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為什麽要害喜? (zt)

來源: v5 2014-05-18 23:48:5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990 bytes)
NEW YORK TIMES
孕婦為什麽要害喜?
科原知趣尋正2014年05月17日
Rachel Idzerda
國人稱懷孕 “有喜”。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為婦者不育,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是被休妻的對象,故而懷孕產子,是人生一大喜事。然而,禍福相依,懷孕生子也是女人的人生重大考驗。聖經中記載,夏娃偷吃禁果,上帝咒詛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創世紀3:16)。於是,女人懷胎,便有了中醫所謂“惡阻”之疾,俗稱“害喜”。
惡阻之惡為厭惡之意。《備急千金要方》描述惡症為“惡聞食氣,欲啖鹹酸果實,多臥少起,世謂惡食”;而“阻病者,患心中憒憒,頭重眼眩,四肢沉重,懈惰不欲執作”。惡為輕,阻為重,惡阻描述的是兩個症狀。阻者,胃腸不通也,所以“至三四月日以上,皆大劇吐逆”。
惡阻非常普遍,多達80%的孕婦都會發生,故而又常被稱為妊娠反應,認為是懷孕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必經步驟,不同的,隻是有人輕,有人重而已。在醫學上,也不認為惡阻是病,嚴重者,發生妊娠劇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才算是病,需要治療,但其發生率不過1%而已。在曆史上,由於醫生不謹慎,用“反應停”治療惡阻,曾一度造成了成千上萬的畸形兒的慘劇
在其暢銷的年代,“反應停”估計是有史以來賣得最歡的藥物。讀者應當警惕,如果把普遍存在的狀態當成疾病,比如治“未病”,那麽獲得巨大收益的將是那些藥商或者醫生,而接受治療的,則承受重大損失。
由於惡阻不是病,現代醫學也難以給它一個適當的名字,正式文獻近年來傾向於稱它為妊娠惡心嘔吐(Nausea & Vomiting of Pregnancy,簡稱NVP)。在西方,通俗說法稱之為晨病(Morning Sickness),但它並不局限於早晨才發生。我覺得還是中國俗稱妊娠反應最佳,強調它是一種正常狀態。
上帝的咒詛可以從比較生物學中得到驗證,生產繁殖並不局限於人,然而,惡阻還真隻有人才有,其它的靈長類動物,除了獼猴稍有厭食症狀,都沒有人類的典型惡阻反應。無論是厭食,還是嘔吐,都對急需營養的胎兒是一個巨大的健康發育的威脅,為什麽相對於其它哺乳動物,人類進化出了“害喜”這個毛病?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惡心往往是嘔吐的前兆,在嘔吐刺激下,胃壁張力減弱,小腸上段發生逆向蠕動,大量的小腸內容物被擠入胃內,其後腹壁肌肉與膈肌同時收縮,腹壓劇增,而同時食道接入胃的賁門擴約肌放鬆,胃內容物隨後經口排出。這一嘔吐反射機製對生物來說具有重要的保護意義,在動物或人吃入有毒食物之後,嘔吐可以快速排出有毒物質,跟腹泄一起,是人胃腸道排毒的兩大天然機製。
妊娠為什麽伴發惡阻,標準答案之一是胎盤產生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簡稱HCG)。HCG在多胎、葡萄胎時水平更高,也伴發有更多的病態的妊娠劇吐。吸煙有害健康,不過,它會抑製HCG水平,相應地妊娠反應就不那麽嚴重。吸煙同時還抑製雌激素水平,含雌激素的避孕藥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引起惡心嘔吐,所以懷孕的惡阻還可能跟升高的雌激素水平相關。避孕藥某種程度上可以測試孕婦妊娠反應的強弱,吃避孕藥沒事的孕婦妊娠反應不強,而有反應者可能就強。有一種說法是憑妊娠反應的強弱判斷男女,弱者生男,強者生女,因為女性胎兒伴隨著更高的HCG水平,不過,相關研究卻相互矛盾,有的研究發現女胎者更多妊娠反應,有的研究則不支持這一結論。
