因而我尊重文化,敬畏藝術。”


 

七年的新聞主播生涯


 

去年,她租下一間弄堂裏的老房子,取名“花間小築”,獨處,會友、虛度。她說:“這是我和自己內心麵對麵的地方,見我願意見的人,做我願意做的事。”她還為這間“花間小築”寫了篇《銘》,讀來很是有趣。“居鬧市之中,卻遠車馬之喧;處市井之巷,竟無油濁之染”。猶如她小時候居住過的環境,“能聽到雨聲、市井聲、隔壁小孩子跑的聲音,好像回到了心靈的家園,充滿安全感”。


 

一次,閻華應邀為著名作曲家陳鋼的“上海老歌”講座當主持,自此有緣相識,成為莫逆之交。他們是在一次赴山東參加文化活動的火車上閑聊時,共同萌發了舉辦“克勒門”文化沙龍的構想,回滬後很快把構想變成了現實,閻華挑起了選題、策劃、采訪、主持、整理、傳播的重任。閻華稱自己是幸運的,“因為知道內心要的是什麽,而且踏實地走在這條路上。其實買櫝還珠的人隻是跟世俗價值觀不同而已,他們遵從自己內心的審美,而不因別人告訴說珍珠昂貴就去盲目追逐。我從小走的都是買珠的路,現在要走買櫝的路啦!”


 


 


 

“凝聚大家共同來愛上海”


“克勒”是一種精神,“克勒門”是一扇文化之門,它也會因涵藏和發揚時尚典雅、絢麗多彩、中西交融和雅俗共賞的海派文化而閃亮。打開這扇門,我們就能見到一座山,一座有著豐富寶藏的文化金山。今天,當人們情不自禁地為這座曾經輝煌的文化金山自豪時,也不免為那一朵朵昔日的文化奇葩的日漸萎謝而歎息。為此,梳理其文脈,追尋其神韻,同時將“老克勒”的文化接力傳承給“大克勒”、“中克勒”和“小克勒”們,理應成為我們這些“海上赤子”的文化指向和曆史天職。


 

閻華說:“如今說到上海,人們想到的可能是小男人在討價還價,是婆婆媳婦在斤斤計較,是鄰裏之間的爭吵不休……那個海納百川的大上海,不知何時淪落為這樣一種形象,媒體上又充斥著太多對市井文化的誇張,以至於上海人的形象被扭曲了。”於是,“克勒門”就應運而生了,陳鋼認為“克勒”曾經是上海的一個符號,或稱它是class(階層)、color(色彩)、classic(經典的)和club(會所)的“混搭”,但在加上一個“老”字後,卻又似乎多了層特殊的“身份認證”。因為,一提到“老克勒”,人們就會想到當年的那些崇尚高雅、時尚、精致、多元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上海紳士”們。而今,“老克勒”們雖已漸漸逝去和老去,但是那些銘刻在他們身上的“克勒精神”卻並未消褪,而是以各種新的存活方式傳承開發,結出新果。在上海這片沃土上成長的閻華,對上海天然有種不解的情結,有一個問題一直縈繞在她的腦子裏:“今天的上海,在硬件上已經逐步重新接近‘東方巴黎’的水準,但人們的精神世界卻遠不及當年,老克勒文化代表的是一種中西精英文化碰撞出的都會文化,它對美的要求,對優雅的追求是如今的現代都市依舊需要的。”她強調:“如今我們無需探究老克勒的真正意思,老克勒不可複製,也不必複製。我們關心的是這種適應現代文明的精致文化,因其正是上海這座城市的文脈和精華。我們群體裏有這樣最後的老克勒,所以希望用我們的力量把這種精神記錄下來,並期待傳承與創造”。


 

克勒門沙龍現場


 

