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廢話少說,直奔主題。以下為穀穗提供的討論點(http://bbs.wenxuecity.com/teatime/494605.html)
--------------------
不是考慮不到,是因為幾個難以解決好的問題左右了。
一是“錢”少,尤其是早年間真少錢。做好這些事情,前期需要巨大的投入,政府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深圳建城較早,這個問題尤為突出。其後的許多城市建設,政府采取利用土地增值的預期和地產商的作用,先行將部分土地許諾地產商,有地產商借貸再轉政府,來做好這方麵工程,幾年乃至十年後,地產商再從土地增值獲利彌補。
二是體製問題。部門林立,職能重疊與交叉,各管一段,總體把握失控,也是問題。
三是急功近利思想。這既有傳統文化因素,也有咱黨政績設計的缺陷。
不過,關於這個問題,我到認可黨說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慢慢來...
--------------------
穀穗這個倒是個討論問題的態度。我也提供點非專業的看法。
第一條“錢”少的問題,我讚同。任何工程項目都要尋找Cost與Risk的最佳平衡點,誰不想降低Risk?最好能降到0。問題是要把Risk降低,不可避免地Cost就會呈級數飆升。所以工程設計將工況分成Operating,Extreme,Survival等等級別,就是要保證資金的最合理的利用。網上批深圳的排水設計隻考慮了“一年一遇”的暴雨可能是有失偏頗的,把一年一遇的暴雨作為排水係統的Operating工況,這即便在美國的工程設計中也很常見。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如果你有足夠的資金,你當然可以以5年一遇、10年一遇的暴雨作為Operating工況,城市積澇的Risk當然就更低了。
第二條體製問題。體製問題不能說沒有,但我不主張誇大。香港如何?體製好吧?碰上暴雨一樣積澇。這不是說要比爛,而是說存在問題要解決它,就得找到導致問題最根本的根源,否則不利於問題的解決,至少是不利於問題的高效解決。
第三條 “急功近利思想”。因為穀穗沒有展開說,我也不知道具體是怎麽一回事,也就無從置評。
針對城市給排水專業的特殊性,我要加一條:可滲透麵積問題。由於深圳人口和產業規模的急劇膨脹(速度遠遠超過香港,不在一個級別),建築物、路麵等等也隨之急劇增加,導致深圳地表可滲透麵積的急劇減小。這些不可滲透麵積上承接的雨水都必須由排水係統排出去。這對早期建成的、基於較小的城市規模而設計的排水係統來說,壓力是空前的。你可以批評早期那些設計者缺乏遠見,沒料到深圳會急劇膨脹到當今的規模。這未免以事後諸葛亮自居了,在深圳的早期,誰預料到這一點了?拿出證據來。既然當初沒人預料到這一點,今人站在既成的事實上去批評前人缺乏遠見,這說得過去嗎?
結論方麵,我與穀穗完全一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