西方稱妊娠反應為晨病,但隻有極少數人隻發生在早晨,80%的人如果發生反應,則會全天受影響,並不固定於一個時段。之所以稱為晨病,估計是因為早起即覺不適,無論持續多久,都歸之於早晨之故。除了“反應停”外,妊娠反應用藥並不怎麽有效,95%的病人都不靠藥物緩解症狀。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因躺臥緩解,其次則是餅幹之類的幹食,或者外出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有的人喝點清淡飲料有效,還有個別的憑意誌可以壓製反應。
惡阻通常發生於胚胎發育的關鍵時期,通常是孕五周開始,持續一個多月時間,逐漸消失。對應於這段時間,胚胎開始發育各種關鍵結構,比如中樞神經係統、心髒、四肢、眼、生殖器、以及牙齒等等,在這一段時期內,胚胎極易受環境影響而發生先天畸形。基於此,有的學者認為,惡阻並非一個惡性過程,而是一個母體保護胚胎的一個良性反應,盡管母親要為此承受一定的代價。
妊娠反應的保護作用可以從胎兒的成活率上得到反應。早在1989年,美國學者就總結多個文獻,發現那些從不發生妊娠反應的孕婦,有更高的流產比例。缺乏妊娠反應的孕婦,自然流產率可以超過7%以上,而發生妊娠反應的,如果隻有單純的惡症,自然流產率降低到4%以下,如果同時還有嘔吐,則自然流產率隻有1%。
在人類曆史上,在缺乏現代保鮮技術時,食物中毒時有發生,對於處於發育關鍵時期的胚胎而言,回避這些有毒成分意義非凡。肉類食品在人類食譜中最有價值,但也最易腐敗變質,因此,它也是妊娠反應首個要引起惡心的食物。其次妊娠反應拒絕的是含咖啡因類的物質,比如茶、咖啡、以及各種罐裝飲料。蔬菜易於含有植物自我防衛的毒素,因此,我們在鼓勵吃蔬菜時,孕婦拒絕,要表示理解。酒精性飲料具有致畸作用,因此,妊娠反應中它們對孕婦也沒有吸引力。
有所厭也就有所喜,孕婦還要滿足自身與胚胎的營養需要,她們當然喜歡對胚胎相對安全的食物。水果一般是植物用來吸引其它動物播散種子的,因此,它們是較為安全的食物。奶製品雖同樣地不易保存,但曆史上人類更多的是即取即用,所以也有一定的安全係數。穀物澱粉食品以及由它而做成的糕點都相對比較安全,因此,孕婦較少排斥。孕婦對食品的排斥與喜愛跟妊娠反應一致,主要發生在胚胎發育相對重要的時期,而產後這些食物上的喜好就恢複正常。
用妊娠反應的保護作用還易於解釋妊娠反應的人種間差異,妊娠反應在一些種族中輕弱乃至於缺乏,比如印度中部的比爾人,日本的姆本杜人,美國奧馬哈人與塔拉胡馬拉人,以及太平洋島國的沃萊艾環人,他們的婦女懷孕後就缺乏妊娠反應。這些種族在曆史上就是吃素的,多以玉米為主食。幹燥的玉米對微生物有強大的抵抗能力,因此這些族群不易於發生食物中毒,因此,就沒有必要以妊娠反應來保護胚胎。
在傳統的男權社會,母憑子貴發生的幾率並不高,而母憑胎貴則必然發生。無論妊娠反應是否是進化出來的,它在客觀上給一個家庭傳遞了一個信號,那就是一個新的成員將蒞臨這個家庭,而母親就是這一事件的核心。理論上說母體規律性的月經不至可以傳遞同樣的信號,但這個信號的可靠度並不高。妊娠反應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它不僅僅是從道義上把家庭內資源分配傾向於母體,還通過模擬病態而在事實上強迫整個家庭出現以孕婦為主的照顧模式,從而保證隨後母體能獲得更多的資源以供胎兒生長。
惡阻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食物攝入,雖然看上去母體能給胚胎提供的減少了,但減少食物攝入主要是減少熱量,減少熱量時母體就減少了本身的組織消耗,多臥少起,給胚胎提供的反而增加,胚胎反而更能增加重量
惡阻害喜本非病,它可能就是為了逃避植物或者動物性毒素而設立的生理性機製,故切忌亂投醫用藥。
尋正(廖俊林)是知名科普作者,持有醫學、衛生、與管理多方向專業學位,現為艾奧瓦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