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講講批評的意義。從哲學的整體看,如果一個事物失去對立麵,那麽它本身的意義也不存在了。沒有左那來的右。所以,當批評離開讚揚時,或者讚揚脫離批評時,本身就是偏執產生的時刻。保持批評與讚揚的平衡,實際上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方法論。既看到優點,又發現不足。人類在此中成長豐富。因此,要想批評有意義,不能離開讚揚。要想讚揚有效果,不能放棄批評。否則就失去了平衡,失去了自然,失去了道德,與失去了GRACE。如果一個人,對一個群體隻有批評,沒有讚揚。那隻能說明他(她)內心的極端,或者仇恨了。大家也不必去反駁,因為這些極端本身就走不遠。而且,那些發泄的人隻是在為他們將來的不幸,創造緣起。從慈悲心出發,我們更應當對他們關注與引導。當然,目前有一股全盤否定中華文明的思潮,其中有東西方極端派的影子。對此,筆者隻能說。曆史潮流麵前,總有糟粕被帶走。
隻要人們不忘記這個平衡,批評個人與群體都未嚐不可。柏楊寫“醜陋的中國人時”,並沒有很多反對聲音。因為那是一種反省,那是一種勇氣,那是一種真誠。西方文化強調個體性,自然讚揚多於批評,而東方文化強調某種群體性,批評也多些。不能脫離文化背景來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