她把自己的心態描述為“路過”:“盡情感受路上的風景,而不急於達到某地。任何事都不能改變我自己隨遇而安的心態。哪怕哪天做不成,聚三五知己,留下這些資料,也已經很好。”為此,她喜歡傾聽老克勒們講上海過去的故事,喜歡尋根。一次她問原大光明電影院小開胡思華老先生會不會對兒子講上海過去的故事?胡思華老先生搖了搖頭:“兒子總是說,Youare Chinese,I’m American.他在美國太久了!”神采飛揚的臉上就在那一刻劃過一絲落寞。這就更堅定了她要把這些逐漸被人遺忘、即將失去的故事記錄下來的信心,用一顆敬畏和渴求之心去探求和發掘輝煌的上海,才能尋覓到那些尚存的曆史寶藏和彌足珍貴的文化記憶。她動情地說:“我曾經作為上海城市形象的代表為首屆上海東亞運動會點火,如今我要為樹立上海城市新形象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參與克勒門文化沙龍活動中,使我更了解上海,也更愛上海,我們要凝聚大家共同來愛上海!”正是“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當各方賓客走進“克勒門”後,大家開門見山,進山覓寶,品品茶,聽聽歌,講講故事,談談文化,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真是“不亦樂乎”!閻華說:“這是搭建一個文化交流的平台,不同的文化在這裏可以自由地陳述、交流、碰撞和匯聚。”擔任文化沙龍活動的主持,閻華是當仁不讓,何況她事先做足了功課,主持起來遊刃有餘,妙語連珠。


 

程乃珊說過:“上海女人天生就是該穿旗袍的。”旗人服裝怎麽會跟上海扯上關係?一件旗袍有些怎樣的講究?為啥上海女人穿出來的旗袍就特別好看?為此,“三駕馬車”策劃做一期旗袍的主題。因為他們做的是“夢係列”規劃,如“華夢”、“尋夢”等。先得給這出夢取個名,究竟哪個字能把旗袍的韻味概括出來呢?她冥思苦想許久不得,索性跟朋友相約去“克勒才子”林明傑老師的畫室喝茶。在那裏她看到一幅畫,一條粉魚纏繞過女人的腰身,凹凸有致的線條,欲蓋彌彰的羞赧,她突然靈感閃動,冒出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對了,雲!那幽遠飄渺、變幻多端,永遠給人以無限遐想的雲彩多像旗袍。“雲夢”,定好名字後,需要在請柬上印一幅畫,但她又感到那幅“一條粉魚纏繞過女人的腰身”的畫,是否適合印在請柬上,她有些把握不定。就去請陳鋼老師定奪。殊不知,陳鋼老師看了一眼就拍板:“多合適啊,魚像衣裳一樣包裹回來,不就是旗袍嘛”。


 

“雲夢”的請柬


 

“雲夢”活動結束時,她深有感悟地說:“我突然發現我們在今天尋找旗袍並不是在捕捉什麽迷人縹緲的風情,而是在探索一種教養,一種透過旗袍表現出來的優雅、端莊、從容。我們對旗袍的一切美好相像,都需要良好的修養和內涵來支撐,旗袍不該是懷舊風潮裏的一抹青煙,而應是摩登都市裏的一種文化。”今天的社會需要這樣的文化,“純粹地去做自己想做的那種文化,心裏真的很開心!”閻華的臉上笑容可掬。


 

采訪上海最年長裁縫95歲褚宏生


 


 


 

“他們身上體現著上海城市的性格”


喜歡尋根的閻華,是在聽一個個鮮為人知的老上海故事中,探訪上海足跡,追尋上海文化的。她妙筆生花,以散文的形式生動地記錄下來,字裏行間洋溢著對上海這座城市的一往深情,從中有她獨特的發現、深刻的感悟、收獲的驚喜,讀來引人入勝,回味無窮。


 

在《懷念逸飛》一文裏,她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陳逸飛:“在我印象裏陳逸飛是海派文化的代表,他的經曆和追求就是海派文化的堅守,他身上體現著上海城市的性格。”為給逝世8周年的陳逸飛做一場“夢”,她研讀陳逸飛厚厚的一本畫冊,其中有他不同時期的代表畫作:海上舊夢、水鄉係列等。她認為每個時期的作品都有不同的風韻,卻都能感受到一種精致和大氣。“光影虛實的處理舉重若輕,透出特有的聰明,即使是水鄉人家、高原風景也有著一種都市感,海上舊夢裏的旗袍女子將時尚與傳統完美地結合,毫無穿越感地呼之欲出”。她看陳逸飛拍攝的電影《人約黃昏》、《海上舊夢》等,“會覺得他是從老上海雨巷裏飄出的一抹雲,一來一去,留下淡淡的思戀,深深的惆悵,還有一種融入無際的深遠磅礴”。


