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傳統文化“儒釋道”:
1,最早接觸是佛教,正值毛澤東同誌鏟除之,最初形成的觀念就是:迷信,是欺騙革命群眾的。由於長期受唯物主義影響,至今沒有接觸很多。
2,知道孔子時,是批林批孔時期知道此人,當年叫孔老二,小學的我,以為他是大地主。有位一起拾草的老哥告訴我,孔老二是聖人,不解“聖人”其意,詢問家父,告訴是“教育家”。至今對克己複禮之“禮”的周禮的了解,都是碎片類的。《論語》讀了,說實話,與解決現實問題掛鉤,我頗感疑問,尤其對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學說。比如西方各國對稅收政策極其重視,這是個杠杆,既需要用來刺激經濟,又要用來平衡貧富,一般通過全社會討論或者選舉政策來反複拿捏。《論語》裏沒有。
3,道教沒有了解很深。但留存的依然是年輕時看到的一些觀點影響,似乎老子是個頹廢的人,不思進取,特別對年輕人不利。比如他是京城的管理皇家糧食的官吏,很悠閑悠哉的模樣。“孔子見老子石”畫像,我也解讀為,孔子所以送老子“大雁”,是以大雁飛行之隊形告誡他"治理社會,應前後有序,才能行長遠”。
4,家庭倫理方麵,應該是受傳統文化影響最大的(我曆來認為吃文化不是我們所討論的文化範疇)。但有一條,也最主要的,我在這方麵,不是傳統文化的,一夫一妻,很西方。
5,傳統文化“儒釋道”外的”法家“。這個應該是接受比較完整的教育,比儒家要完整。大家同意吧?
再說我接受最多的文化教育是西方的。
比如馬列主義、唯物主義。從小戴紅領巾也是西方的,很希特勒嘛!接觸的人文知識基本都是西方的或者講西方文化在中國的變種,像樣板戲,西方色彩大於中國傳統文化,香港台灣保存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影視作品,看不進,也膩煩。尤其是鬼神文化,很難接受。
草草幾句不成文,隨想隨碼。有人與我相同嘛?