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問“我們家有錢嗎?”你的回答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來源: 周遊列國逍遙人生 2014-06-03 15:06:0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571 bytes)

有個美國小孩問他的富爸爸:

“我們家有錢嗎?”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通過你的勞動獲得金錢。”
有個中國小孩問他的富爸爸:

“我們家有錢嗎?”爸爸回答他:“我們家有很多錢,將來這些錢都是你的。

一、孩子傳承的是什麽?

美國小孩聽了爸爸的話會獲得以下幾方麵的信息:

(一)自己的爸爸很有錢,但爸爸的錢是爸爸的;

(二)爸爸的錢是通過努力得來的;

(三)我如果想有錢,我也得通過勞動和努力獲得。

獲得了這些信息,這個孩子就會很努力,對人生也會有很多期許,他也想通過努力像爸爸一樣獲得財富。美國爸爸傳給兒子的不僅僅是物質財富,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財富,精神財富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中國小孩聽了爸爸的話獲得的信息是:

我爸是有錢人,我們家有的是錢,我爸的錢就是我的錢!我不用努力就已經有很多錢了。

於是,當孩子長大接手父親的財富以後,不知道珍惜和努力。應了古語的“富不過三代!”

這位中國爸爸傳給自己孩子的僅僅是物質財富,沒有精神財富作依托,物質財富是一把“雙刃劍”。

我們不是在刻意比較這兩種教育的好壞,但有一點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培養孩子的財商很重要。

二、財商教育很重要

實際上,財商教育之所以重要,因為它不僅是財富能力的教育,更是一種品格教育和責任教育。

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不看重金錢是一種美德,這沒有錯,但需要明確的是,教育孩子不看重金錢的根本目的是減少攀比心和虛榮心,而不是讓孩子不在乎金錢,大手大腳,更不是讓孩子坐享其成,讓孩子變成啃老族!

那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呢?

首先,不要把將壓歲錢存起來當作教育孩子理財的唯一方法。

其次,家長們要定期給孩子一些錢,要鼓勵孩子們合理地消費掉。可以讓孩子們到超市購買自己喜愛的零食,玩具,學習用品,禮物,甚至衣服。

在孩子每次消費後,家長要和孩子及時地交流一下購物的感受,如問一下孩子這次消費是否必要、是否合理、是否滿意?通過交流,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總結消費的經驗和教訓,慢慢地幫助孩子學會理智、科學的理財。

理財教育帶給孩子們的不僅是一種消費觀,更重要是會帶給孩子一些內心的安全感。

三、在金錢方麵給予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是我們近年來家庭教育領域和心理學領域經常提及,而且頗受重視的一個概念。但安全感被人們強調更多的是一種情感方麵的依戀。實際上,對孩子來講, 金錢方麵的安全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

目前,一些富人家長為了杜絕孩子養成大腳大手的壞習慣,於是就在孩子麵前“藏富”“哭窮”,這種做法需要適度,適度的“藏富”“哭窮”可以變為孩子前進的動力,如果過度了,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壓力,造成金錢方麵的不安全感。

大家想,一個整日看著父母為錢發愁、抱怨的孩子,能專心致誌地學習嗎?所以在孩子成年以前,家長要以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一定會保證你上學、生活的費用,你不用擔心。但長大了你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財富。”

這種承諾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孩子的內心安定了,智能才能得到良好的發揮。


轉貼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貧困的孩子有競爭力,富家子弟心態好。 -低頭的穀穗11- 給 低頭的穀穗11 發送悄悄話 低頭的穀穗1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03/2014 postreply 17:04:16

心態好壞,不在貧富。 -ZoyaWashington- 給 ZoyaWashington 發送悄悄話 (167 bytes) () 06/03/2014 postreply 18:02:05

這個問題不能這樣看啊,大陸暴富者“極貪極扣”是因為窮過:) -低頭的穀穗11- 給 低頭的穀穗11 發送悄悄話 低頭的穀穗11 的博客首頁 (500 bytes) () 06/03/2014 postreply 19:37:31

補充一點: -低頭的穀穗11- 給 低頭的穀穗11 發送悄悄話 低頭的穀穗11 的博客首頁 (254 bytes) () 06/03/2014 postreply 19:49:4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