 

陳逸鳴、林明傑在紀念陳逸飛的“美夢”現場


她看陳逸飛的故事,感受到他對上海這座城市的熱愛。畫畫、拍電影、做服裝、立品牌、引進現代藝術、推出年輕藝術家等,他的大美術概念核心隻有一個字:美。他曾跟朋友說中國的美不應該停留在畫廊裏的畫上,每個城市都該是一幅美麗的畫。他曾坐在自家陽台上看過往的行人而感歎道:“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城市景觀美、建築美、來往的人們都穿得美,有良好的審美觀,這樣的上海該有多好啊!”閻華寫道:“雖然沒跟陳逸飛接觸,但從這些有畫麵感的故事裏就能感受到他身上的一種氣場,這是上海人很喜歡用的一個詞:派頭。這種氣場有強大的輻射性,能夠影響和感染身邊的人,上海的文化藝術就應該是有這種派頭的,應該由這種品格的人來推動”。


 

白先勇的作品《永遠的尹雪豔》在文化廣場獻演時,閻華去采訪了白先勇,“如果讓您用一個詞來概括您心中的上海,您覺得會是什麽?”“派頭。”白先生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們要把那個真正的大上海喚回來!”白先生充滿感情地說,“上海是中西合璧最好的城市範例,她大膽接受西方,又不全盤西化,有著很深的傳統文化根基,現在該讓她重新煥發光彩了!”白先生覺得這幾年上海人的懷舊情緒越來越濃,大家對那個東方巴黎有懷念,骨子裏的繁華夢還在,所以他覺得今天是應該把“尹雪豔”帶回上海了。閻華的獨特理解是:“尹雪豔代表的是一種海上風情,精致生活,而透過當年的衣食住行、吳儂軟語,傳遞出上海人霸氣自信的精氣神,我想這才是白先生所說的‘派頭’吧!”。


 

閻華、陳鋼、白先勇在“尋夢”現場


 

“文化是真正的良藥。”閻華感慨地說。為此,她為文化堅守,為文化奉獻,甘心情願地做一個文化傳播者。

所有跟帖: 

蘇州女子和旗袍MATCH 的更好一點 -涯涯- 給 涯涯 發送悄悄話 涯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8/2014 postreply 15:00:10

關鍵是能不能找回其文化的精神實質. -行者一路歌- 給 行者一路歌 發送悄悄話 行者一路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8/2014 postreply 15:53:37

真想“文化”離不開自由。不過背景圖片彰顯他們不過葉公好龍, -低頭的穀穗11- 給 低頭的穀穗11 發送悄悄話 低頭的穀穗11 的博客首頁 (145 bytes) () 06/18/2014 postreply 17:12:16

後背景是陳逸飛的一幅油畫. -行者一路歌- 給 行者一路歌 發送悄悄話 行者一路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8/2014 postreply 17:20:54

局部,木法子解讀深意。我還以為是宣傳畫。 -低頭的穀穗11- 給 低頭的穀穗11 發送悄悄話 低頭的穀穗1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8/2014 postreply 17:30:08

僅就局部看,寓意江山來之不易:) -低頭的穀穗11- 給 低頭的穀穗11 發送悄悄話 低頭的穀穗11 的博客首頁 (125 bytes) () 06/18/2014 postreply 17:31:51

倒也不是。他這一輩子,畫了不少 , 結果發現還是早期的畫比較好, 後期的很做作, 充滿功利。 -行者一路歌- 給 行者一路歌 發送悄悄話 行者一路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8/2014 postreply 20:41:11

後期畫了一堆"維米爾+倫勃朗"清代士女, 迎合英美畫廊, 依我看, 還不如老上海洋畫和煙盒上的美女有文化。 -行者一路歌- 給 行者一路歌 發送悄悄話 行者一路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9/2014 postreply 06:13:45

的確如此。經過這半個世紀的欺壓, 實質幾無, 隻省空殼。 -行者一路歌- 給 行者一路歌 發送悄悄話 行者一路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8/2014 postreply 20:26:2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